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闽第一” | 厦门同安北辰山景区

山里人(谢绝送花与打赏)

<p class="ql-block">  北辰山景区又叫北山岩景区,位于福建厦门同安区。</p><p class="ql-block"> 北山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同安历传“先有北山,后有同安”</p><p class="ql-block"> 景区核心景观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的十二龙潭瀑布,山麓建有纪念闽王王审知的广利庙(又名忠惠尊王庙)。</p><p class="ql-block"> 唐末王审知与其兄王潮、王审邽在北辰山发动竹林兵变,奠定“开闽三王”领导权,<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代十国,王审知受后梁朱温封为“闽王”后,施政有方,恩泽八闽,被尊为“开闽第一”,后人称为“开闽王”。</span></p><p class="ql-block"> 景区现存闽王衣冠冢及宋、明、清摩崖石刻,朱熹“仙苑”题刻保存于此。</p><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闽王祭辰举办庙会,2023年第九届同安闽王民俗文化,以“开闽第一·缘系厦金”为主题,两岸学者共同研讨闽王文化。</p> <p class="ql-block">  北辰山的广利庙,又名“忠惠尊王庙”,是百姓为纪念被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封为“闽王”的王审知而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相传农历二月十二日,是“闽王”成仙之日,前后五日,北辰山庙会盛况空前,游人香客如织,鞭炮声与戏曲声不绝于耳,成为独特的民俗景观。</p> <p class="ql-block">  北辰山开闽广场的山门巍峨壮观,高18.81米,宽38.55米,采用六柱五门的白色优质花岗岩结构,顶部为卷棚式设计。</p><p class="ql-block"> “北辰山”三个大字及其楹联,由闽王的第38代后裔、台湾前“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先生亲笔题写,象征着闽台两地宗亲间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山门后悬挂的“八闽人祖”匾额,是宋太祖赵匡胤为表彰闽王的卓越贡献而赐予的尊号,由同安著名书法家谢水墨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  北辰山广场上,耸立着一座15米高的王审知雕像,它是厦门地区仅次于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和青礁的吴本雕像的第三高石雕。</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由八块巨大的白色花岗岩构成,面朝南方。</p><p class="ql-block"> 王审知雕像目光深邃,神情飘逸,形象伟岸,仿佛在诉说着开闽王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168级台阶上的拜剑长廊,长廊中的三幅画作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竹林兵变、义取泉州、围攻福州城。</p><p class="ql-block"> 竹林兵变,正是在北辰山发生,公元885年,王审知“北山竹林拜剑,剑竟三拜而三升”。</p><p class="ql-block"> 前方的拜剑台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闽王在北山竹林兵变时拜剑的壮观场景。</p><p class="ql-block"> 后来王审知果真成了闽王,开始了在位29年对福建的统治。</p><p class="ql-block"> 王审知在位其间,“千家灯火读书夜,万亩桑麻商旅途”,恩泽八闽,被百姓尊为“开闽第一”。</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辰山不仅自然风景出众,还拥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充满故事感的仙境景点,让许多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梦幻八仙谷,主要是以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八仙过海》里的八位神仙为主角,景点内八仙雕像立在山谷河道上,</p><p class="ql-block"> 畅游在此能与各路神仙零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 韩湘子“紫萧吹度千波移”、蓝采和“花篮内蓄无凡品”、张果老“倒翁神驴回头望”、曹国舅“玉板和声万籁清”、 铁拐李“宝葫芦倾送五福”、吕洞宾“挥神剑斩断愁水” 令人无限遐想……寻觅仙履奇缘,快乐似神仙。</p> <p class="ql-block">  仙女瀑,是北山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落差有23米,潭面最宽的时候有1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从龙潭喷涌的湍急水流,自山顶的石缝中奔腾而下,沿着岩石四散飞溅,仿佛一位优雅的仙女站在溪旁,梳理着她那飘逸的长发,水花溅起的薄雾缭绕在她曼妙的身形周围。</p> <p class="ql-block">  南宋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时,也曾到此祭奠,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  仙姑洞,由两块天然的大石夹峙而成,这洞有吕洞宾云游此地的奇妙传说。</p><p class="ql-block"> 周边百姓又称此洞为“梦仙洞”,都说夜宿此洞会有仙人托梦,预卜先知,非常灵验。</p><p class="ql-block"> 这个传说,一传十十传百,众信男信女纷纷前往体验,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仙姑洞上有一座庙宇叫“水天洞”,俗称“仙宫”,里面供奉的是伏羲仙帝。</p><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八月初七“圆梦节”,传说这天是八仙得道、成仙过海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因此,每年农历从八月初七傍晚开始,四方的香客们便聚集到仙宫,恭贺八仙成仙,择时辰举行欢送过海仪式,祷福求安。</p> <p class="ql-block">  十二龙潭石刻共五处,其中一处是南宋时期,朱熹出任同安县主簿后题写的楷书“仙苑”两字,赞叹北辰山的景色犹如仙,该石刻已入选厦门市第七批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  厦门20名景之一,北辰山“十二龙潭”。 </p><p class="ql-block"> 瀑布落下的过程中“石峭则水刚、石曲则水委”,伴随着山石的地形,在山间积成了12个清澈的水潭。</p><p class="ql-block"> 相传古代闽地,有十二条蟒蛇,吸山川日月精华,化成龙身蛇首之躯,人称“龙蛇”。</p><p class="ql-block"> 这十二条“龙蛇”横行八闽,肆意攻击人畜,嗜血食肉,祸害人间,伏羲皇帝闻讯,指派神农氏来到闽地,收服龙蛇,而北辰山就是神农氏在此镇压龙蛇的替身。</p><p class="ql-block"> 在神农氏法力的降服下,这12条龙身蛇首的龙蛇,被压在岩石上。从上到下12个位置,神农氏自己手指山间的巨石,化为替身从而镇压住龙蛇。</p><p class="ql-block"> 在神农氏的开导下静心悔悟,十二龙蛇专修善行。历经五百年,终修成正果,化身十二条金龙腾空飞升而去,留下十二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凹窟,积水为潭,始为“十二龙潭”。</p><p class="ql-block"> 十二龙潭的水历经千年不曾干涸,即使是枯水期依然会有水流潺潺从山顶流下。</p><p class="ql-block"> 整个瀑布都坐落于青山之中,跌起的水花,仿佛装点在翠绿山林中的一串项链。</p><p class="ql-block"> 呼吸着富有氧离子新鲜的空气,听着潺潺流水声,让人身心十分放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