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维京游轮行记(下)

智圆行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智圆行方,2025年11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瑙河的每个河段,都是一段历史时期的映射。维京游轮的旅程可以分为三个河段,第一段从代根多夫到帕绍,是德国段;第二段从瓦豪河谷到维也纳,是奥地利帝国段;第三段可称为奥匈帝国段,三个停靠点——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地理距离极近(维也纳距布拉迪斯拉发约60公里,布拉迪斯拉发距布达佩斯约200公里),都是首都城市,历史上同属奥匈帝国,地理相近且历史文化联系紧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市是历史的活化石,城市景点和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印记。多瑙河畔这三座首都城市,无不透露着历史的深邃与广袤,而要读懂这几座城市,就得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脉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奥匈帝国是多瑙河浇灌出的中欧巨兽,在1867年的“妥协”中诞生,以双皇徽记维系着跨越多民族的庞大身躯。既承载着奥匈妥协的政治智慧,又被境内十一族的语言与诉求撕裂,民族的暗流在繁华表象下汹涌。这里有卡夫卡笔下的官僚迷宫,有弗洛伊德的精神探索,有施特劳斯的旋律流淌,却也藏着无法弥合的裂痕。1914年的萨拉热窝枪声,击碎了它最后的平衡。四年战火后,这个曾横跨中东欧的帝国如冰雪消融,分裂为诸多独立国家,只留下维也纳的咖啡馆、布达佩斯的链桥,以及多瑙河畔那些带着帝国余晖的建筑,诉说着一段既辉煌又苍凉的过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首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这座城市,游客们都反映“布拉迪斯拉发”的发音既难念又难记,当地导游解释说,这是一个组合词。我找了一个小窍门,在维也纳看演出时主持人教我们,如果节目好,就用当地的欢呼语“布拉~哇”。把这个“布拉~哇”中间加“dis”,就能自然发出“布拉~迪斯拉~哇”,这就是“布拉迪斯拉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山顶上的“布拉迪斯拉发城堡”,雕像是斯洛伐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斯瓦托普卢克(Svatopluk)‌,9世纪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统治者,统一了斯拉夫部落,推动了基督教传播和文化发展,被视为斯洛伐克国家的奠基者之一。‌‌斯洛伐克的主体民族是斯拉夫人,11世纪,斯洛伐克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1526年随匈牙利归奥地利君主管辖,1867年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桥,也称UFO桥,建于1967-1972年,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苏联阵营,据说有当时苏东的建筑风格。我看不错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赛德拉尔大街的雕塑“好客的礼貌先生”。这是历史上的真人,在这间咖啡馆工作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雕塑“水道工古米”,有人说是水道工在工作,也有人说他在偷窥妇女的裙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拉迪斯拉发的圣马丁教堂,导游说这里举行过匈牙利国王的加冕仪式,布拉迪斯拉发还做过匈牙利王国的首都。游客们大惑不解,经导游解说并查阅资料才搞清楚,这个城市曾作为匈牙利王国的首都长达250多年(1536年至1783年),匈牙利议会、中央机构也设立在这里,在奥地利帝国时期,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的加冕仪式确实是在这个圣马丁教堂举行。但在奥匈帝国时期,这个加冕仪式就改在了布达佩斯的马加什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瑙河沿河三城的恩怨纠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都是多瑙河沿岸城市,各自也是首都城市,历史上却有些恩怨纠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洛伐克在公元910年就被匈牙利部分占领,公元1000年匈牙利王国建国后,开国国王伊什特万一世将斯洛伐克全境吞并,中南部的政治中心尼特拉城成为匈牙利王子的封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百年后奥斯曼帝国入侵匈牙利,在1526年莫哈奇战役中,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战死,国土大部分被占领。此时与匈牙利有领土纠纷的奥地利也出兵,相当于两大帝国瓜分了匈牙利王国,其中布拉迪斯拉发仅距维也纳60公里,近水楼台,直接占领。给人的感觉类似于苏德在二战时期瓜分波兰,不同之处在于两大帝国事先没有瓜分协议,有人占领部分领土后还宣称对全部领土拥有主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奥地利占领匈牙利部分领土后,由占领地的贵族共同推举奥地利国王斐迪南一世担任匈牙利国王,首都定在布拉迪斯拉发,并在该城的圣马丁教堂举行匈牙利新国王加冕仪式。这个新国王还宣布对原匈牙利帝国全境拥有主权,这下把另外一个占领者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给惹毛了,引发了1529年的第一次维也纳围城之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斐迪南一看事情搞大了,自己又打不过,就逃到波西米亚,到处摇人。也幸亏老天帮忙,留守的大臣将士英勇奋战,援兵给力,打退了奥斯曼大军,斐迪南一世奋起余勇,经数次战争征服原匈牙利王国的全境,并把匈牙利王国首都确定在布拉迪斯拉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拉迪斯拉发就这样在250年间成为了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奥地利帝国只是需要这个小弟充当匈牙利的首都,不能没有,也不能坐大。匈牙利的主体民族马扎尔人并不认可这个城市,它既不是马扎尓人的政治中心,甚至不是斯洛伐克原来的政治中心尼特拉城。这个难发音又难记住的布拉迪斯拉发就是一个尴尬的小弟,连导游在介绍时都吞吞吐吐,云里雾里猜不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手时,布拉迪斯拉发凭借250年匈牙利王国首都的地位,成为了斯洛伐克的首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达佩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是该国主要的政治、商业、运输、经济中心和最大城市。