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雁塔音乐喷泉夜景》文/田夫

田夫

<p class="ql-block">  每每回到故乡西安,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总是首选大雁塔,而夜幕下的大雁塔音乐喷泉,更是让我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天色将晚未晚,就像是是一派柔和的蟹壳青。南广场上早已聚了不少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都面朝着那一片阔大的水池。池水是沉静的,幽邃的,像一块巨大的、未经打磨的墨玉,将那天光塔影,都默默地含纳在里边。那赫赫有名的慈恩寺,连同那座穿越了千余年的七级浮屠,便静静地立在我的身后,在渐浓的暮色里,只是一个巍峨而沉默的剪影,带着历史的庄严与厚重。我想,玄奘法师当年历经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的经卷,便珍藏于此。那时的这里,该是何等的清寂,只有青灯古佛,与风铃的清响。而今夜,我却要在这同一片天空下,看一场声与光的人间奇景了。这古今的对照,本身就带了些奇异的、令人沉思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  正想着,人群里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我低头看时,池中那一片墨玉似的水,仿佛忽然间醒了。不知何时,水底下已亮起了各色的灯光,赤、橙、黄、绿,像谁打翻了一匣子的宝石,又像是沉睡的岩浆,在底下暗暗地流动。忽然,一声清越的乐音,不知从何处扬起,划破了这黄昏的静默。是了,是那首《梦回长安》。紧接着,无数的水柱,应和着那音乐的节拍,猛地从池底喷射出来!</p><p class="ql-block"> 初起时,是舒缓的。一道道水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舞女,提着雪白的裙裾,袅袅地、婷婷地升起。她们随着那悠扬的古筝与笛声,轻轻地摇曳着,变换着柔和的姿态。灯光打在水上,那水便不再是水了,成了一匹匹流动的、彩色的丝绸。是贵妃醉酒的霓裳么?还是飞天壁画上飘拂的衣带?我看得有些痴了。这水,这光,这乐,三者交融在一处,织成了一个多么华美而又虚幻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忽然间,乐声一转,变得雄浑激昂起来,有如金戈铁马,踏破荒原。那先前还温顺柔媚的水柱,霎时间变作了千万支直刺苍穹的银箭,带着一股不可一世的豪情,奋力地向上冲去,直冲到那令人目眩的高度。顶上的灯光,也变作了最耀眼的金色与红色,煌煌然如同白昼。那最高的几股水柱,仿佛真的要触到塔尖了。它们在空中短暂地停驻,然后,又猛地跌落下来,不是散乱的雨,而是整片整片地,化作一道宽大的、轰鸣着的水幕。那水幕背后,大雁塔的身影变得朦朦胧胧,宛如海市蜃楼一般。这磅礴的气势,竟让我一时屏住了呼吸,心中无端地想起“秦王破阵”的乐舞,那该是怎样一种开天辟地的壮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音乐又渐渐平复了,像一场急雨过后,只剩下檐头的滴水,叮叮咚咚的。水柱们也安静下来,重新变得温柔,甚至有些缠绵。它们交错着,旋转着,织成一个个巨大的、流动的拱门与穹顶。灯光也化作了淡淡的蓝与紫,像黎明时分的天际,又像暮春原野上的紫云英。这时,一缕若有若无的埙声飘了过来,那声音是苍凉的,古旧的,像从很远很远的年代,穿过时间的层层帷幕,悠悠地传到你的耳边。就在这一刹那,我忽然有了一种奇妙的错觉。仿佛眼前这流光溢彩的一切都消失了,广场上熙攘的人群也消失了,只剩下我,和身后那座沉默的古塔。这现代的、人工的奇观,与那古老的、永恒的建筑,在这埙声里,竟然不可思议地融为了一体。那喷泉的水汽,带着凉意,拂到我的脸上,也仿佛是千年之前,这慈恩寺前的夜风了。</p> <p class="ql-block">  一曲终了,所有的水柱都倏然落下,收回池中,只剩下那池水,微微地荡漾着,映着零星的灯光,像一场大梦醒来后,枕上未干的泪痕。人群开始喧哗着,流动着,向四方散去。我却还立在原地,一时不能从方才的境地里走出来。我回过头,再望那大雁塔。它依旧那样沉默地站着,披着一身月光,刚才那场绚烂的狂欢,于它,仿佛只是一个短暂的、不足道的梦。风过处,塔檐的铃铛又响了起来,叮当,叮当,清冷而真实。</p><p class="ql-block"> 我慢慢地走开,将那片恢复了平静的水池,与那座看尽了繁华的古塔,一同留在了身后。来时的烦闷,不知何时已消散了。心里是满满的,又是空空的。满满的是那声色的余韵,空空的是那片刻出神的、物我两忘的境地。这大约便是古都西安的独特魅力了,它总能将最前卫的,与最古老的东西,如此和谐地并置一处,让你在片刻的喧嚣里,触到那永恒的静默。</p> <p class="ql-block">友情推荐《西安羊肉泡馍》</p><p class="ql-block"> 羊肉泡馍吃的是西安的灵魂滋味。去西安,如果只能选择一种食物来代表西安,那么羊肉泡馍,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羊肉泡”,当仁不让。