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真短

咚咚锵锵(49272856)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没有一种错觉?今年的秋天真短。还没有看够天高云淡,也没有体会秋风萧瑟 ;还没有见到秋水伊人,也没去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怎么一转眼就立冬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错觉,今年秋天就是短,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更短。网友调侃的“由夏入冬”虽然有点夸张,但“秋变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四季规律性的变化模式已经打乱,春夏秋冬的长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于今年来说,这种现象最为明显,这样的气候变化让人有点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地区入秋时间明显推迟,例如,南京于10月18日入秋,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晚入秋的一年;今年南京于4月29日入夏,夏季总长达167天,同样创下历史纪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今年郑州、宁波、深圳、杭州等地的秋季推迟幅度最大,超过10天。北京、长沙、南京、合肥、乌鲁木齐等城市的秋季也比之前晚了5天至9天,这都说明了入秋偏晚的情况是存在的。不过,在入秋之后,我国冷空气的活跃在北方较强,南方相对稳定一点,北方明显提前入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1-2020年,三十年间安徽合肥的秋季缩短了11天;北京、江苏南京、湖南长沙以及浙江杭州等地的秋季,减少了6至7天;天津、银川、重庆、乌鲁木齐等地的秋季,也缩短了3至4天。尤其在华北地区,2025年秋季在华北地区确实比常年显著缩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北地区‌秋季“缩水”最明显,冷空气频繁、入冬提前。今年10月中下旬华北多地较常年提前20天左右入冬。‌‌根据气象数据,华北多地2025年秋季长度仅约1个月,远低于常年水平。例如:北京秋季历史平均为53天,但2012-2024年平均已缩短至42天,2025年进一步缩短至约30天。‌‌石家庄秋季仅31天,创1955年以来最短纪录,较常年57天减少26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象学上,秋季定义为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的时段。2025年秋季受气候异常影响,部分地区秋季长度缩短,以辽宁省为例,入秋时间:2025年9月15日,较常年晚17天。入冬时间:2025年10月17日,较常年早3天。秋季长度:约33天,较常年缩短约20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季偏短的原因:1.入秋延迟:9月中旬才达到入秋标准,秋季起始时间推迟。 2.入冬提前:10月中旬多轮强冷空气,推动华北地区季节转换加速,入冬时间提前。‌‌3.气候异常:秋雨多、日照偏少,且冷空气活动频繁,秋雨连绵、导致“秋高气爽”天数减少,体感秋季更短。‌‌4.全球变暖导致季节格局重塑,大气环流调整进一步压缩秋季时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本性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局面。今年的特殊性就在于副热带高压偏强且非常稳定的情况,导致了极端性气候变化两边走,最终引发气候的快速转变。我国作为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这样的转变也是在“常理之中”,这个趋势专家和专业人早就知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文章提到,在《中国气候公报(2024)》之中,明确说明了气候变化之下我国的情况,那就是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9℃,较常年偏高1.01℃,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季冷暖起伏大,春、夏、秋季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0月的时候,上旬高温天气不少,结果在几轮冷空气的发展之下,气温基本都是走上了“过山车”的模式,直接大幅度下滑超过10度,气温下滑到20度以下,虽然后面气温也有所反弹,但强度并不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的情况是绝对性的转变,大家感受到的不是错觉,而是真真切切的实际情况。夏天长了,秋天短了,冬天到了。这个冬天是寒冬还是暖冬呢?是长还是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