布达佩斯坐落在多瑙河中游两岸,以前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城市,在1873年合并而成布达佩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人记住“布达佩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陈布达、陈佩斯——“南霸天”陈强的两个儿子,尤其是陈佩斯的喜剧小品,地球人都知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是布达佩斯标志性的林荫大道,从1871年至1885年在这条2.4千米长的林荫大道两旁建成了历史主义的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谓“历史主义建筑”,是指这些建筑模仿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且是该风格在欧洲城市的经典集中展示。这些建筑并非独创风格,而是选择性复刻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过往经典风格的元素(如尖拱、古典柱式、华丽浮雕),同时融入当时的城市功能需求,形成“集历史风格之大成”的视觉效果,完美契合历史主义“致敬过往、多元融合”的核心主张,因此被界定为该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德拉什大街的尽头是布达佩斯最大和最具标志性的广场——英雄广场。1896年,匈牙利为庆祝建国1000年而建造英雄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896年,马扎尔游牧部落从乌拉尔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移居多瑙河盆地。公元1000年,伊什特万建立封建国家,成为匈牙利第一位国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伊什特万大教堂,也是为庆祝建国1000年而兴建,直到1905年才建成。纪念匈牙利第一任国王伊什特万,教堂内供奉了他的右手。<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什特万一世于公元996年迎娶神圣罗马帝国公主,公元1000年正式皈依天主教,获教皇加冕为“匈牙利国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什特万接受基督教是政治整合、外交认可、文明转型的关键选择,直接为匈牙利王国的合法性与稳定奠定基础,也标志着匈牙利从“部落联盟”向“基督教王国”转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扎尔人从游牧民族经文明转型变成欧洲国家匈牙利王国,经历了“定居农耕→皈依基督教→封建化立法→王权与贵族共治”的文明转型过程。经济上逐步从“畜牧为主”转向“农牧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匈牙利王国曾经疆域辽阔,是中欧地区的强国。但匈牙利大平原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地势平坦,物产丰饶,此为四战之地,难以摆脱战乱与苦难的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丽富饶大平原 命运多舛匈牙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匈牙利大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平原之一,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以宽广的谷地和冲积平原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但不严酷,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以肥沃的黑钙土为主,厚度可达1米,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萨河贯穿其中,为平原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是这片美丽富饶的大平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迁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罗马帝国军队进入,留下许多军事要塞、道路和城市遗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世纪末至5世纪初来了匈人,以阿提拉帝国为巅峰,但其政权瓦解后未留下长期统治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世纪中叶来了阿瓦尔人,建立起以潘诺尼亚汗国,是匈牙利平原早期重要的游牧统治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世纪末期马扎尔人从乌拉尔山区西迁而来,公元896年马扎尔人正式建立匈牙利王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3世纪中叶蒙古人入侵,带来毁灭性破坏,但因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逝,统帅拔都为争夺汗位继承权,率主力东返,侵略戛然而止,匈牙利王国得以保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1526年莫哈奇战役后,匈牙利大部分领土被土耳其人占领,持续150年的奥斯曼统治导致匈牙利人口锐减,平原一度沦为荒芜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片美丽富饶而又辽阔宽广的平原,每隔两、三百年,就会有一次生灵涂炭,亡国灭种。美丽富饶而又命运多舛,这也是一种历史周期率,其原因就在于它处于欧亚草原走廊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亚草原走廊东起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西至欧洲多瑙河下游。包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东北松辽平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蒙古高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等山地周边的草原地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丘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西伯利亚平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与欧洲接壤的草原地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克兰中东部的波列西耶草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俄罗斯西南部的伏尔加河下游草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匈牙利大平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亚草原犹如绿色的海洋,对于游牧民族可以畅通无阻。