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几年喜欢古镇游,把江苏浙江有名气的古镇都走了一遍,发现大部分的古镇都商业化了。有些是增加太多的旅游服务而失去了原本古镇味道;有些索性把古镇居民都迁走,而留下一个个老建筑后开民宿搞娱乐,失去了原本的民俗风情;更有甚者以古镇名义新建了假古镇,成为一个古镇乐园…。其实,有原居民生活的古镇,是一种历史状态,往往是我们自己城市过去几十年的生活,让我们有穿越历史的怀旧感。不少老建筑、老商铺、老家具、老门窗,让我们回想起了儿童年代的故事,产生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那么还有没被商业化的古镇吗?我带着这个想法来到了嘉兴的新塍古镇。那是今年国庆节假期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清晨在嘉兴城坐头班公交车,早早来到了嘉兴与吴江接壤的古镇--新塍。静谧时光的小镇,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还见有朦胧的水雾,古桥、古檐廊、古石板街还湿漉漉的折射着阳光。我沿小街慢慢的走着,不时有当地居民和我友善的打招呼。老年人坐在檐廊下喝茶聊天、老妇人忙着洗衣晒物、中年人忙碌着家里的事情、小孩子帮着家人在家门口剥毛豆子…。一派生动自然的古镇生活“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新塍古镇是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辖镇,始建于唐代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以深厚文化底蕴、原生态水乡风貌和特色美食闻名,现为秀洲区最大中心城镇。</p> <p class="ql-block">1,问松桥</p><p class="ql-block">清晨时分来到新塍古镇,只见小镇绿荫环抱清水环绕,一架古桥吸引到了我。</p> <p class="ql-block">上前见一简介牌:问松桥。传说南宋皇帝赵构(宋高宗)逃亡时在此桥跪拜问天,松树指引方向,脱险后命人重修此桥,故称“问松桥”。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桥</span>位于新塍镇中北大街东端,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单孔石拱桥,现存结构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武康石为基,青石作栏,采用分节并列砌置工艺,拱券结构精密。</span>横跨市河,东西向,为新塍镇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左侧河对岸见到新塍古镇新建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右侧有一个古檐廊。</p> <p class="ql-block">下桥就是古镇的中北大街了。</p> <p class="ql-block">大街沿河有长廊,</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在长廊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见大街上有“黎民生煎包”店,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早餐。于是入内排队等候。</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生煎包论个卖1.5元一个,牛肉汤3元一碗,15元的早餐价廉物美、口味上乘。</p> <p class="ql-block">2,中北大街民国旧宅</p><p class="ql-block">中北大街的东端有一片民国风格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与上海的卢湾区石库门有相似。</p> <p class="ql-block">中心位置是一个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电影院,外墙增加了文革时期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的高台上,还保留着文革时期标语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电影院的门锁上了。</p> <p class="ql-block">3,三元街</p><p class="ql-block">沿着古镇内的那条叫“市河新溪”的河,来到古民居街。</p> <p class="ql-block">三元街北侧的市河新溪,始建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年),全长1680米,贯穿古镇,形成“两街夹一河”的布局。 </p> <p class="ql-block">三元街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p> <p class="ql-block">常见的江南小镇民居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里稍宽一些的街,见到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是一座加接了新水泥桥的石板古桥。</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汉骑三轮车。</p> <p class="ql-block">4,老街古桥</p><p class="ql-block">三元街见到高大的树。</p> <p class="ql-block">还有古老的石板拱桥--陆家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眺望西面和东面的河景。</p> <p class="ql-block">下桥桥侧,见到年代悠久的造桥石板条,上有“水底苍龙卧月明”石刻字样。</p> <p class="ql-block">晨起的居民,忙碌着自己的家务活。</p> <p class="ql-block">5,西南大街</p><p class="ql-block">三元街往前,过了一个街巷交叉口,,来到了西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见到大院墙门上,刻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门楣,估计是文革年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见到“高公兴酱园旧址”字样的介绍石碑。</p> <p class="ql-block">一侧有一位老人坐家门口,一边的灭火器箱盖子上,有烟盒、茶杯、手机。</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水域宽阔,而且河水更清澈了。</p> <p class="ql-block">6,西北大街</p><p class="ql-block">见到一座大桥,我欣然而上,眺望水岸两边景色。</p> <p class="ql-block">用华为手机mate70的变焦功能,拍摄东面方向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再变焦到长焦范围,见到有河道工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拍摄西面方向的河岸。</p> <p class="ql-block">河面水草蜿蜒曲折,水面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长焦镜头也见到水面上的渔民身影。</p> <p class="ql-block">下桥转身发现这座桥的名字叫“天竺桥”,据介绍:天竺桥始建于元代,但现存桥梁为清代重建。天竺桥连接古镇西北大街和西南大街,桥周边保留石板路、驳岸、河埠及传统民居,构成完整的古镇景观。</p> <p class="ql-block">西北大街上的古代商业遗存很多,这里见到“泰来当铺”。泰来当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营典当业务,因管理严谨、生意兴隆而闻名。其后门位于鸟湾,建筑风格融合徽派特色,包括砖雕门楼、马头墙、厚墙厚门等元素,曾是新塍镇商贸繁荣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西北大街见到屠家祠堂,屠家祠堂(屠家厅)是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5)由屠笛楼建造的宗祠建筑,现存二进,原为四进,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西北大街见到“张恒昌酱园遗址”。这里曾是古镇较有规模的酱园,1956年,张恒昌酱园与镇上“高公兴”“大生”“东公兴”三家酱园合并为新塍酿造厂。</p> <p class="ql-block">见到“郑氏老宅”。郑氏家族始祖郑熙曾任顺义县令,以清廉著称,后迁居新塍建宅。家族以“清白贻人、维德之基”为治家理念,清代中叶繁盛,出多位官员及学者,近代有化学家郑兰华等知名后人。 </p> <p class="ql-block">7,古镇居民</p><p class="ql-block">来到“蓬莱街”,见到长长的沿河檐廊,长廊里许多老年人在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开放式的小蓬莱公园,前身是清代园林“小蓬莱”,以“蓬莱胜境”等景点闻名。</p> <p class="ql-block">小街巷子里,浓浓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孙女们给爷爷剥毛豆。</p> <p class="ql-block">河埠头上,喝茶聊天拉家常。</p> <p class="ql-block">家门口的搓洗衣服,也是我们以前常见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