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共生之道: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鸣</p><p class="ql-block">从亚马逊雨林的参天古木到极地冰川的晶莹剔透,从深海珊瑚礁的五彩斑斓到草原上迁徙的万马奔腾,自然以其包罗万象的生机,孕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万千生命。人类并非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根本前提。</p><p class="ql-block">回溯文明长河,远古先民“逐水草而居”,顺应四季更替耕种渔猎,在自然的馈赠中繁衍壮大。他们敬畏天地,崇拜山川河流,将自然视为生命的母体,这种朴素的认知孕育了“天人合一”的智慧。敦煌壁画中的狩猎图景,并非对自然的掠夺,而是先民与自然互动的真实写照;传统农耕中的“轮作休耕”,体现了对土地肥力的珍视,彰显了顺应自然规律的生存哲学。此时的人类,是自然的守望者,在索取与回馈的平衡中,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p><p class="ql-block">然而,工业文明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衡。机器的轰鸣打破了自然的宁静,人类以“征服自然”的姿态,无休止地开采矿产、砍伐森林、排放污水。于是,温室效应加剧,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在人类的干预下濒临灭绝;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危机,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3年土耳其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澳大利亚山火持续数月对生态的毁灭性打击,都在警示我们:当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肆意破坏共生根基时,自然的“报复”终将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人类与自然的共生,是一种相互依存、彼此成就的关系。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空气、水源、食物和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类的智慧与行动,也能为自然的永续发展注入动力。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光伏电站在沙漠中铺就“蓝色海洋”,既利用清洁能源,又遏制土地沙化;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断完善,让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可能;各国共同参与碳中和行动,携手守护地球家园。这些实践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成为自然的守护者和修复者。</p><p class="ql-block">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旁观者或征服者。共生之道,在于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唯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以谦卑之心与自然对话,用实际行动维系生态平衡,才能让蓝天白云常驻,让绿水青山永续,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让地球家园绽放持久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王雁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