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难掩丑魂灵:严嵩与潘岳

王清和

<h5>  能够流传的古话、俗语大都不错,但凡事有例外,比如“文如其人”,严嵩即一反例,可谓“巨奸为忧国语”、大蠹作清廉状。纵有流传后世的美文,纵有“晚节冰霜恒自保”的自诩,也终究洗刷不掉千古骂名。</h5> <h1>  <b>美文难掩丑魂灵:严嵩与潘岳</b><br><br></h1><h3>  <b>一、严嵩的美文《寄适园记》</b></h3><br><h3>  闲居无事,信手拿起一本中国古代文选翻翻,看到一篇好文,不长,连标题《寄适园记》在内,只有不到160个字,照录于下:</h3> <h5>  获地为圃,中树一亭,以资燕息。种竹数挺,杂莳蕿卉,以供怡玩。命之曰:“寄适”。夫结林木以延清,避喧嚣而豁此,恒情之所欲也。然而委质王室,夙夜在公,万务婴其虑,百责萃其躬。闻君命则行不俟驾,草奏记则笔不停挥。虽欲寓情衎衎,栖志恬旷,岂可得哉?园名寄适,予未尝得一日之适。聊志斯语,以代解嘲云。<br><br>  嘉靖乙巳仲夏记</h5>   文字简洁,情趣高远。看得到园林主人在婆娑竹下、扶疏花间得暇倘佯的侧影,听得到欲归隐而不得的轻声叹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朝官兼读书人勤于公事、忧国忧民、身在殿堂、心系田园的矛盾心态。<br><br>  如果此文的作者是姜尚、魏征,或者岳飞、于谦、文天祥等,想必让人读罢击节称快,当浮一大白。当我知道其作者竟是明代权奸严嵩时,那种感觉,就像在吃完一道道珍馐佳肴后,看见上来致谢的大厨,从手到脚,长满牛皮癣!<br><br>  <b>二、他的田产超过百万亩</b><br><br>  “嘉靖乙巳”是嘉靖二十四年,即公元1545年,当时严嵩65岁。在此前后,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掌礼部事,又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正是权势熏天。“万务婴其虑,百责萃其躬”大概并非言过其实,问题只在“婴虑”、“萃躬”的是何“务”、何“责”?“予未尝得一日之适”的形容亦不为过,但他内心是否“虽欲寓情衎衎,栖志恬旷”则可疑得很。<br><br>  文章起句给人的感觉是,“寄适园”来之不易,且不大,仅容下“以资燕息”的一亭、“以供怡玩”的数竹和一方花圃。<br><br>  但据史载,严嵩败后,其家产被抄没,仅土地一项,在北京、扬州、袁州三地所占即超过百万亩;在北京的房屋达一千七百余间,在江西的房产有六千六百多间;在京师的府邸,连接三四坊,水塘便有数十亩。说什么“获地为圃”、“种竹数挺”,岂不做作、滑稽?   <b>三、大奸大恶,必有过人之处</b><br><br>  举凡大奸大恶,必有过人之处。<br><br>  严嵩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江西分宜一个寒士之家,自幼体弱多病,史书说他的形象是“长身戍削,疏眉目,大音声”(《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严嵩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及第,不久因病告假回乡,“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当他再次入朝时已年近不惑,以“诗名”、“清誉”为钓饵,求达显赫而曲意媚上。<br><br>  嘉靖帝朱厚熜是个有名的荒唐皇帝,笃信道教,一心求长生不老,严嵩殚精竭虑,为嘉靖撰写供斋醮仪式所用的“青词”。“青词”字义诡异,非常人所能识解,而“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青词”使严嵩扶摇达“青云”,他所说“草奏记则笔不停挥”,将“奏记”改为“青词”,显然更为贴切。<br><br>  严嵩自承“委质王室”“闻君命则行不俟”,尽管如此,晚年终因江郎才尽、圣眷日衰。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严嵩八十二岁高龄时,被政敌寻隙扳倒,其子严世藩被捕,一代权奸退出政治舞台。三年后,严世藩被斩于西市;再二年后,严嵩“寄食墓舍以死”,而民间甚至有严嵩“捧金碗要饭饿死”的传说。<br><br>  严嵩由穷而达,位极人臣,虽曾有“结林木以延清,避喧嚣而豁此”之意,但终不过敷衍于纸,下场是,上有广厦千间而不能遮风雨,下有良田万顷而不能葬尸骨。<br><br>  能够流传的古话、俗语大都不错,但凡事有例外,比如“文如其人”,严嵩即一反例,可谓“巨奸为忧国语”(钱钟书《谈艺录》)、大蠹作清廉状。纵有流传后世的美文,纵有“晚节冰霜恒自保”(《生日》诗)的自诩,也终究洗刷不掉千古骂名。   <b>四、潘岳也是才貌双全、品格低劣</b><br><br>  严嵩并非遗世独立的怪物。在其前一千二百多年的西晋,有一位潘岳(247年-300年),少年时即才思敏捷,被称为“奇童”。他在三十二岁时作《秋兴赋》,表示要“消遥乎山川之际,放旷乎人间之世”,但实际上“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权臣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晋书·列传第二十五》。<br><br>  潘岳因仕途倾轧失利,在知命之年作《闲居赋》,以老庄自饰,声称“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三年后潘岳被诬造反,被孙秀所杀。元好问论诗绝句之六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人拜路尘。”即是以潘岳为例,质疑“文如其人”的习见。<br><br>  即使奸邪之徒亦必道貌岸然、冠冕堂皇。虽说欣赏文章不必深究作者的身世经历,但确实不知有多少美文是为了掩饰丑恶的魂灵!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h5uel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金瓶梅》中从未露面的怪人:流氓水秀才</a> <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0xmz0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明代社会流氓化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