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姚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 篇 号:3721412</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班牙有17座世界遗产城市(世界遗产城市联盟认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千年古城卡塞雷斯是其中之一,位于西班牙塔霍河以南22公里处的小山丘上,是卡塞雷斯省的首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塞雷斯,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9年由罗马人建立以来,便注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赋予它的名字“卡斯里”(Qazris),意为“要塞”,足见其军事地位之重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9世纪,摩尔人(阿拉伯人)占据此地,并在阿尔莫哈德王朝(Almohad)的统治下,将卡塞雷斯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军事堡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修筑了庞大的防御体系,使这座城市成为安达卢西亚地区抵御北方基督教王国进攻的关键据点。今天的卡塞雷斯,仍完好保存着12公里长的梯形城墙,城墙之上矗立着数十座防御塔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基督教的收复失地运动改变了卡塞雷斯的命运。1169年,莱昂国王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León)短暂夺回卡塞雷斯,但短短5年后(1174年),摩尔军队卷土重来,并在布哈科塔处决了40名拒绝投降的基督教骑士,这段血腥历史至今仍在当地传说中回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229年,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 de León)最终彻底驱逐摩尔人,将城市纳入基督教统治。他还将城内宅邸和城外牧场分封给有功将士,使得卡塞雷斯逐渐从军事堡垒转型为贵族聚居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雄浑的塔楼如同沉默的巨人,傲然矗立在卡塞雷斯的天际线上。其中,布哈克塔尤为瞩目。这座摩尔人统治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棱角分明的石墙上深深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它守卫着进入市区的大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方形的塔楼,用石块堆砌而成,坚固无比。塔楼楼顶有根据西班牙君主斐南和伊萨伯拉的命令而保存下来的城垛,它曾是无数次攻防战的见证者,每一道裂痕似乎都在低语着当年刀光剑影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远处,雷东德塔巍然耸立,如同古城的眼睛,自古便是俯瞰全城的制高点。中世纪的哨兵曾在这里日夜值守,透过狭窄的瞭望孔监视着远方地平线上可能出现的敌军踪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令人动容的是莫过于这些冷峻的防御工事上悄然绽放的生命,茂密的常春藤和野草温柔地包裹着粗粝的石壁,仿佛给古老的战争机器披上了一件翠绿的披风。更奇妙的是,在某个隐蔽角落,几只灵巧的鸟儿正衔着细枝,在塔楼缝隙间精心构筑着自己的家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它们轻盈的身影掠过斑驳的墙面,时而俯冲而下,时而在塔檐上稍作停歇,最终一头扎进自己温暖的巢穴,为这座饱经战火的堡垒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温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份静谧的观察中,历史与自然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人类建造的防御工事,最终成为了飞鸟筑巢的摇篮。那些曾经在此守望的士兵或许不曾想到,数百年后,他们的哨塔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传说在格拉纳达围城战期间,伊莎贝尔女王急需向筹款会议递交旨意,但无法亲自到场。一位年轻的卡塞雷斯骑士自愿策马奔袭,在一个白昼内往返百里,成功传递消息。女王大为赞赏,不仅封他为贵族,还赐予他一枚象征“跑赢时光”的纹章,他的家族因此以“Solis”(西班牙语“太阳”)为姓,寓意永恒的光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4至16世纪,卡塞雷斯迎来黄金时代。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结束,大批西班牙贵族涌入这座古城,使得它一度拥有多达300名骑士,几乎每户望族都拥有自己的防御塔楼,彼此间因领地与荣誉纷争不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476年,卡斯蒂利亚双王(斐迪南二世与伊莎贝尔一世)下令拆除大多数塔楼,仅保留与王室关系密切的家族宅邸,以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14至16世纪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卡塞雷斯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先后经受着不同势力的统治与影响。虽然城市的基本格局始终由坚固的城防体系、宏伟的贵族宫殿和林立的防御塔楼所决定,奠定了卡塞雷斯独特的空间肌理,但真正令这座古城与众不同的是其建筑风格上呈现出的非凡多元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片土地上,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的精致几何纹样与北欧哥特式的垂直向上精神相遇,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人文主义美学又与来自美洲新大陆的艺术元素产生碰撞。这些看似对立甚至冲突的美学传统,在卡塞雷斯神奇地实现了融合与共生。摩尔人留下的马蹄形拱门与基督教骑士的盾徽并列,文艺复兴式的廊柱上装饰着摩尔风格的镂空雕花,而来自新大陆的黄金与宝石则点缀在传统的西班牙宅邸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这种多元文明的叠加与交融,使得卡塞雷斯的建筑既保持着中世纪要塞城市的庄严格局,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超越时代与地域的艺术创新。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微观的世界,记录着不同文化在此相遇、碰撞、融合的精彩瞬间,最终铸就了这座古城独一无二、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教堂是卡塞雷斯老城极具特色的建筑,17世纪由耶稣会倡议始建,18世纪建成,历经诸多历史事件,如18世纪耶稣会被逐出西班牙、19世纪独立战争等 。