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浔—闲游文园

梁子(秦晋梁子)(拒私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南浔—闲游文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梁子(原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11—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0月23日清晨,我在南浔 附近的万顺路乘坐168公交向南浔古镇景区进发,谁知一听到小莲庄景区站到了的语音提示,我就坐不住了,兴冲冲下了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过了马路看到一个路口,稍稍往里走了几步,就看到一个石门框,上面横刻着:江南水乡一条街,它的右边石条上写着:南浔古镇景区这六个红字。往里看,石门里卧着一座拱桥。这时路上行人很少,不时有来往的车辆从石桥上轧轧碾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走上石桥,拱桥两边碧树、澄湖、粉墙黛瓦的房舍,以及亭台楼阁一一映入眼帘。过桥就看到,两排的粉墙上绘画、字迹,无不与这个古镇的风物有关。什么农家乐,什么纪念馆,甚至高墙上居然还画着两只大老虎。后来得知园内有善于画虎的大画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的展馆。紧接着,就看到有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文园”的文字介绍:南浔文园——解读南浔古镇的“序”。看完这篇序,回头看到我的右侧立着一座巍峨的宫殿,上面有“文园”的字样,脚步不由得向它挪去。虽然这里开着门,也有工作人员在门口坐着,却告知这里是出口,要进门参观,须向马路的另一侧大门入口进入参观。看看方向,文园的出入口被隔在我刚刚走过的石拱桥的两端。虽然文园并不是我此次探访的主角,既然遇见了,就不妨进去看一眼嘛。反正一切是自己说了算,想在南浔玩几天,全凭心情决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园的入口,没有出口处高大宏伟,像个住家的门户,在门口留个影,一脚跨进,大有“一入侯门深似海”的况味。一对明代的笑狮迎面而立,看着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身上的纹理尽显斑驳的痕迹。它们在南浔经历风风雨雨已经有四百多年了,最早站立在明代的嘉应庙前,在上个世纪“文革”时期,为躲被毁被砸厄运,被当地环境卫生所的人们砌入石驳岸中,才得以保全,到了二十一世纪文园的重建,才又被挖出,重新展现在游客的面前。看了有关这对石狮的介绍,再围着它们转了一圈看看,真是刚进入文园,就有这么曲折的故事讲给你听,让人不由自主就对这个文园产生了兴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抬头看到右侧有一个姚珠珠舞蹈艺术展览馆,虽然浑身上下没有舞蹈的艺术细胞,进去看看也是一种熏陶嘛,进入到里面,走了一圈,知道了这位舞蹈家,从八岁自穿上红舞鞋的那天开始,就把一生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中国的舞蹈艺术事业。展览馆的门里矗立着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创作的姚珠珠舞蹈铜像,铜像后面是老舍之子舒乙抒写的长诗:《一个舞者的大道》。整个展览馆通过大量的图片,藏品如舞鞋、舞衣、文献等全面涵盖了从南浔走出的,新中国培养的姚珠珠这位舞蹈家从艺60多年的生涯。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书画大师叶浅予、丁聪,黄苗子等等为姚珠珠或绘画,或题字或题诗的珍贵藏品,真是又长见识又饱眼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姚珠珠舞蹈艺术展览馆出来沿着明湖粉墙前行,就又来到徐迟纪念馆的门前。我知道这位被毛泽东褒奖的“诗言志”的现代诗人,还是在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从报纸上阅读到他满含激情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文章,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位作家。不成想初到南浔,就与他撞了个满怀,还不赶紧加快步伐,进门拜访一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纪念馆的门口,首先拜读了他的《江南小镇-节选》,美文中用了66个水晶晶描写他的家乡南浔之美,真是让人赞叹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馆内,了解他的家世,他的父母,兄弟姊妹,知道了他之所以能著作等身的根底渊源。他从南浔走出,走入上海,步入更广阔的天地,结识追求光明的仁人志士,加入救国救民的先进团体,从青年时代起,以笔为枪,讴歌光明,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被毛泽东主席誉为“诗言志”之诗人。解放后随着时代继续讴歌,直至七十年代后期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让妇孺尽知其徐迟大名。看到展柜中陈列着一本一本他的诗歌集,一本一本他的报告文学集,真是令人赞叹他勤耕不辍的精神。