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茅台镇里话茅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子搭桥,茅子开路”,这话虽是市井笑谈,却道出了茅台在当今人情世故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这些寻常百姓,虽无缘高端交际场,却也对这片神秘土地心向往之——一个仅11万人口的小镇,年创GDP1500亿元,人均GDP高达120万元,这本身就像个传奇。于是在2025年10月28日午后,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友张国豪是镇上生活的全国名老中医,得知我们要来,他早早就在仁怀市区订好酒店,备下接风酒。晚宴后细雨朦胧,朋友们陪我们夜游茅台镇。</p><p class="ql-block">雨中的古镇在灯火里若隐若现,空气里浮动着若有若无的酒香,在友情和酒香的簇拥下,漫步在霓虹闪烁的雨夜,心中骤然涌现出一种老年人的浪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日,张老弟领着我们开启探秘之旅。茅台酒厂的包装车间、酿酒车间、博物馆、文化体验馆,还有民族酒业的总部园区、文创展馆,一一在眼前铺展。</p><p class="ql-block">茅台酒厂车间里有规定禁止拍照,反倒让我们更专注地观察,用心铭记。我们这里也不谈那些是懂非懂的酿酒的技术,就让那些画面妥帖地安放在记忆里,只待恰当的时机,便会伴着酒香重新浮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茅台古镇,氤氲酒香无处不在,仿佛每个角落都藏着故事。</p><p class="ql-block">据文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的使臣唐蒙在南越饮到赤水河畔的“枸酱酒”后惊叹不已,特意取道将美酒带回长安。汉武帝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这酒便成了贡品。清人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诗句,以及“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民谣,皆令这酱香传奇随着赤水河水流淌了千年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台镇的地理环境确实得天独厚。它坐落在赤水河河谷,海拔仅四百余米,四周却被千米群山环抱,垂直落差形成一个潮湿温暖的天然酒窖。</p><p class="ql-block">赤水河的水质特别,因流经紫色砂页岩的地质层,水质清冽甘甜,矿物质含量恰到好处。这种独特的湿热气候与优质水源,共同造就了不可复制的酿酒生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台酒的窖池与浓香型的泥窖、清香型的陶缸不同,这里的窖池全由本地青石砌成。张老弟说,早年的“烧房时代”(1951年公私合营前)多用碎石砌窖,透气性好,酒糟也易失水干澡。如今的条石窖池不仅砌筑规整,石材的微孔更利于微生物栖息繁衍,这正是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风味密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台镇的酿酒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道光年间,这里已有“烧坊不下二十家”。1784年,“偈盛”酒号正式定名“茅台酒”。到了清末民初,华家的“成义”、王家的“荣和”与赖家的“恒兴”形成三足鼎立。</p><p class="ql-block">据说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让茅台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1951年,三家私营酒坊合并成立国营茅台酒厂,开启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51年仅有39名职工的小酒坊,发展到如今占地68万平方米、员工30000余人的现代化企业,茅台彻底改变了这个黔北小镇。厂区内120多幢酒库鳞次栉比,珍藏着14万多吨基酒,这笔财富见证了一个民族品牌的成长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三十年来,茅台完成了从传统名酒到世界烈酒第一品牌的蜕变。1998年转向“以市场为中心”,2001年上市,2003年产量突破万吨,2019年实现“营收过千亿、市值超万亿”。如今遍布全国的文化体验馆,正践行着“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茅台镇入选“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位列第27位,同时在西部百强镇中位居榜首。这个87.2平方公里的古镇,去年接待游客5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酒文旅融合成为发展新引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酒文化、古盐文化,还有长征文化。在“红军烈士陵园”和“渡河纪念碑”前,能追寻1935年红军三渡赤水的足迹。中国酒文化城里,“天下第一瓶巨型茅台雕塑”、“1915广场破碎醉瓮雕塑”的巨幅画面让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挑来河水贵如油,煮出美酒冠九州。”这首童谣唱的是茅台重阳下沙的习俗。</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赶赴茅台镇,恰逢重阳节当日,目睹为了茅台酒下砂工艺过程,张老弟领我在茅台酿酒车间得偿夙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在茅台镇,看着延绵数十里的茅台酒厂,想着传香数百年的茅台酒,目睹来来往往忙碌的人群,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惑:是茅台镇成就了茅台酒,还是茅台酒成就了茅台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台酒自从汉武帝的“甘美之”赞叹中走来,带着巴拿马金奖的荣耀,历经岁月沉淀,终成“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绝品。它以醇香连接世界,让中华文明的深邃与浪漫四海扬名,真正实现了“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的愿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杯茅台酒里,承载着中华千年的酒文化,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美好梦想,也承载一个个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的烟火时光。</p><p class="ql-block">国酒茅台,求真创新,香飘四海,情意绵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7日晨于太原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