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感怀

Anan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字 An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Anan 马芯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乐 选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史馆感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是从一个电视节目上,知道哈尔滨学院有个校史馆。在十一月初的一个午后,我如约来到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校史馆展厅宽敞,光线柔和而静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校史沿革图,它脉络清晰地勾勒出学校从哈师范学校,哈师专至哈尔滨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柜中,一件件实物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珍贵瞬间。一本本字迹工整的教案,页边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见证着教师们深耕讲台的匠心。还有退休教师捐赠的个人藏品,从泛黄的书信到陈旧的教具,每一件都承载着与学校共生共长的深情。最令人动容的是那叠厚厚的荣誉证书,从教学成果奖到科研突破奖,每一张奖状都闪耀着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柜里的一张微微泛黄的毕业证引起我的注意。仔细看,这是1956年哈尔滨师范学校一个学生的毕业证书,校长栏清晰地盖着“温朴”印章。我眼前不仅为之一亮,这不正是我父亲的印章吗?看看能不能寻找到父亲的踪迹,也正是我来校史馆看看的初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这一件件和父亲有关展品,也更加怀念父亲。父亲从1947年前后就投身哈尔滨教事业,先后任二中副校长,师范学校校长,哈师专校长等职。他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地为哈尔滨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记得小时候就觉得父亲总是很忙,每天晚都十多点才下班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陪同我参观的是哈尔滨学院学生讲解员柳昕雨和马芯妍。她们训练有素,落落大方,得体而亲切,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从她们流畅而生动的讲解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更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担当。他们用青春的声音,传递着哈尔滨学院的精神和传统,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深刻感受到学校的魅力,对哈院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尔滨学院校史展览馆,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了学校的过去,展现了学校的现在,也预示着学校的未来。目前,学校共开设47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管、文、经、法、教、艺等多个学科。拥有电子信息和土木水利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13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生达13000余人,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校史馆,讲解员甜美的声音还在耳畔廻响。她们以青春的光彩,传递着哈院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深刻领略到学校的魅力。学校已确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看到哈尔滨学院取得的成绩,相信父亲也一定会为此感到欣慰。祝愿哈尔滨学院越办越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也一定是父亲心底的愿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