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双城经济圈里,收缩型城市也能活出“爆款”姿态</p><p class="ql-block">昨日,重庆两江新区扩容的消息刷爆了成渝地区的朋友圈,这个国家级新区的版图一扩大,不光让重庆的发展能级再上一个台阶,更给周边城市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份子,自贡该怎么借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东风,在“两中心两地”定位和“一区四屏,一轴五带”格局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打破收缩的魔咒呢?</p><p class="ql-block">其实仔细想想,自贡的牌面并不差。作为川南老工业基地,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自贡该怎么一步步走出困局,在双城经济圈里活出不一样的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搞懂大方向:“两中心两地”和“一区四屏,一轴五带”跟自贡啥关系?</p><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人会说,这些规划听起来都是高大上的宏观概念,跟咱们自贡有啥直接关系?其实不然,规划就是城市发展的“导航图”,找对了位置,才能少走弯路。</p><p class="ql-block">先说说“两中心两地”定位,说白了就是成渝地区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自贡作为川南城市群的重要一员,既不能脱离这个大定位,也不能盲目跟风。经济中心不是让每个城市都搞大而全的产业,而是要在产业分工里找到自己的“专属角色”;科技创新中心也不是让每个城市都建实验室,而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咱们的优势产业上;改革开放新高地就是要打开大门,跟周边城市、跟全国甚至全球做生意;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更是自贡的拿手好戏,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正好能承接成渝核心城市的生活需求。</p><p class="ql-block">再看“一区四屏,一轴五带”格局,“一区”是成渝中部核心功能区,“四屏”是四大生态屏障,“一轴”是成渝发展主轴,“五带”是五条重点发展带。自贡正好处于川南经济区,落在“五带”里的川南经济区发展带和沿长江发展带交汇处,还紧邻沱江生态屏障。这意味着自贡既有发展产业的区位优势,又有守护生态的责任。两江新区扩容后,成渝发展主轴的辐射力更强了,自贡只要能打通跟主轴的连接通道,就能顺势承接核心城市的产业外溢和资源辐射,同时借着生态屏障的定位,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这些规划不是跟自贡没关系,而是给自贡画好了“赛道”。两江新区扩容让赛道更宽了,自贡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跑道,踩准油门往前冲。</p><p class="ql-block">破局第一步:交通先“联网”,打通融入双城经济圈的“任督二脉”</p><p class="ql-block">两江新区能发展这么快,交通便利是关键。自贡要想融入双城经济圈,首先得解决“走出去”和“请进来”的问题。交通不顺畅,再好的资源也运不进来,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人口自然留不住。</p><p class="ql-block">好在自贡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成宜高铁、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后,自贡已经迈入“双高铁”时代,从自贡坐高铁到成都、重庆,基本上1小时左右就能到,川南半小时通达圈也基本成型。但这还不够,要想深度融入,得让交通网络更密、更便捷。</p><p class="ql-block">比如渝自雅铁路,这条铁路要是能建成,自贡就能直接连接重庆和雅安,东接两江新区,西连川西地区,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都会更方便。还有天府大道南延线眉自段,天府大道是成都的“城市中轴线”,南延到自贡后,自贡就能直接接入成都的交通网络,相当于把成都的发展红利直接“引”到家门口。另外,自贡至永川高速公路、内荣高速这些项目,也得加快推进,形成“高铁+高速”的立体交通网,让自贡成为川南地区的交通节点,不管是成渝核心城市的人来自贡旅游、养老,还是自贡的产品运往全国各地,都能一路畅通。</p><p class="ql-block">交通打通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吸引人口。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留在自贡,就是因为觉得就业机会少、出行不方便。如果交通便利了,自贡人可以到成都、重庆上班,晚上回自贡居住;反过来,成都、重庆的人也可以到自贡创业、养老,形成“双城生活”的模式。这样一来,人口外流的压力会大大缓解,城市的活力也能慢慢提起来。</p><p class="ql-block">破局第二步:产业要“错位”,不跟核心城市“抢蛋糕”,要做“特色爆款”</p><p class="ql-block">收缩型城市的核心问题,还是产业不行。传统产业衰落,新兴产业没起来,就业岗位少,年轻人自然留不住。两江新区扩容后,会吸引更多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这对自贡来说,不是竞争,而是机遇。自贡不能想着跟两江新区、跟成都重庆抢这些高端产业,而是要做“错位发展”,把自己的特色产业做精做透,成为双城经济圈产业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p><p class="ql-block">自贡的特色产业有啥?首先是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作为“千年盐都”,盐及盐化工产业是自贡的老底子,不能丢。现在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挖盐、制盐,而是要向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比如开发高端盐化工产品、药用盐、美容盐等,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有节能环保产业,自贡已经是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这正好契合“双碳”目标和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的要求,要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更多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跟成渝地区的工业企业合作,提供节能改造、污染治理等服务,做成川南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p><p class="ql-block">然后是新兴产业的“弯道超车”。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已经落地,这是自贡的“王牌”。要借着这个基地,打造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不光要生产无人机,还要做无人机研发、测试、培训、应用等全产业链。比如农业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应急救援无人机,这些在乡村振兴、城市治理里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自贡可以跟成渝地区的农业、物流、应急等部门合作,拓展应用场景,把无人机产业做成全国知名的“自贡品牌”。</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产业协同合作。两江新区扩容后,产业外溢效应会更明显,自贡要主动“靠上去”。比如已经建成的高新·綦江、沿滩·长寿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要继续深化合作,承接两江新区和重庆主城的产业转移,同时把自贡的优势产品供应给这些地区。另外,自贡和内江共同打造的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加快建设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还有川渝千亿天然气产能基地,自贡要积极参与,把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天然气开采、加工、利用的全产业链。</p><p class="ql-block">产业做好了,就业岗位自然就多了。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谁还愿意背井离乡?而且产业集聚后,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城市的经济实力也会慢慢提升,收缩的困局自然就能打破。