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展

云中马

<p class="ql-block">上海世博园内的原法国馆,占地8000余平方米,展览空间4200平方米,2024年9月正式更名为罗丹艺术中心,同时举办开馆展“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p> <p class="ql-block">此展汇集了106件真迹作品。其中《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加莱义民》和《吻》将于2025年9月26日返法。这6件法国国宝级藏品,是经法国总统马克龙亲授签字才得以来华展出。</p><p class="ql-block">展览分6个主要章节和2个特别章节。</p><p class="ql-block">9月23日,我们赶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思想者》脚下,绕行一圈又一圈,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态,让我们感受着思想的重量和张力。</p> <p class="ql-block">罗丹(1840-1917年),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从19世纪跨越至20世纪,他如同时代的旋钮,承上启下,开创启示。</p> <p class="ql-block"><b>一. 新时代、新形态</b></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治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为“重建被五十年革命撕裂的法国社会,调和秩序与自由”,借用艺术形式来打造和宣传“帝国史诗”。一系列重大项目让这一时期的法国呈现出万象更新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激发了当时法国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1808-1873年)全身肖像》,1853年。</p> <p class="ql-block">施莱辛格1865年创作的油画“五感”系列,是第二帝国时期最昂贵的艺术作品之一,曾是拿破仑三世皇帝和欧仁尼皇后的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1865年至1870年间陈列于爱丽舍宫。</p><p class="ql-block">《五感之触觉》。</p> <p class="ql-block">《五感之味觉》、《五感之嗅觉》、《五感之听觉》、《五感之视觉》。</p> <p class="ql-block">罗丹在第二帝国时期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14岁时进入了有“小美院”之称的皇家绘画与数学专门学校学习绘画。随后师从卡里耶.贝勒斯,于1864年进入其工作室学习和工作,一名年轻雕塑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这时期卡里耶.贝勒斯的许多作品,由他设计,由罗丹雕刻完成,作为商品出售。</p><p class="ql-block">《爱》,1865年。</p> <p class="ql-block">《春》,186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座钟装饰》,186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半身像》,1870年。</p> <p class="ql-block">一组1870年创作的作品:《酒神女祭司》、《梳着辫子的年轻女子》、《女半身像》、《苏醒》。</p> <p class="ql-block">《两只花瓶:“自求生路”主题》,1898年。</p> <p class="ql-block">《双层陈列柜》,安托万.克内布,1875-1880年。</p> <p class="ql-block"><b>二. 生命之爱,发之天然</b></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发明任何东西,我只是重新发现。”—奥古斯特.罗丹</p><p class="ql-block">罗丹是自然的再发现者,生命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他创作的青铜作品:《酒神节》,约1890-1900年和《酒桶中的酒神巴克斯》,1904年。</p> <p class="ql-block">罗丹在1875至1876年间完成了他的意大利学习之旅。这次旅行给罗丹留下了深刻影响,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特别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对人体自然和真理的表达,给罗丹带来了重要且持续的启发。</p><p class="ql-block">罗丹开始用真人模特创作,这里展出的《青铜时代》,1876-1877年,是他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作品,也是成名之作。他以年轻比利时士兵奥古斯特.奈特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匀称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p> <p class="ql-block">《夏娃》,一件最令人动容的未完成作品。</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夏娃》自1881年构思,经历了18年的创作过程,最终在1899年向公众展示。罗丹说:“我看到我的模特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却不知原因所在;我修改了轮廓,天真地追随着不断变化的身型持续变化。有一天,我得知她怀孕了,我明白了一切。”</p><p class="ql-block">后来,女模特丽萨消失了,再没有回来。</p> <p class="ql-block">罗丹这时期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浴女坐像(佐巴洛夫浴女)》、《波吕斐摩斯》。</p> <p class="ql-block"><b>三. 表达:始于现实超乎现实</b></p><p class="ql-block">罗丹塑造的这些人物来自不同时代,不同阶层,有《圣经》人物、文豪、政治家、模特等。