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 — 4.龙游石窟

信德(己丑 牛牛)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3公里衢江之阳凤凰山,正当衢江和灵山江交汇处,“双溪合流,风景绝胜”青山绿水相衬,竹林古树掩映,山、水、洞、庙浑然一体,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竹林禅寺</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龙游石窟的现代发现源于偶然事件,1992年6月9日,当地农民吴阿奶、邓寿富、陈龙根、毛荣贵动用四台水泵“四管齐下”,历时十七昼夜,终于使一个世代传说的“无底塘”水落洞出 。 谁都不敢相信,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又一个举世奇观——龙游石窟就这样横空出世了!</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属于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该地貌发育于侏罗纪豫昌期第三系灰岩层,经数百万年地下水侵蚀、溶解等作用,形成石笋、石幔、石花等钟乳石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成年已久的巨型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山上似有规律地分布着不同大小、造型的24个洞窟(后来在其周围及沿江上下又陆续多用以现),洞窟内均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其截面呈奇特的熨半形,尖头处棱角锋利,而且其布局与形状似乎是依照力学原理而设,难道古代人早已参悟了建筑学的真谛?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凿着极有规律的半叶脉装饰纹,似乎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的十大怪事主要包括建造时间与建造者身份不明、开掘技术超前、照明问题、石料去向不明、鱼群消失、洞壁石刻含义、北斗七星排列、洞与洞不相通但相邻、缺乏历史记载、矩形水池用途等谜团,这些未解之谜至今困扰着考古学界和研究者。</p> <p class="ql-block">一号窟: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65平方米左右,朝向西。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离窟口不远处北壁凿刻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写实浮雕。长约1500厘米、宽50厘米。</p> <p class="ql-block">从鸟的嘴巴和眼睛来看,似乎是生活在侏罗纪的始祖鸟。马儿正在奔跑。而鱼只有一个头。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狩猎、渔业和养殖业;有学者认为是原始部落图腾。</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进石窟,瞬间会被一种不真实感笼罩。它高得有六七层楼,面积大得像半个足球场,最邪门的是,里面的每一根岩柱,每一面石壁,都刻满了人工开凿的痕迹,线条笔直得像是用现代机器切割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窟内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高度约30米,已开采的石窟为滑梯竖穴,自上而下开采,窟顶状似天穹,由洞口呈45度缓缓向下延伸,四壁陡峭笔直,棱角分明。</p> <p class="ql-block">抬头看窟顶,刻满了规则的鱼尾形条纹,一排排,一列列,像是某种神秘的图腾。四面的石壁,全是整齐划一的凿痕,斜着45度,从左上到右下,一丝不苟。最绝的是洞里几根三人合抱粗的鱼尾形石柱,它们不是后面立起来的,而是在开凿时,特意在原地留下的“原石”,与整个洞窟浑然一体。古人早就精确计算好了哪里需要支撑,这份远见和工程学知识,让人后背发凉。</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不足,龙游本地人在第5窟画蛇添足,增加很多不伦不类的壁画,笑死人了,如果这些壁画是真的,石窟的凿成年代,还会那么难认判断吗?</p> <p class="ql-block">核心保护区内的24个洞窟中,目前仅开发了5个用于旅游展示,其余19个因风化问题尚未解决、保护技术不足及维护成本高昂而保持原貌,以防止不可逆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未开发的二十三号窟</p> <p class="ql-block">踏入龙游石窟,冬暖夏凉,舒适感瞬间涌上心头;石窟内部幽深莫测,如历史长廊,让人感叹古人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