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美术馆 观优秀摄影作品

心愿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于2025年10月16日——11月16日期间在成都.四川美术馆举办,我和爱好摄影的他们来到美术馆,迫不及待进入参展大厅,被一幅幅画面生动形象的作品震撼,这不愧是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值得认真学习,赋能提升摄影水平。</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一个用光影编织的世界。数字“14”静静矗立,胶片般的纹理在光线下泛着微光,像是一段凝固的影像史,诉说着摄影与时间的对话。我站在它面前,心跳不自觉地与快门声同步——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像是一次对视觉语言的朝圣。我们这些爱拍照的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p> <p class="ql-block">红色与白色的装置像一首抽象诗,圆心处层层叠叠的纹路仿佛在旋转,让人想起老式镜头的光圈开合。我忍不住走近,想看清那复杂图案里是否藏着某种密码——是构图的黄金法则?还是情感的曝光曲线?同行的朋友笑着说:“你看得这么认真,是不是想把它拍进你的下一张作品里?”我点头,心里却明白,真正想带走的,是这份被艺术点燃的专注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沿着展线前行,红色展牌整齐排列,像一连串醒目的快门提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几个字在灯光下格外庄重。我肩上的相机沉甸甸的,不是因为重量,而是因为它承载着此刻的渴望——多想把这些画面都装进去,带回去反复研读。身边的朋友早已举起设备,专注地记录着墙上的每一帧。我们不说话,但眼神里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这是一次充电,一次蜕变前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里的作品安静陈列,像被时间封存的瞬间。一张记录高原牧民眼神的照片让我驻足良久,那瞳孔深处的光,比任何滤镜都动人。灯光温柔地洒在相纸上,细节清晰得仿佛能听见风声。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相机,突然意识到,技术可以学习,设备可以升级,但真正决定一张照片灵魂的,是按下快门那一刻的心跳与共情。</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立体展示盒错落有致,每一张作品都被赋予了空间的重量。“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字样在盒面上微微凸起,像一枚枚勋章。我手持相机,却迟迟没有按下快门。有时候,最好的学习不是复制,而是凝视、感受、让画面自己走进心里。一张拍城市夜归人的作品尤其打动我——路灯下的剪影,孤单却坚定,像极了我们这些追光者自己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红墙上悬挂的横幅庄重醒目,下方是一组风格迥异的摄影作品:有山川湖海的辽阔,也有市井烟火的细腻。我举起相机,试着用相同的构图去理解摄影师的视角。可拍完回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朋友说:“你拍的是画面,人家拍的是生活。”一句话点醒我——摄影不是模仿,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世界的另一种可能。</p> <p class="ql-block">一对参观者静静站在墙前,背影专注得像两尊雕塑。他们看的是一幅记录节日庆典的作品,人群涌动,色彩斑斓。我站在他们身后,忽然觉得,我们这些人,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一场盛大的视觉仪式?每一次对焦,每一次曝光,都是对生活的致敬。摄影让我们学会停下,学会看见,学会在平凡中捕捉永恒。</p> <p class="ql-block">红墙如幕布,映衬着一幅幅凝固的瞬间。有人拍的是雪山上攀登的背影,有人拍的是渔舟划破晨雾的涟漪。我穿行其间,像在翻阅一本没有文字的诗集。每一张照片都在低语:你看,这就是世界的样子,热烈、孤独、壮丽、温柔。而我们这些爱摄影的人,不过是想用镜头,把这份感动传递下去。</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红墙写着展览日期:2025.10.16–11.16。这个时间段,像一道光,划开了我日常生活的平淡。窗外树影摇曳,室内的植物绿意盎然,仿佛在提醒:艺术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让生活重新生长的力量。我深吸一口气,感觉相机肩带勒在肩上的触感都变得不一样了——它不再只是工具,更像是战友,陪我去奔赴下一场光影之约。</p> <p class="ql-block">那座融合了胶片与摄影机元素的“14”雕塑,像一个沉默的导师。它不说话,却告诉我:摄影是时间的艺术,是记忆的显影。我们按下快门,其实是在和流逝的光阴谈判,试图留下一点证据——证明我们曾如此认真地活过,看过,爱过。</p> <p class="ql-block">展示柜里不仅有作品,还有老式相机、胶卷盒、泛黄的拍摄手记。我看见一位摄影师在笔记上写道:“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我心里。原来所谓提升,不只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心灵的靠近。我们爱摄影,本质上是爱这个世界,爱它的裂缝与光芒,爱它的沉默与喧嚣。</p> <p class="ql-block">展厅角落,三幅作品并列悬挂:飞机冲破云层,海浪撞碎礁石,夕阳沉入地平线。一位参观者背对镜头静立良久,另一位正用相机记录这些记录。屏幕上的动态影像缓缓流淌,像在提醒我们:静态与动态,过去与现在,都在光影的河流中交汇。而我们,既是观看者,也是被时代记录的人。</p> <p class="ql-block">前言展板上的文字简洁有力,说这是新时代文化力量的展现,是艺术精神的传承。我读着,忽然眼眶微热。我们这些普通人,扛着相机走街串巷,拍花开花落,拍人来人往,原来也在参与一场宏大的文化书写。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微小的呐喊:我在看,我看见了,我记下了。</p> <p class="ql-block">这场展览,不只是眼睛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充电站。我们带着对摄影的热爱而来,走时,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信念:镜头,不只是记录工具,更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而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赋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