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错篇四——《了凡四训》读书笔记十

明强致远

<p class="ql-block">  这一篇讲述了凡怎么从<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心里面改正自己的过错。</i></b></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一切错误产生的根源都在于内心,甚至不单单是错误,可以说。只要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很难不犯错误,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圣人,都没有办法避免。</p><p class="ql-block"> 所有过错的发生,<b style="color:rgb(237, 35, 8);"><i>都是因为人们在心中产生了妄念,正是在妄念的支配之下,人们才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或者是行为,其实可以理解为先有思想之后才会有行动。</i></b></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作"<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相由心生,相随心改</b>",意思就是说人们表现在外面的表象上的行为都是因为在内心中产生了这样的东西才表现出来的,而人们外表形象的改变也是由于内心的转变才得以转变的。《般若经》五百六十八卷中就有<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切法,心为善导,若能知心,悉知众法,种种世法皆由心",</b>一切唯心所造"这样的说法。其实重点就是这句"一切唯心所造"。既然所有的错误都是由于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妄念才造成的,那么想要改掉自身的过错的话就需要保持内心清净。<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只要人能够做到内心清净,什么都不想,那么就不会产生妄念,自然也就不会再去犯错误了。</i></b></p><p class="ql-block"> 了凡先生认为根本不用一项一项地去改正,<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只要能够一心一意地去做善事,使自己的内心清净,然后等光明正大的念头在心头涌现,到时候妄念等不好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在人们的心里再产生了,这些错误自然也就都不会再去犯</i></b>。</p><p class="ql-block"> 从心里面改正自己的过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看<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从事情上去改正自己的错误的方法:如果用这种方法的话,就需要人们每天都反省自己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找到错在哪里了,然后再强制自己改掉那些错误的地方</i></b>。所以,从事情上改过这种改掉自身错误的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从道理上改错那就要等到 发现自身犯了错误之后,然后在自己的心里面认真地进行反省、推理和分析,找到自身究竟为什么会犯错,然后在心里面从自身犯的错误的道理上来说服自己</i></b>,只有在说服自己之后才能够改正自身的错误并且让自己以后也不去犯同样的错误。</p><p class="ql-block"> 从道理上改变自身所犯的错误很简单,也不用消耗多少精力,但是毕竟也要等到犯了错误之后才能进行,有一种亡羊补牢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从心里面去改正自己的错误都是由于自己的心中产生了妄念,那么只要人们能够把心中的妄念一一地去除,那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i></b>这样做,既不需要强力地约束自己不能去做某些事情,也不用耗费精力分析这样或者那样的道理,简单而且方便。最重要的是,这是从源头上掐断了人们可能去犯错误的原因,不仅能够改掉已经犯过的错误,甚至还可以防止以后再犯错误。<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让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纯净的状态,保证自己的内心中不会生出妄念。做到心中无恶,那么在平常的生活中自然就不会做恶事和犯错误了。</i></b></p><p class="ql-block"> 从心里面去改正自己的过错才是改错的最好的方法,因为从心里面改错的话,能够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清净起来,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心里面清净没有妄念的人基本上是不会产生过错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人在心里面产生了恶念和妄念的时候,就能够立刻察觉出来,然后马上让这种念头消失,这样的话过错自然就不能够产生了。</i></b>"才动即觉",这里的动指的是心动,心动就是人的心里面产生了妄念。大家都知道,一旦人们在心里面产生了妄念之后,那么人们的内心也就不再清净了,一旦人们的内心不清净,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包括善念和恶念。</p><p class="ql-block"> 这就说明想要一个人的心里面永远都不产生妄念是不可能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想要摒除妄念,必须处处留神,一旦心中产生妄念就应该马上觉察,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在这里我们要深入理解佛经经典:</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念起不随,念起即断,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的修心智慧。</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 </i></b>所有修心的基础在于觉察力的速度。《了凡四训》强调“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即<b style="color:rgb(237, 35, 8);">念头刚刚萌发便能敏锐捕捉。这种觉察类似消防员扑灭初起火星,避免形成燎原之势</b>(《菜根谭》“一起便觉,一觉便转”)。​“念起即断”与“念起不随”是两大策略​​“断”​:如斩断野草根系,适用于强烈妄念(如淫欲、嗔恨),需果断截断其后续发展能量<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不随”​:即不投入注意力,适用于微弱杂念,如同任风吹散浮云,通过不抵抗实现自然消散。</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觉之即无”是最终境界​当觉察足够敏锐时,念头会在显现瞬间自动消融,</i></b>达到元音老人所说的“念一来,觉而化之”状态,无需刻意对治。</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当微弱杂念浮现时,既不刻意压制也不跟随联想,如同旁观者静看云卷云舒,通过切断注意力供给使念头自然消散</i></b>。