欧亚草原走廊既是文明传播交流之路,也是征服、杀戮和人种基因交流的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526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匈牙利王国,匈牙利国家解体,分裂为三部分。奥地利联合基督教各国打退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后,自1699年起,全境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67年“奥匈妥协”,结束奥地利帝国对匈牙利的压制,成立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二元帝国,两国各有议会,共享外交、军事、财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奥匈帝国巅峰时期领土横跨中东欧(含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10余国部分地区),是欧洲第二大领土、第三大人口帝国,经济(工业、农业)和文化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内部民族矛盾尖锐,外部与俄国、塞尔维亚等存在利益冲突。1914年斐迪南大公遇刺(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同盟国战败,帝国解体为奥地利、匈牙利等多个独立国家,哈布斯堡王朝覆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布达佩斯游览时,匈牙利的导游用中文讲解(多瑙河5国9城,只有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这组导游全部使用中文)。导游说,匈牙利几乎参与了欧洲所有战争,但每一次都损失惨重,没有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匈牙利作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参战,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匈牙利作为战败方,根据1920年签署的《特里亚农条约》,丧失了72%的国土和69%的人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次世界大战,匈牙利为了夺回《特里亚农条约》中失去的领土,选择与德国结盟,跟随德国入侵苏联,在苏联战场上损失惨重。1944年,苏联红军发起反攻,匈牙利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布达佩斯战役使匈牙利首都几乎变成废墟。二战结束后,匈牙利再次接受制裁,疆域重新缩减到《特里亚农条约》规定的状态,并需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匈牙利丧失了大片国土,致使留在别国领土的匈牙利族人处境艰难,匈牙利也与各国存在领土纠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边的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乌克兰、奥地利、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国家都有匈牙利族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匈牙利导游说,我们国家和所有邻国关系紧张,我们没有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游牧民族马扎尔人来到欧洲建立匈牙利国,就像一只外来的、闯入猛兽群中的孤狼,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伤痕累累,愤怒而又悲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加什大教堂是布达佩斯标志性建筑之一,1867年6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在布达佩斯的马加什大教堂加冕为匈牙利国王和王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遥想奥匈帝国时期,有茜茜公主为匈牙利争取权益,那才是匈牙利最好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茜茜公主的斡旋,达成了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使匈牙利从哈布斯堡王朝的附庸,成为与奥地利平等的“帝国伙伴”,获得了独立的议会、政府和关税体系,布达佩斯也迎来了城市建设的黄金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奥匈帝国时代,布达佩斯作为与维也纳的“对等首都”,要成为民族认同与权力的具象化载体,要求有同等规模和同等规格。但当时的布达太小,为了达到“同等规模”,就将布达和佩斯合并成一个城市,铺设了塞切尼链桥等5座多瑙河大桥,快速搭建大都市骨架。修建了国会大厦、皇家宫殿等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政策扶持吸引全国人口涌入,1867-1914年城市人口从30万增至80万,同步扩建安德拉什大街等林荫大道、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配套温泉浴场、学校、剧院,成为中欧文化与生活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匈牙利民族认同的核心,城市建设融入马扎尔元素,既彰显自治地位,又激发民众与资本的参与热情,形成“建设即爱国”的社会共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时期(1867-1914年)是匈牙利近代的繁荣期,经济快速工业化,农业稳步发展,民族文化蓬勃复兴,布达佩斯跃升为欧洲大都市,匈牙利人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顶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最大受益者,为了向匈牙利人政策倾斜,帝国不惜得罪其他10个少数民族,导致民族矛盾激化,酿成刺杀王储的悲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当人们漫步布达佩斯街头,能看到多瑙河水穿城而过,将布达的古堡群与佩斯的繁华街景温柔分隔,又以塞切尼链桥、伊丽莎白桥等流光溢彩的桥梁紧紧相连。每一步都是流动的油画,每一处转角都藏着中欧的典雅与浪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你看到布达佩斯的美好景像时,才能体会为什么匈牙到人如此爱戴他们心中的女神——茜茜公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很多朋友都认为乘坐游轮是老年人的旅游方式,没意思。但是,当你乘船于大河之上,带着大河文明的视角去审视欧洲,那古老辉𤾗的教堂、精美的雕塑和绘画、绝美的自然风光、风格多样的古代建筑、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你仿佛能把握到某种历史脉络。因为,文明是从河水中流淌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