立冬,与时光共赴沉潜之约

杨卫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最后一片倔强的秋叶在晨风中抖落最后一点金黄,当檐角的露水凝结成薄霜,当清晨的阳光带着收敛的暖意斜斜掠过窗棂,我们便知,立冬已踏着沉稳的脚步而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天的序曲,是自然写给岁月的一封请柬,邀我们停下奔波的脚步,在季节的轮回里,读懂沉淀与蓄力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的清晨总带着清冽的清醒。推开窗,寒气便顺着缝隙溜进来,带着草木的微涩与泥土的温润,洗去秋日残留的浮躁。街道上的行人裹紧了衣裳,步履间多了几分从容,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凉意提醒着:该慢下来了。公园里的湖面还未冰封,却已失了夏日的粼粼波光,水面如镜,映着光秃秃的枝桠,反倒显出一种素净的禅意。偶有几只水鸟掠过,翅尖划破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又很快归于平静,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静默蓄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村的立冬更有烟火气。田埂上的稻茬整齐地排列着,被霜打过后泛着浅白,那是土地卸下重负后的坦然。农人开始整理农具,将镰刀擦得锃亮,把麻袋叠好收进仓房,一年的辛劳在此刻有了沉甸甸的回响。灶房里,烟囱早早升起袅袅炊烟,混着新晒的腊肉香、炖菜的醇厚,在村子上空弥漫。老人们坐在向阳的墙根下,晒着太阳,捻着佛珠,说些关于“立冬补冬”的老话——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盅温好的米酒,或是一锅慢炖的羊肉,都是对冬日最朴素的礼赞。这食物里藏着的,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生活的热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的美,在于它的“藏”与“蓄”。万木褪去华服,以枯枝示人,却在根系深处积蓄着来年的生机;动物们钻进洞穴,不是怯懦的逃避,而是为了在蛰伏中守护生命的火种。就连阳光也变得吝啬,不再像夏日那般铺天盖地,而是温柔地洒在墙角、枝头,给每一个角落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仿佛在说:珍贵的东西,总要慢慢给予。这种“藏”不是消亡,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生长;这种“蓄”不是停滞,而是为了更有力的绽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迎接冬天的到来,如同迎接一位老朋友。它没有春天的娇媚,没有夏天的热烈,没有秋天的绚烂,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沉静与厚重。它让大地得以喘息,让生命得以沉淀,让我们在寒冷中更懂得珍惜温暖,在萧瑟中更期盼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季节轮回是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这份节律,在立冬时节收纳起浮躁的心绪,像大地一样沉静,像草木一样蓄力。不妨在某个飘着细雨的午后,泡一杯热茶,读一本搁置已久的书;不妨在某个初雪的清晨,走出家门,感受雪花落在肩头的轻盈。在与冬天的对话中,我们会明白:生命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也需要寒风冰雪的淬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日,是终点也是起点。它结束了一个丰收的季节,也开启了一段孕育的时光。让我们带着对过往的感恩,对未来的期许,坦然走进这个冬天,在沉静中积蓄力量,在等待中孕育希望。相信当春风再次拂过大地时,我们定能带着更饱满的生命状态,迎接又一个崭新的新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注:以上图片均为网络下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