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故事汇 三、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上)作者 杨振

科技老人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里,通过查阅能够找得到的数千万字资料,我完成了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 79岁。</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为什么特请钱三强到中南海,为中央扩大会议专题讲解原子弹?因为在当时,钱三强算得上是中国原子弹首席专家。多年之后,由于钱三强为中国核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立下的不朽功勋,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被封为“中国原子弹之父”。</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何以成为原子弹行家?他是如何工作的?综合各方面资料,我提炼出钱三强9个爱国、爱党、爱事业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1.生长在一个好家庭</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的父亲叫钱玄同,是北京大学的国文教授。爸爸最早给儿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苍穹”,寄予着无限厚望!</p><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亲的期望成长。他自幼喜欢读书,读不明白就问,四五岁时学会了很多道理和知识。经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到了6岁上学时,直接就读二年级。</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极容易传染给孩子,孩子的启蒙关系到一生。一个完美的家庭,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天天吵架的父母带动孩子爱吵架;天天胡说八道的父母,孩子满脑子都是自私,最先学会的是肮脏的污言秽语。</p><p class="ql-block"> 2.就读在一所好学校</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在小学、中学就读的是北京大学的子弟学校,校名“孔德学校”。这是一所注重科学和实践的新式学校,创办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里,钱秉穹奋发上进,学习十分刻苦。虽然他是跳级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前列。</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喜欢体育,是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他结交了两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小兄弟之间他排行老三。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秉穹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钱秉穹的父亲看见了。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为何在为子女起名的问题上囿于形式?”于是,钱玄同决定,给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给孩子起名很有学问,是一件很郑重的事。有些素质不高的家长给孩子胡乱起名,既不严肃,也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给自己孩子起个昂扬向上的名字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3.从中学开始喜欢科学</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喜欢阅读,中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偶然读了中国“辛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写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几本进步书籍。书中描写的未来中国蓝图深深地吸引了钱三强,让他认识到:要使国家摆脱屈辱,走向富强,除了建设强大的工业,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别无他途。</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找到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好了,我以后要学工科,将来做一名机电工程师!”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开明的父亲的支持。1930年,17岁的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两年后,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所所长严济慈的鼓励下,钱三强考取了法国巴黎大学,得到了留学机会。</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青少年时代,有选择地让他读几本有深度、有智慧的好书,能够大开眼界,能影响人的一生,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4.留学时遇到了好导师</p><p class="ql-block"> 在法国,钱三强专业选得非常好,顺利进入了当时世界上原子核科学研究最先进的机构之一——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而他的导师,就是发现人工放射性镭的约里奥·居里夫妇。钱三强聪慧、沉稳、实干、坐得住,善钻研,深得居里夫妇赞赏。居里夫妇执着的科学精神,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学生钱三强。</p><p class="ql-block"> 5.核裂变的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1942年12月,英国皇家学会举行了纪念牛顿诞辰300周年庆祝会,钱三强在听报告和观看投影照片时,特别入神。其中有几张记录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径迹照片。在展示二分裂变碎片径迹时,他冷静地发现:投影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三叉形状的径迹,不过是一瞬之间,若不仔细观看,还真的发现不了。以往科学家们看到的铀原子核裂变照片,是从一个点开始射向两边的一条直线。但这张照片在直线的中间又有一条与直线相垂直的线,呈丁字形。对于这个现象,报告人未作解释,与会专家们也没有提出异议。 </p><p class="ql-block"> 当时,国际上一般认为,原子核分裂只可能分为两个碎片,为什么照片上会出现三叉形状?钱三强将这个问题默默地记在心里。 </p><p class="ql-block"> 回到巴黎,钱三强立马开展了裂变实验,同一学科的妻子何泽慧也加入进来。</p><p class="ql-block"> 因为裂变现象不是特别清晰,瞬间即逝,长时间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观察,钱三强时不时会头痛,身体也因为姿势固定僵化,周身各部位酸胀,或像针刺一样难忍。这对年轻夫妇相互轮换着在实验室度过了三年的1000多个不眠之夜。经过了数万次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凭着自己的实验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他们终于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即铀核的“三分裂”。</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18日,钱三强整理出一篇关于三分裂的实验报告。他们把实验结果报告给了居里夫妇。居里夫妇连声称赞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p><p class="ql-block"> 过后,钱三强对他人开玩笑说:“这确实是一种需要一点毅力的工作。很多科学发现无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善于热心研究,冷静发现,用毅力坚持,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5. 坚决回国 精忠报国</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在法国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就听到不少关于周恩来和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同志勤工俭学时胸怀大志,从事拯救危难中国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的熏陶,他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钦佩和敬仰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比任何人都清楚,倘若为了个人享受,留在外国,会一生滋滋润润。对比那些自己最景仰的胸怀大志、一心为国的革命者,他同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民族。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志向,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民族不再受到外来势力的欺辱,他决心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报效给祖国。就在周围的人以为这个中国科学家将长期留在法国工作的时候,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毅然决定回国。他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也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对于钱三强提出回国要求,居里先生起初感到很惋惜,在听了钱三强的陈述之后,就立刻表示理解和赞成。他对钱三强说:“我要是你们的话,也会这样做。”同时,居里先生还将当时很保密的重要数据告诉钱三强,而且将一些放射性材料及放射源交给钱三强带回中国。居里夫人在跟他们惜别时说:“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就这样,钱三强带着这些炽热的情谊和殷切的期望,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回到了阔别11年的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