</p><p class="ql-block">破局第三步:科技要“借力”,背靠成渝“智囊团”,让老产业焕新、新产业壮大</p><p class="ql-block">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两江新区之所以能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就是因为聚集了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贡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多,但没关系,咱们可以“借力打力”,背靠成渝地区的“智囊团”,为自己的产业升级赋能。</p><p class="ql-block">比如自贡的无人机产业,要跟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攻克无人机核心技术,比如导航系统、续航能力、载重能力等。还有节能环保产业,可以跟中国科学院、西南交大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更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p><p class="ql-block">除了借力外部资源,自贡也要培育自己的科技创新力量。比如支持本地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还有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自贡有不少职业院校,要跟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比如无人机维修、节能环保设备操作等专业,都是市场急需的,要重点培养。</p><p class="ql-block">科技创新搞起来了,产业的竞争力就强了。比如无人机产业,技术领先了,就能在全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先进了,就能吸引更多客户。这样一来,产业就能持续发展,城市也能保持活力。</p><p class="ql-block">破局第四步:开放要“加码”,用好平台优势,让自贡走向全国、链接世界</p><p class="ql-block">两江新区是改革开放新高地,开放程度高、营商环境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企业入驻。自贡要想走出收缩困局,也必须打开大门搞开放,不能关起门来发展。</p><p class="ql-block">自贡已经有了不少好的开放平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川南临港片区等。要把这些平台用好,让它们成为自贡对外开放的“窗口”。比如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要把自贡的彩灯文化、盐文化、恐龙文化推向世界,举办更多国际彩灯节、文化博览会,吸引全球游客和投资者来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要依托自贡的交通优势,打造川南地区的冷链物流枢纽,把自贡的特色农产品、食品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p><p class="ql-block">开放搞活了,不仅能吸引外资和企业,还能提升自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彩灯文化,现在已经成为自贡的“文化名片”,每年都有很多外国人来自贡看彩灯,如果能把彩灯产业和文旅产业结合起来,打造集观光、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文旅项目,就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p><p class="ql-block">破局第五步:生态要“守底”,在“一区四屏”里做生态优等生,打造宜居宝地</p><p class="ql-block">“一区四屏,一轴五带”格局里,“四屏”是生态屏障,自贡紧邻沱江生态屏障,守护生态是责任,也是机遇。两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了很多生态公园和绿色空间。自贡要借鉴这种发展模式,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守住生态底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p><p class="ql-block">自贡的生态基础不错,沱江穿城而过,还有很多湿地和公园。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比如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让沱江的水更清、岸更绿。现在自贡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2年达到100%,这个成绩要保持下去,还要进一步提升。另外,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打造更多口袋公园、城市绿道,让市民出门就能见绿,提升生活品质。</p><p class="ql-block">生态好了,就能吸引更多人来自贡居住、养老。现在成都、重庆这些核心城市房价高、压力大,很多人都想找一个环境好、生活节奏慢的城市养老。自贡正好符合这个需求,生态环境好、物价低、文化底蕴深厚,只要把公共服务水平提上去,就能吸引更多成渝地区的人来自贡养老,缓解人口收缩的压力。</p><p class="ql-block">同时,生态优势还能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比如发展生态旅游,依托沱江、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项目;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有机蔬菜、水果,借助冷链物流基地,销往成渝地区,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这样一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就能实现双赢。</p><p class="ql-block">破局第六步:民生要“补短板”,让公共服务更优质,留住人、吸引人</p><p class="ql-block">收缩型城市要留住人,关键还是要让人们在城市里生活得舒心、安心。如果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跟不上,就算交通再便利、产业再发达,人们也不愿意留下来。两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自贡要学习这种理念,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在教育方面,要加强与成渝地区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比如开展校际交流、师资培训、联合办学等。现在自贡已经与10余家成渝地区企业、院校开展贯通培养,这个模式要继续深化,让自贡的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还要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p><p class="ql-block">在医疗方面,要加强与成渝地区三甲医院的合作,建立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机制。比如自贡的医院可以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让自贡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还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方便市民看病就医。</p><p class="ql-block">在养老方面,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多养老院、养老社区,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跟成渝地区的养老机构合作,学习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模式,提升自贡的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要推进医养结合,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就高了,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外面的人也愿意来,城市的人口规模就能稳定下来,收缩的困局自然就能慢慢打破。</p><p class="ql-block">最后想说:收缩不可怕,找对方向就能逆袭</p><p class="ql-block">两江新区扩容给自贡带来的不是压力,而是机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大格局里,自贡不是配角,而是有自己独特价值的“特色玩家”。收缩型城市的困局不是不可打破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借势而为、顺势而上。</p><p class="ql-block">未来的自贡,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城市,而是一个“小而美、小而强”的特色城市。提起无人机,想到自贡;提起节能环保,想到自贡;提起彩灯文化,想到自贡;提起宜居养老,也想到自贡。这样的自贡,何愁留不住人、何愁发展不起来?让我们一起期待,自贡在双城经济圈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逆势翻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