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读者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读者”品牌命名的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读者大道568号读者大厦A座,由读者出版集团自建,2021年建成并于2023年8月1日对外开放,免费向公众开放。 该馆占地面积965平方米,通过2000余件珍贵历史原件、场景再现和影像资料,系统展示读者出版集团70余年发展历程及《读者》杂志的成长轨迹。 馆内陈列2000余件原件,包括图书期刊、文件书稿、读者书信及老式排版机等,结合沉浸式阅读区和互动留言墙,还原纸质阅读黄金时代。 提到兰州,很多人都会想到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一条河是黄河,一碗面是牛肉面,一本书说的就是《读者》,这本杂志曾经风靡全国,是当年文艺青年的最爱。<br><br> 第一单元“同心创业 薪火相传”<div><br></div><div> 聚焦1949年至1978年读者出版集团的创业初期,通过实物展品、场景还原和影像资料,展现甘肃出版社成立、《读者》杂志创刊前的历史背景及早期发展。 </div> 第二单元“锐意进取 茁壮成长“<div><br></div><div> 展示杂志扩张与影响力提升。聚焦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通过读者书信、改版文件等展品,展现刊物在新时代的突破与成长。 <br></div> 影响了一代人发行几十年的《读者文摘》(后改名《读者》) 《读者》的发展历史相当辉煌,从1981年创刊时名《读者文摘》,因与美国杂志《读者文摘》同名,1993年第七期正式改名为《读者》,截至2019年8月,杂志累计发行量已超过20亿册,成为整个甘肃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读者文摘》自1981年创刊,以“清新、高雅、隽永”为办刊风格,传达实用价值,唤醒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青春、人生和心灵记忆。 创刊号于1981年4月面世,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无数读者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于长辈而言,它唤醒了他们飞扬的青春记忆;对于中年人来说,它成为了他们把握人生关键、稳健前行的指南;而对于青年人,它则提供了心灵的滋养,找到了共鸣与鼓舞。此外,《读者》的封面设计也备受赞誉,其精美设计与经典图片深深印刻在读者心中。 《读者》最受欢迎的100篇文章 作者(作家)头像墙 1981年4月,《读者文摘》创刊号在甘肃兰州问世,共印了3万份 ;截止年底,月发行量就达到了9万份。1984年,印数突破100万份 。1993年,当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改为《读者》。2000年,《读者》改为半月刊 。2006年4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仅次于美国的《读者文摘》和《电视指南》。2007年,建立起自己的网站 。2011年,建立起了新浪微博 。2012年8月,读者与阿里巴巴开通原创版官方店铺 。截至2019年8月,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 。2024年12月2日,《读者》来华留学生特刊海外版正式面世。 1999年,《读者》首获中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2001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3年、2005年,再获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2006年,被商务部列为知名品牌,成为“多彩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 。2024年8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授予“全民阅读第一刊”荣誉称号 。 《读者》是一代人的青春,对于70、80后来说,《读者》是一种情怀,即使如今已不再看杂志,见到或听到这个名字依然会感到熟悉亲切,感到回忆的脚步匆匆而来。如果来兰州玩,打卡读者博物馆就成了一件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行程。<div><br></div><div>谢谢观赏浏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