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像树一样活着》193</p><p class="ql-block">“没错,人生如制作豆腐,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收获成功。”源泰欣慰地看着孩子们,说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和期望,希望孩子们能把这个道理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那我们以后也要像制作豆腐一样,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梅恩坚定地说。她的眼神明亮而坚定,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p><p class="ql-block">“对!我们一起努力!”其他孩子们也纷纷响应道。他们的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充满了力量。</p><p class="ql-block">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次豆腐店之旅结束了。孩子们不仅看了制作豆腐过程,还从中学到了关于人生的宝贵道理。他们手牵着手,跟着爸爸源泰,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豆腐店。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仿佛预示着他们将在未来的道路上,携手共进,迎接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源泰一家围坐在温暖的餐厅里,享受着温馨的晚餐。桌上摆放着一盘洁白如玉的豆腐,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p><p class="ql-block">源泰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心中涌起一股教育的热情。他轻轻放下碗筷,目光温和地看着孩子们,说道:“孩子们,今天带你们去看了制作豆腐的过程,现在考考你们,这豆腐有什么来历呀?”</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齐声说道:“不知道。”</p><p class="ql-block">源泰微微一笑,开始讲述起来:“豆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相传是淮南王刘安意外发明的。当时啊,淮南王刘安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有一天,他偶然间用石膏点豆汁,结果就发明了豆腐。至今淮南民间还流传着‘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的歇后语呢。”</p><p class="ql-block">这时,樱恩睁大了好奇的眼睛,问道:“爸爸,那除了这个传说,还有别的证据能证明豆腐是刘安发明的吗?”</p><p class="ql-block">源泰赞许地看了看樱恩,说道:“问得好。宋代朱熹曾有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并且自注曰‘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此外,明代罗颀所著的《物原》中也有关于西汉时刘安做豆腐的记载。”</p><p class="ql-block">树恩听了,若有所思地说:“原来豆腐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啊。”</p><p class="ql-block">源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是啊,豆腐之美,在于其‘柔中带刚’的特质,看似柔软无骨,实则内藏乾坤。无论是凉拌、热炒、炖煮还是煎炸,豆腐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风味与口感。所以自古以来,喜欢豆腐的老饕可不少,许多文人墨客都咏诗作文,对豆腐不吝赞美之词。”</p><p class="ql-block">源泰继续给孩子们讲着豆腐的故事:“北宋大诗人、美食家苏轼就十分喜爱豆腐。他曾在《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中这样吟咏豆腐:‘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p><p class="ql-block">梅恩眼睛一亮,说道:“我知道苏轼被贬黄州的事情,他是不是在黄州发明了‘东坡豆腐’啊?”</p><p class="ql-block">源泰笑着说:“没错。史书记载,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元丰三年(1080年)初到达黄州,在这里居住了4年之久。他经常精心烹制味醇色美的豆腐菜招待亲朋好友,还匠心独运地发明了‘东坡豆腐’,就是将榧子、豆腐加入酱料或美酒同煮,友人尝后赞不绝口,逐渐闻名遐迩并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哇,听起来就好好吃啊。”桃恩咽了咽口水说道。</p><p class="ql-block">源泰又说:“宋代诗人陆游也对豆腐情有独钟,他有诗言:‘浊酒聚邻曲,偶来非宿期。拭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这里的‘黎祁’就是豆腐,诗人以豆腐入馔招待亲朋好友,更添几分丰年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元代女诗人郑允端在诗中将种豆、磨浆、点卤、压制等工序娓娓道来:‘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种豆之艰辛、磨豆做豆腐之辛苦、豆腐色香味之妙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蔬盘惯杂同羊酪,象箸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在元人张劭心目中,盘中豆腐似羊酪,食乳不如食豆腐,将豆腐素淡、清雅的风味刻画得十分生动、贴切。”</p><p class="ql-block">“豆腐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软嫩适口、老少咸宜,正如明代孙作在《菽乳》中所说:‘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豆腐大块切开如片片白玉,或烹或煎都清香美味,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可享用。”</p><p class="ql-block">桂恩思考了一下,说道:“看来这些文人不仅会写诗作文,还很会享受美食呢。”</p><p class="ql-block">源泰点头赞同:“是啊,他们从豆腐中品尝到了生活的滋味,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晚餐还在继续,源泰夹起一块豆腐,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然后说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烹调文化中,豆腐可是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国烹调追求味觉之美,崇尚‘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的境界。豆腐菜要想好吃,关键在于入味。”</p><p class="ql-block">樱恩歪着头问:“那我们平时在家做的豆腐菜怎么才能入味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