它与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西班牙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曾在日本、印度传教 )相关,是为纪念这位圣人而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建筑风格属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典范,正面宏伟,有复合柱式、破碎山墙等元素,装饰含圣徒雕塑、宗教寓意雕刻。内部有中央 、多个侧小堂绘有壁画、陈设雕塑与祭坛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教堂建在石砌高台上,围栏精美,台正面有阿尔坎塔拉圣彼得铜像,据说摸脚趾传能带来好运 。教堂正面融合哥特与文艺复兴风格,两侧塔楼比例不同,右高左矮。常作影视、摄影取景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圣玛利亚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在一座旧清真寺的废墟上建造,于16世纪中叶完工。1931年被列为历史艺术古迹,1957年被授予科里亚-卡塞雷斯教区主教座堂的地位,与科里亚主教座堂共享这一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整体风格为哥特式,并融合了罗马式和文艺复兴式的特点。教堂完全由花岗岩方石砌成,外墙有两道哥特式门,其中面向主教宫的那扇门装饰精美。塔楼具有文艺复兴风格,有三个矩形主体,顶部有鹳巢。教堂内部有三个中殿,由尖拱分隔成五个跨间,采用肋状拱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塞雷斯古城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大门建筑,其中圣阿纳拱门始建于13世纪,星门建于18世纪,基督门则可追溯至罗马时代。此外,12世纪建造的列敦达塔楼以其独特的马蹄形拱门而闻名遐迩。这些不同时期的建筑杰作共同见证了古城跨越千年的沧桑变迁,展现了多元的建筑艺术风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塞雷斯古城汇聚了跨越多个世纪的建筑瑰宝,每一座都诉说着独特的历史篇章。其中,卡尔巴哈尔公馆的塔楼堪称古城贵族建筑的鼻祖,这座建于12世纪的建筑是现存最古老的贵族公馆,其古朴厚重的风貌见证了中世纪的辉煌。而建于1473年的贝列塔斯公馆则巧妙融合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精髓,其精美的罗马时代石圆柱与典雅的西哥特式马蹄拱门相映成趣,展现了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塞雷斯迎来了文化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兴建的宫殿建筑深受文艺复兴风格影响,其优雅的比例、精致的装饰和人文主义精神,不仅奠定了古城现今文物古迹的主体格局,更使卡塞雷斯成为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重要见证地。这些不同时期的建筑杰作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卡塞雷斯作为"建筑博物馆"的传奇篇章。</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为卡塞雷斯披上一层流动的金纱,千年古城在暮色中苏醒。斑驳的石墙浸润在琥珀色的光芒里,哥特式的尖顶与文艺复兴式的廊柱都镀上了温暖的光晕,连空气中都悬浮着细碎的金粉。那些历经沧桑的拱门与塔楼,在落日余晖中勾勒出庄重的剪影,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将中世纪的辉煌永远定格在这金色的暮霭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下榻的酒店是AH Agora。夜幕降临后,我们信步来到位于卡塞雷斯南城门外的Plaza Mayor主广场,这座古城的灵魂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始建于12世纪的Plaza Mayor主广场,最初是举办年度集市的热闹场所。时光流转至15世纪,广场周围陆续建起了带有优雅半圆形拱门的拱廊,这些由粗犷石柱支撑的连拱长廊,为广场平添了几分庄重与韵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场东侧矗立着12世纪阿里莫哈德王朝时期修筑的古老城墙,斑驳的砖石诉说着往昔的防御故事;西侧则是18世纪兴建的和平庵,庵顶矗立着西班牙著名雕刻家彼得罗·科雷阿的传世之作《和平圣母》,神圣而庄严。环绕广场,布哈科塔的雄浑、耶尔瓦塔的精巧,以及诸多不同时期的建筑比邻而立,罗马式的厚重、伊斯兰式的灵动在此完美交融,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建筑对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不仅是卡塞雷斯传统的集会中心,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曾经,这里是热闹非凡的集市,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也曾是激情四射的斗牛场,观众的呐喊响彻云霄;还是庄严肃穆的军事游行和圣周游行的必经之地,承载着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场南侧的市政厅,同时也是游客信息中心,为访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西侧则汇聚了充满活力的酒吧、餐厅和特色商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暮色完全笼罩卡塞雷斯,Plaza Mayor主广场便换上了一身璀璨的华服,这里成了感受当地生活、品味美食美酒的绝佳去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露天的餐桌旁,欢声笑语与杯盘轻碰的清脆声响交织在一起。有人正细细品味着伊比利亚火腿配雪莉酒的醇香,有人则沉浸在当地海鲜饭的浓郁香气中。远处,和平庵的轮廓在灯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而阿里莫哈德王朝的古老城墙则静静伫立,见证着这延续了八个世纪的夜宴传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整座古城仿佛被施了魔法,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温柔,让人不禁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Plaza Mayor主广场,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卡塞雷斯的历史、文化与生活完美地编织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卡塞雷斯是西班牙最具中世纪魅力的古城之一,承担了《权力的游戏》第七季中大量的取景,包括七大王国的首都君临城的部分戏份,古城的历史质感与剧作氛围高度契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卡塞雷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称赞它为“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在这里,罗马的根基、摩尔人的防御智慧、基督教的骑士精神与文艺复兴的优雅完美共存,每一块石砖都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