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智慧

鹤望兰

<p class="ql-block">文字:鹤望兰</p><p class="ql-block">图片:鹤望兰、网络</p><p class="ql-block">编辑:鹤望兰</p> <p class="ql-block">  今日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冬天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日照时间持续缩短,气温逐渐下降。</p> <p class="ql-block">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p><p class="ql-block"> 一候水面开始结冰,但还未形成坚冰。</p> <p class="ql-block">  二候土地开始冻结,变得僵硬。</p> <p class="ql-block">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贝壳类的大蛤。</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节,野鸡很少出现,古人在海边,看到很多外壳与野鸡颜色相似的大蛤,于是认为雉到立冬后就变成大蛤了。这是一种浪漫的想象,实则反映了天地间生命形式的潜藏与变换</p> <p class="ql-block">  但要真正理解立冬,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义上,立冬更像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哲学和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立冬的核心内涵是 “万物收藏” ,这个“藏”字,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冬天的“藏”,并非死亡的象征,而是为了积蓄能量,以待来年春天的“生”。这是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生命策略。</p> <p class="ql-block">  如同草木凋零,是将营养收回根部;又如同动物冬眠,是为了减少消耗,保全生命。</p> <p class="ql-block">  对于人而言,立冬意味着生活节奏应由秋天的“收敛”转向冬天的“静养”。它提示我们,此时应减少外部的奔波,转向内心的沉淀。在世间万物放缓时,正是我们充实内涵、提升自我的好时机。无论是学习一种新的技能,还是培养一个新的爱好,都是在为未来的爆发积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们会举行祭祖、宴饮等活动,感谢上一年的收获,并祈求来年的安康与富足。</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人们似乎忘记了“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基本生命策略。我们害怕空白、恐惧静默,我们用无数的信息、娱乐与喧嚣填满每一寸时间的缝隙,我们像一只被鞭子不停抽打的陀螺,不敢停下,直到筋疲力尽,轰然倒下。</p> <p class="ql-block">  于是,“立冬”的智慧更显珍贵。它告诉我们:生活不要一味地“冲冲冲”,而要学会在适当的时节“停一停”、“藏一藏”,接受生命的周期性,有张有弛,方能长久。</p> <p class="ql-block">  今日立冬,早晨,带着对冬的向往推开家门,一袭寒风扑面而来,我清晰地感受到,风的味道变了,不再是秋日的那种清爽,而是一种凛冽的清寒,贴着皮肤,凉意透彻。</p> <p class="ql-block">  冬日里的树木,枝头上依然零散着稀疏的叶子,风过时,这最后一批孤勇者终于恋恋地松了手,打着旋儿归于大地。</p> <p class="ql-block">  我立在风中,感受着冬天这不容分说的寒意,心里却奇异地生出一种安定。忽然想起白居易那首朴素却深邃的诗:“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p> <p class="ql-block">  诗人懂得冬日的妙处,他什么都不做,只是搬把椅子,坐在南墙下,闭上眼睛,感受那稀薄而珍贵的阳光。那暖意,便如美酒般醉人,让蛰伏的生命悄然苏醒。这是一种主动的、充满喜悦的“藏”。</p> <p class="ql-block">  风更紧了,我下意识地裹紧大衣,转身回屋。泡一壶热茶,看水汽氤氲,世界似乎安静下来,我的心也安静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