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行:铜铸春秋,花绽新春

新城一笑【依笑】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29日,龙年新春的暖意渐浓,我踏入了昆明金殿风景区。这座镶嵌在鸣凤山麓的国家4A景区,将数百年文物古迹与滇中自然灵秀完美交融,晨雾中飞檐翘角隐现,铜器流光与茶花暗香交织,每一步都像是在古今之间穿行,开启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与春日生机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金殿无疑是此行的核心。这座清康熙十年铸就的纯铜宝殿,用铜量高达250吨,是中国现存最大最重的铜铸殿宇,阳光下通体鎏金,熠熠生辉。踏入殿内,真武大帝铜像威严伫立,传说吴三桂将自身模样融入塑像之中,尽显野心。一旁那柄12公斤重的青龙偃月刀静静陈列,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风云往事,铜壁上的纹路历经岁月打磨,沉淀着数百年的沧桑与传奇。</p> <p class="ql-block">鸣凤山巅的钟楼是俯瞰全景的绝佳去处。这座29米高的三层飞檐建筑,在晨风中显得格外挺拔,楼顶悬挂的明永乐二十一年铜钟,高3.5米、重14吨,是名副其实的“古滇重器”。拾级而上登至观景台,敲响铜钟,悠远洪亮的钟声穿越山林,回荡在山谷间。凭栏远眺,昆明城区与景区林海尽收眼底,晨雾渐散,青山如黛,钟鸣与鸟鸣相映成趣,让人顿感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环绕金殿的紫禁城,是一座周长365尺的砖城,四门矗立,雉堞分明,尽显古战场的肃穆之气。西城门上的魁星楼古朴典雅,正门上方悬挂的三角形日月七星铜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几分神秘。漫步城墙之上,指尖抚过斑驳的砖面,仿佛能触摸到当年的军事防御痕迹,四门流转间,儒释道文化的交融痕迹隐约可见,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匠心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陈圆圆文化园藏在景区深处,三元宫旧址上,莲池中央的陈圆圆立像衣袂飘飘,神情温婉。池畔石壁上,清吴梅村的《圆圆曲》与历代凭吊诗词镌刻其上,“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引人深思。新春时节的莲池虽无盛夏碧叶,却因周边点缀的山茶更显雅致,驻足其间,仿佛能透过文字与塑像,窥见这位传奇女子的坎坷人生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茶花园里已是花潮如海,作为昆明最大的茶花园,20多万平方米的园区内种植着一万多株茶花,恰逢第三十六届茶花节,早花品种如早牡丹、雪娇已竞相绽放。绯红、雪白、淡粉的茶花缀满枝头,层层叠叠的花瓣裹着新春的暖意,花香氤氲在空气里。穿梭在花径间,偶有蜂蝶飞舞,阳光透过花枝洒下斑驳光影,让人沉醉在“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绝美意境中。</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文物古迹群串联起登山之路。迎仙桥作为起点,古朴的石桥横跨溪流,开启了寻幽之旅;鸣凤胜石坊庄严肃穆,雕刻精美;三天门拾级而上,步步登高间尽显道家韵味;四攒三门的棂星门石牌坊,雕琢着儒教文化符号,工艺精湛。紫禁城东门之外的老君殿与南门之外的三丰殿,香火袅袅,与金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国金殿博览苑与青铜文化景廊,是触摸滇中文化的好去处。博览苑内,武当山、五台山等地的古代铜建筑微缩景观栩栩如生,让人足不出滇便能领略各地铜建风采;鸣凤山巅的青铜文化景廊,游路两侧陈列着铜铸的云南出土青铜器复制品,造型古朴奇特,纹路间记录着古滇国的文明密码,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与古滇先民隔空对话。</p> <p class="ql-block">午后时分,告别金殿风景区,心中满是不舍与回味。铜殿的厚重、钟声的悠远、茶花的绚烂、古迹的沧桑,交织成一幅立体的滇中画卷。这场元月之旅,不仅领略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更在新春的氛围中读懂了昆明的历史底蕴与春日生机。金殿的美,藏在铜铸的春秋里,藏在绽放的繁花中,值得每一个热爱山水与历史的人前来探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