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盘锦红海滩风景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乡境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景区。红海滩属于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总长度约为18公里,是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是举世罕见的红色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div><div> 盘锦海滩120万余亩的苇海湿地内,有86万亩世界上最大的芦苇田,这里是丹顶鹤繁殖的最南端,也是世界珍稀鸟类黑嘴鸥的主要繁殖地。无垠的苇海里栖息着二百六十余种数十万只鸟类。</div><div> 每年的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是红海滩的最佳观赏时间。此时的红海滩,颜色最为绚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秋色”。</div>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南门 盘锦红海滩是中国最北的海岸线 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织就盘锦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碱蓬草是一种唯一可以在海滩中存活的草。每年3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出苗,7~8月为花期,9~10月为结实期,11月初种子完全成熟。深秋时碱蓬草火红,大片大片的碱蓬草长在一起就汇聚成了红色的海洋。 辽河从上游带来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在入海处形成了咸淡交融的海滩,大量的物质在这里沉积,形成了滩涂。含有沉积有机物的滩涂特别适于盐生植物碱蓬草的生长,碱蓬草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辽河带来的泥沙以每年几十米的速度向海中延伸,新的滩涂不断的出现,旧的滩涂就被碱蓬草所覆盖了。 潮汐树<div> 盘锦红海滩的海滩上经常会出现潮汐树。潮汐树是受潮汐的影响,海水在上涨和回落过程中不断冲刷岸边的滩涂形成的像树枝形状的沉积地貌。当然这种潮汐树在平地是看不到的,只能在空中俯瞰。</div> 盘锦红海滩是活的,它始终追赶着海浪的踪迹。滩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海里延伸,红海滩也就踩着它的足迹,一步步地走向海里,而后面的海滩的碱蓬草即逐步退化。 来到了东北,当然要学习几句东北话 海滩上搭一由两条钢索支撑的吊桥,人走在上面,有点摇晃,大人、小孩都喜欢。 为游客欣赏红海滩,景区修建了观景平台。 盘锦的大米文化 盘锦水稻种植的历史已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1907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br> 1948年,盘锦解放后,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网,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营农场为单位进行农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由于有合理的温度条件和较长的生长期以供水稻生长发育籽粒成熟,有西辽河水灌溉,又无“工业三废”污染,特别是具有偏碱性土壤所特有的生长优质粳米的特性等有利条件,因而生长出的粳米直链淀粉含量低,韧性强,口感好。加之选用优良粳稻品种,为生产优质精制的盘锦大米奠定了基础。<div> 盘锦大米籽粒饱满,长宽比较适中,色泽青白,气味清香,垩白度小,食味品质较好。盘锦大米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优质稻谷标准,盘锦大米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div> 红海滩水稻公园<div> 在红海滩的海堤内,种植了水稻。聪明的盘锦人在这里建了红海滩水稻公园。游人可以在稻田的田埂上玩耍。公园内提供了多种游乐设施,供游客玩耍。</div> 每年盘锦都要举办“红海滩河蟹节”。盘锦河蟹属中华绒螯蟹,具有“海水里生,淡水里长”的洄游特性。盘锦稻田蟹,又称盘锦河蟹或中华绒螯蟹,是辽宁省盘锦市的特色水产品,因生长于稻田中而得名。<div> 盘锦是中国“稻蟹共生”模式的发源地,自1991年探索至今已形成成熟的立体生态种养体系。河蟹为水稻除虫、松土,其排泄物作为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生长,水稻则为河蟹提供遮荫和微生物饵料,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2023年,盘锦稻田养蟹面积居全国首位。</div> 往前走,海滩上的碱蓬草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漂亮。 盘锦红海滩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海滩边的采油树在不停的工作。 滩涂在不断的向海中延伸,新的碱蓬草正在生长。 盘锦红海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背景,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依托、与盘锦大米组成的公园相结合,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绿色生态旅游景区。<div> 金秋十月,当你走进红海滩,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