它不仅仅是一道小吃,更是一张城市名片,一种融入西安人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这碗看似粗犷豪迈的美食,背后蕴藏着千年古都的历史、风情与秦人豪迈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风味特色:汤浓肉烂,香气四溢。</p><p class="ql-block">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其精髓在于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1. “馍”:这不是普通的馒头,而是特制的“饦饦馍”——一种九分熟的白面烤饼。它质地紧密,韧性十足,就是为了在后续的烹饪中能吸收饱满的汤汁而不至于软烂成糊。吃泡馍最大的乐趣和仪式感,就始于亲手掰馍。将馍细细地掰成黄豆、花生米大小的碎粒,这个过程不仅是等待美味的酝酿,更是与食物的一次深度交流。</p><p class="ql-block">2. “汤”与“肉”:优质的泡馍讲究汤浓肉烂。汤是用羊大骨、羊油配上数十种香料,历经十多个小时慢火熬制而成的骨汤,色泽乳白,浓郁鲜香。羊肉则选用肥瘦相间的优质羊腩,炖得酥软入味,入口即化,毫无膻味,只有满口的肉香。</p><p class="ql-block">3. “煮”:掰好的馍粒交给厨师,加入粉丝、几大片羊肉,用滚沸的肉汤快火“烩煮”。让每一粒馍都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但依旧粒粒分明。出锅前,撒上一把葱花、香菜,画龙点睛。</p> <p class="ql-block">品尝的艺术:三种吃法与一道秩序。</p><p class="ql-block">吃羊肉泡馍,也颇有讲究,主要分为三种吃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拔”(又称“单走”):汤与馍分开上。食者自己将掰好的馍泡入汤中,边吃边喝,适合喜欢馍粒保持些许嚼劲的人。</p><p class="ql-block">*“口汤”:这是最经典的吃法。煮好的泡馍吃完后,碗底恰好剩下一口鲜汤,一饮而尽,酣畅淋漓。</p><p class="ql-block">*“水围城”:宽汤慢煮,馍粒完全被汤汁包围,适合喜欢汤多、口感更为软滑的食客。</p><p class="ql-block">必不可少的黄金搭档:</p><p class="ql-block"> 地道的吃法,一定要佐以糖蒜和辣酱。酸甜脆爽的糖蒜可以解腻清口,而西安特有的辣酱(通常是陕西线辣椒制成)咸香微辣,能为浓郁的汤头增添一抹亮色。再配上一小碟香菜,风味更具层次。</p> <p class="ql-block">文化底蕴:源自大漠,盛于长安。</p><p class="ql-block"> 羊肉泡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它被认为源自西亚的突厥人,随着丝绸之路的商队传入长安。在物资匮乏、行军打仗的年代,干燥耐储的饼与易于携带的羊肉,成了士兵和牧民的最佳干粮。他们将饼掰碎,用羊肉汤浇泡而食,简便而营养。</p><p class="ql-block"> 历经宋元演变,到了明清时期,这道“羊肉羹泡馍”在西安固定下来,并不断发展精进,从市井街头走入餐馆饭店,最终成为享誉全国的“三秦第一碗”。</p> <p class="ql-block">食客指南:去哪里品尝最地道?</p><p class="ql-block"> 在西安,从百年老店到街头小巷,都能找到羊肉泡馍的身影。以下几家人气颇高的老字号是初次体验的绝佳选择:</p><p class="ql-block">*同盛祥、老孙家:中华老字号,代表了泡馍的最高水准和传统风味,是游客体验的首选。</p><p class="ql-block">*一真楼:本地人非常推崇的一家,汤味醇厚,口碑极佳。</p><p class="ql-block">*果渊斋米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店,风味独特。</p><p class="ql-block">*其实在任何一个比较大的小区周边,只要是带有“清真”符号的羊肉泡馍馆,才是您的首选,它没有旅游痕迹,有的是工薪阶层的最实惠、最正宗的家庭正餐。</p><p class="ql-block">品尝小贴士:</p><p class="ql-block">*耐心掰馍:不要用机器切,亲手掰馍是体验的一部分,也是获得最佳口感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慢慢品味:泡馍上桌时很烫,需沿着碗边,一点点“蚕食”,方能品味其层层递进的美味。</p><p class="ql-block">*别搅拌:拿到碗后不要急于搅拌,以免馍粒过快糊化,影响口感。</p><p class="ql-block"> 总之,羊肉泡馍是一道需要你用全部感官去体验的美食。从指尖掰馍的触感,到空气中弥漫的肉香,再到口中汤、肉、馍融合的丰腴滋味……它承载的,是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粗犷、厚重与温度。来西安,若没有吃上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你的旅程便不算完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