始终不明白的是,在他的晚年,却用一种极端的方法,纵身一跳,戛然结束自己的生命,真是成了一众喜欢他作品读者无尽的“猜想”与叹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徐迟纪念馆出来,穿过月洞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望鹊楼,远远就嗅到茶香,进门落座,要一杯这里有名的安吉白茶品品,暂且休息,换换心情。几片绿绿的茶叶经过滚烫的热水浸泡之后,浮在杯口,热气袅袅,清香缭绕,观看楼外碧池亭阁,绿树秋花,真是一种逍遥自在的神仙境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品好了茶出来,走过牵手双桥,来到了南浔名人长廊中,南浔人真是有心了,他们把凡是对南浔有过贡献的,为南浔添光添彩的古往今来的名人雅士都绘画在长廊之中,意在昭示后人的进取之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长廊折回,继续品我预留的香茶,又过状元桥,直上碧水环绕的文昌阁。发现文昌阁的石栏上大都是些石牛与金狗的雕饰,引起我的好奇之心,一时却不得其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得文昌阁内,大殿中央供奉着三座神像,它们并排而立,庄严肃穆。围着大殿走了一匝,却不能登楼俯瞰文园全景,让人着实感到遗憾。文昌阁在明代就有,这是复制而成的。站在文昌阁外,凭栏俯仰景物,蓝天白云,入水成景,水中锦鲤仿佛在天一般甚是有趣。不知不觉上午半天就过去了,这才逛了文园的北面的半个景区,上石拱桥,翻到南园,这里又是别有一番景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首先看到一位带着眼睛的石雕人像站在嶙峋的山石下,做仰望状。我一人顺着弯曲的甬道,就向陡峭的假山上攀登,给我印象是高、陡、险的感觉。从短短的假山上慢慢下来,向南行,就发现这里与北园大不同,好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墙上刷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苏维埃标语,园中立柱上雕刻的是苏区生活场景。再往前走就看到又一个展览馆在我的右手侧了。其名曰:红军长征追踪馆。这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出自张爱萍将军的手笔。展览馆外侧还有半条被子历史故事的雕塑,更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半条被子”的评语,格外引人注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馆内,想着这类红色教育看得多了,随便走走看看就行了。谁知,当我看到经济日报社为纪念红军长征五十周年,发起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的前因后果的记述后,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致。这个活动要求参与活动者必须意志坚定,体质健壮,在活动中必须保证“六个必须”:全程徒步,不得造假;时间一致,368天必须按照当年主力红军长征的时间行进宿营;必须走当年红军长征的原路,即使修了公路,该爬山爬山,该涉水涉水;必须每天撰写一篇文章,并保证在《经济日报》见报;必须在五十年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的同一天,即1985年10月19日准时到达红军长征的终点地——陕北吴起镇;在中央主力红军因战事休整的路段,必须采访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并进行报道。好严苛的条件啊,尽管当时报名者不少,经过严格筛选,最终驻云南本报记者罗开福被幸运选中。从1984年10月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漫漫征途。虽然历经艰难险阻,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在强大的团队的支持下,在一众老红军战士、将领热情鼓励与热切关注中,克服伤病的考验,家人的担心,体重下降到仅剩100斤重,但光荣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填补了五十年前中国红军万里长征没有文字记录的空白!让人看后真是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展览出来,朗朗晴空,娇花嫣然,绿柳拂拂,让人倍感日子的幸福。不知不觉转到太阳西斜,腹中咕咕乱叫,什么小莲庄早已经抛到了洼爪国了,赶紧从景区出来,找了一个有家庭温馨氛围的饭馆,点了当地的名吃——双浇面,跟店主唠着嗑,真真切切感受着人间的烟火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桥两边所见景色</b></p> <p class="ql-block"><b>南浔文园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园入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园出口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香的安吉白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象八牛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浔名小吃双浇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