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鐘山夜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鍾山夜行孤,寒煙生前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間霏霏雨,漉漉湿樹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殘燈照夜暗,萬籟遁靜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宮人歸去,從此遠姐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雁蕩山人丙申夜半山行,經美齡之宮,越中山之陵,山道澗谷,雲氣橫生,山林竹樹,隱約其中,卒愕異物,移情想象,若生於鬼,若出於神,古人秉燭夜遊,良有益也,而山人中山夜行,誠惶誠恐,乃授命不怠,乃不得已而為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畔說伶仃,況吾車行夜山,罅隙陵冢,誠恐之心,惴惴其栗之情,無乃近乎於此,是其心亦有恐得著焉。</span></p> <p class="ql-block"><b> 鐘山夜行孤 寒煙生前路</b>——今天的鍾山早已被市區囊括,不再是東郊郊區的形象,已屬於大南京的中心,但山上和市區還是有區別的。夜晚的鍾山還是黑黢黢的,在燈火通明的大南京,晚上看去,就是點綴著一些零星燈火的漆黑區域。所謂的路燈就是歐藝照明的那種昏黃的燈桿子,遠遠望去就像一路孤零零的鬼火,汽車不開燈行駛還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要說這民國還是有能人的,巧妙地利用諧音把鍾山改成了中山,既不失原來鍾山讀音又潛移默化把鍾山改為中山,巧妙地樹立了人們紀念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新概念,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 長江中下游平原分布的都是江南特色的秀山秀水的丘陵山地,站在遠處一眼望去,就像是平地上突然冒出的一些長滿樹木鬱鬱蔥蔥的大土堆。</p> <p class="ql-block"><b> 日間霏霏雨 漉漉湿樹竹</b>——由於白天剛下過雨,路邊樹林竹林還都是濕漉漉的,潮濕的路面上總是覆蓋著一層慢慢升騰的寒煙,有二三十公分高。山人疑問,寒煙為什麼就貼著路面一層?路面是熱還是冷,是不是汽車經過產生的熱量的影響?山人一直搞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寒煙景色也不錯,山人也很享受,車輪壓在寒煙上體會那種騰雲駕霧的那種感覺。寒煙老是在前方和車輛保持十幾米的距離,不用想,車一定壓到了寒煙,如果遠處的人看,車一定是在煙霧上行走,只是大半夜就山人孤零零一人,沒有車輛參照。</p><p class="ql-block"> 山人曾體會過浙江麗水括蒼山大山雲霧中行走的感覺。雲霧是包裹著汽車的,和那濃密潔白的雲霧相比,中山陵這充其量只能叫寒煙。</p> <p class="ql-block"> 大部分北方地區,過了十一月就算進入冬季了。而江蘇就是個另類,它地理跨度大,跨長江而居,總的還屬於長流域。歷史上黃河頻繁改道入淮,說蘇北也曾是黃河流域也可以。江蘇一半屬北方,一半屬南方,說它是北方的南方也可以,說它是南方的北方都可以。江南並不是說一定是長江以南,長江流域都算江南,江北的揚州泰州南通你能說它是北方嗎!即便是連雲港,在北方人面前也都稱自己是南方人。蘇北的里河,下河水網密佈,稻糧水產豐富,河流間隔也很近,溝渠縱橫,妥妥的魚米之鄉,蘇北里下河景色更代表江南風光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b> 殘燈照夜暗 萬籟遁靜谷</b>——下到的美齡宮的時候,美齡宮在這漆黑的夜是一個小亮點,周圍照明燈多了一點。若回到三四十年代,這可是一個禁地,肯定是荷槍實彈的國軍在把守著美齡宮。</p> <p class="ql-block"><b> 美宮人歸去 從此遠姐夫</b>——美齡宮門前有兩條路,沿著大路直下就是中山門了,貼著美齡宮外急轉直下就是回江寧方向的路了。這個急轉直下角度感覺也就是二十五度,而且坡度大概也是二十來度,很陡。</p><p class="ql-block"> 沒人的情況下,一把方向連加油帶轉彎就上來了,就怕遇到下山的車,對方越綫角度把握不好就得謹慎處理。下的時候,有人沒人山人都最大限度靠外,給對方留出足夠的空間。看看黑夜中的美齡宮,人去樓空,再回首看看中山陵墓,蔣氏夫婦當年離開姐夫是何等的悲壯和戀戀不捨,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p><p class="ql-block"> 山人總感覺美齡宮這塊地像個孤島,思吋著以前很可能就是個小山頭,山頭推平整出的一塊地兒,造了這個美齡宮。美齡宮門前這兩條路,山人都很熟悉,道路路況,兩邊的樹,拐的彎兒,甚至哪裡有點不平山人都很清楚,在這漆黑的夜收放油門加速減速憑感覺都掌握的恰到好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