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留言

福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冷雨疏桐影,清晨潦水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氤氲纱帐罩,蒸汽早餐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少壮回头看,徒奔去日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街图黑白,秋意满言堂</b><span style="font-size:22px;">¹</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昨日我未出门,但从老师的图文就嗅觉到满满的秋意。相信越(阅)过这座“码字”山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只是视觉上少了点美好的秋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满言堂,意为言堂满堂。言堂满堂出自管仲《六亲五法》,意思是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附</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b style="font-size:22px;">在武汉丨感到秋意</b></p><p class="ql-block">原创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lgb0115 刘国斌乱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5年11月7日 00:00 湖北 🎧 1人</span></p> <p class="ql-block">封面·秋天的早晨</p><p class="ql-block">早上给孩子买早点。那家早点集市和我们家隔着一个街区,来去一趟,脚力快的也要20分钟左右。小爱同学说今天有雨,出门带了一把伞,果然有小雨淅淅沥沥飘下来。如果没有风,下雨天却也不冷,下雪天亦如此,冷的是风。俗说,冷风割面,所以林黛玉的《葬花词》里头写的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刀剑说的是风霜,倒是没说秋雨和冬雪。</p><p class="ql-block">秋意也不完全表现在气温上,还有环境表达出来的秋。刚下完雨,青山这个地方种满了法国梧桐,大片大片的黄叶被吹落下来,湿淋淋地贴在地上,闪闪亮亮映照着路灯的反光。天色有些晦暗,路上也没什么行人,于是更显秋天的萧瑟与冷落。就像柳永说的那样,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当然不是说的离别武汉,而是说,但凡人们说到秋,尤其是古时候的人们说到秋,总是有些儿冷冷清清,凄凄切切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在回忆,自己的人生中可曾感到过秋意。过去太功利,太想着做事,对自己的感觉、感情的关注不多。可能某一次,真的有秋的体会,那还是少年时代的故事。文革初期,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大家觉得逛公园属于封资修那一套,和工农兵的情感很隔膜,于是,中山公园被封闭。那时的中山公园有高高的围墙,下头有几级台阶到达围墙旁边。当年正学画画,和同学翻过台阶上的墙头进入了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正是一个秋天,梧桐的落叶也没人打扫,懒懒散散地飘在了道路上,飘荡在了湖水中。四处看不到一个人影,走在桥上,往湖中望去,好多肥大的鱼带着她们的一群群子女优哉游哉地在湖水中缓慢地游泳。那些鱼多到、肥到、冷静到令人吃惊,这种景象,给人进入了史前世界的感觉。我和同学站在桥上,拾来小岛上的太湖石块,扔进水里,想把这些鱼砸死。但这些多到令人咂舌的鱼不闪不避,没有一块石头会砸到它们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这种孤寂的,冷落的况味,可能就是秋的况味吧。我不知道,因为我很少感觉到真正的秋意。在湖北这个地方,只是到了深冬,所有的树叶才会变成黄色的和红色的,才有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感觉。这两句诗来自于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p><p class="ql-block">后来到了青年时期,我想画一幅画,就是王绩这首《野望》诗的诗意。一盘硕大的红色落日之中映照着一个骑着骏马的英武的猎人的剪影,马蹄下踏着已经枯萎的衰草,远处群山之下,长河两旁,炊烟袅袅,有牛羊缓缓走进村庄之中。我的意思是,秋天最适合隐居人的情绪,但像王绩这样的诗人,这样的文人,哪里甘于沉沦呢,于是,太阳中的那个猎人,便表达了他尚未凋谢的雄心吧。我觉得这幅画很有秋意。</p> <p class="ql-block">很理想化,很乌托邦,都是年轻人太闲了,无病呻吟的呓语。少年青年时节,真是没有任何负担呢。读书,下放,再读书,直到工作。虽然下放也算一种工作,但我从来没把它当成自己应该从事的事业来做,我从来也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做一个农民,会做一个工人,做一个士兵。打我记事以来,就是这么想的,是不是资产阶级化,是不是“修了”,没考虑过。所以,当我下放花湖农场,还拿着二级农工的工资的时候,我的思想也是轻松的,自由的,没有奋斗目标的。我可以写诗,画画,吹笛子,其他便没什么事情是让我需要操心,需要付出努力的。那个年代,可能对于季节有着一丝儿感受,但对于秋,依然不是太熟悉。</p><p class="ql-block">顺着街道往早点摊走,去的时候下着雨,天色也有点儿暗。沿着街边拍了一些早餐店,拍了行色匆匆过来买早点的人。拍了两个做早餐的大妈,嘴巴对着耳朵说着悄悄话,那肯定是关于第三个女人的闲话。其实,她们炸油条的大锅前没有一个人,犯不上这么搞得这么神秘,谁都听不见她俩的说话。但是,可能说三道四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点仪式感吧,于是那个大妈撅着嘴,凑到炸油条的大妈耳朵前嘟噜了好一阵子。</p> <p class="ql-block">雨水把地下打湿了,于是地上便有了天光,有了店铺映出来的灯光,而这家店铺又有了蒸馒头包子的氤氲之汽。它把卖早点的人,买早点的人都给笼罩着,给他们的衣裳,给这些炊具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淡淡的纱。可惜的是,这样的景象不可能在地上的反光上表达出来,反光反不出蒸汽的倒影,不然,便会形成非常神奇的画面了。</p><p class="ql-block">将将走到自家街区的时候,旁边的一家超市开门了,这个时候便有了拖着小拖车来买菜的老太太了。于是想,哪里有什么春意夏意秋意冬意,想多了嘛,大家都在活命,都在过日子。春夏秋冬不过是一天天过来,又一天天过去罢了。你不过要刻意显得自己像个文人,像个士大夫,像个不同于工农兵的人,于是在这里搞一搞秋而已。说到底,就像王梵志的诗讲的那样:城外土馒头,馅子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再高贵高雅高级高尚的人也逃不过一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搞不搞秋,其实没啥重要的。</p><p class="ql-block">早上拍了一组手机片,把它们做成了黑白的。我觉得黑白片子也很好看的,虽然有朋友不喜欢黑白片。</p> <p class="ql-block"> lgb0115</p><p class="ql-block"> 闲聊家常话,真诚写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