</p><p class="ql-block">罗丹追求深层次的表达、呈现人物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巴尔扎克》,作于1891-1897年,是罗丹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期间他对一切与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有关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甚至去采访给巴尔扎克做衣服的裁缝。作品中巴尔扎克穿着宽大的睡袍,双手交叉护在胸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夜空。他的面容显得疲惫,但目光却坚毅,仿佛正在酝酿一部新的巨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丹在他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b>四. 罗丹同时代的艺术群像</b></p><p class="ql-block">这里集中展现了十余名活跃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艺术家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他们或多或少与罗丹有交情,或彼此有联系,或互相有影响。</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亚森特.德贝《最初的摇篮》,184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菲立克斯.苏莱斯《梦》,186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艾梅.儒勒.达鲁 《阅读课》,187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利安.迪兰斯《跪女像》,1885年。</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巴尔托洛梅《哭泣的女孩》,190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弗雷多.皮纳《吻》,约191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巴尔德《女儿头像》,1920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期间,罗丹创作了《费纳耶夫人柱上半身像》、《费纳耶夫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b>五. 人类命运的剧场</b></p><p class="ql-block">因《青铜时代》引起的关注,1880年罗丹获得了《地狱之门》订单。</p><p class="ql-block">这是他一生中最宏大的作品,他充满激情地投入了近10年时间,1900年才在巴黎阿尔玛展馆中展出。但这仍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然而,《地狱之门》的创作催生了罗丹最负盛名的作品《思想者》;它承载着人类对生命、苦难与存在的深刻哲思。</p> <p class="ql-block">罗丹说,“我的《思想者》能有思考的模样,是因为他不仅用他的大脑来思考,亦动用了他紧皱的眉毛、膨胀的鼻孔和紧闭的嘴唇来思考,更用他胳膊、后背和腿上的每一块肌肉来思考,他紧握拳头与紧绷着脚趾来思考。”</p> <p class="ql-block"><b>六. 走向现代—局部化、组合和放大</b></p><p class="ql-block">罗丹在晚年开始了更加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通过放大、缩小、分割、组合等处理手法,给自己以前的作品赋予新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罗丹《费纳耶.泉边的男人》,1887年和《组合雕塑:女半人马和彩虹女人半身像》,约1910年。</p> <p class="ql-block">罗丹1884-1886年创作的一组纪念雕塑《加莱义民》。</p> <p class="ql-block">该作品以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加莱市民自愿赴死保全城市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6位市民的群像,展现了面对绝境时的人性光辉。</p><p class="ql-block">其中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复杂的皮埃尔.德.维桑的人体雕塑,他衣衫褴褛,脖子上套着绳索,却依旧露出坚定英勇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罗丹热爱并擅长处理悲剧主题,约1905-1906年创作的一组《惠斯勒缪斯女神》雕塑。</p> <p class="ql-block"><b>特别章节一. 罗丹的中国情</b></p><p class="ql-block">罗丹是对中国艺术有深厚兴趣的收藏家。</p> <p class="ql-block">展览呈现16件他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例如清代青铜器和瓷器,隋唐陶俑等。</p> <p class="ql-block"><b>特别章节二. 1900年巴黎世博会 </b></p><p class="ql-block">1878年、1889年和1900年三届世博会在巴黎举办,城市经历了巨变。</p><p class="ql-block">比如1900年世博会,巴黎建造了第一条地铁线、大皇宫和小皇宫。</p><p class="ql-block">值得庆幸的是罗丹也在这届世博会上设立了自己的展馆,他的作品由此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上海罗丹艺术中心的这一展览,参观者先乘电梯到4层,然后在回字形的建筑中,沿着缓坡盘旋而下,逐一浏览作品,回顾罗丹艺术人生。</p><p class="ql-block">走到出口处,主办方特意为另一力作《吻》打造了一个浪漫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这是罗丹塑造的《神曲》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面对着《思想者》巨人的影子追想:</p><p class="ql-block">他是谁?主流观点,他是诗人但丁。</p><p class="ql-block">他坐在哪里?坐在地狱之门上方的一块岩石上。</p><p class="ql-block">他在想什么?可能在思考地狱中的罪恶、人类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