​与"断念"的区别​:适用于非强烈干扰性念头,《了凡四训》记载此法能避免"压念"造成的反弹效应,王阳明称之为"一觉消融"的自动化处理。</p><p class="ql-block"> 在正念练习中体现为"注意力的锚定"——<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发现走神时,温和地将焦点重新带回呼吸,不批判不纠缠,形成良性的思维习惯。</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面对工作压力或人际矛盾时,用“觉之即无”处理负面思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第一步:觉察“我在生气/焦虑”的念头。第二步:停止思维反刍(“断”)或转移注意力、转移时间空间即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不随”)</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第三步:回归当下呼吸或具体事务总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 核心都在培养对念头的“自主选择权”:不消灭所有念头,而是通过提升觉察力,建立与念头的健康关系。正如禅宗所言</i></b><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不怕念起,只怕觉迟”,</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当觉知的速度超越妄念的惯性时,便能实现真正的内心自在。</i></b></p><p class="ql-block"> 妄念其实并不是洪水猛兽,虽然察觉得晚的话很可能会让人遭受很大的损失甚至是酿成祸端,但是只要察觉得够早,那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人们<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刻都要保持着内心的敏感性,只要能够在妄念形成的最初时间就察觉到,然后立刻在心里面将刚产生的妄念去除和扼杀,这样人就不会去犯错</b>,也不会做恶事造恶业了。这就是"觉之即无"。当然了,从心里面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是十分艰难的。</p><p class="ql-block"> 从心里面改正自己的过错虽然是最好也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同时这也是最难的办法,<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具智慧和自身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够做得到,</b>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心里面产生妄念的时候后第时间察觉得到,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第一时间把内心中产生的恶念扼杀在萌芽之中<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部分人难以做到。</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人们做不到从心里面去改正自身的错误那么该怎么办呢</b>?"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意思就是说如果做不到在心里面刚刚产生妄念就能够察觉到并将其扼杀,<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么就应该退而求其次,在犯了错误之后仔细地想清楚其中所包含着的道理,然后从道理上改正自身的过错。</b>了凡先生认为"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意思就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说如果连从道理上改正自身的过错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就只能够在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针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强制自己必须把这个错误改正。从事情上改错。</b></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虽<b style="color:rgb(237, 35, 8);">然一个人想要改正自己的过错一共有这三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分别去使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必须在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也是可以选择多种办法一起进行。这三种改正自身所犯的错误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辅助相互包容的,甚至是把这三种办法全部用上都可以</b>,用多种的办法相结合起来使用,对于一个人改正自身的错误有更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解决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有很多种解决办法的时候,只要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点智力的人就都会选择多管齐下的方法。相反,如果认准了一种能改正自身的错误的方法就只坚持一种方法,是很愚蠢的事情</b>。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解决事情的办法是完美的,只有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之所以去改正自身所犯的错误,其目的并不只是单一的为了改正自身的过错,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消除内心里的妄念</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妄念的含义在前的读书笔记里有)</b>,<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清净,</b>从而防止自己以后再去犯错误,也保证自己以后不再去做恶事,也不再产生罪业。如果单单只是用从事情上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办法去解决的话,那么就必须一件一件地去解决,从事情上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又需要强制自己,这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在改正了一个错误之后,就把之前已经改正过的错误忘记了,导致再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到最后,人们就会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从源头上把可能犯错误的原因掐断,一生都是活在不停地犯错误、改正错误、再犯错误、再改正错误的圈之中。</p><p class="ql-block"> 因此,人们在改正自身所犯错误的时候最好是能选用高级一些和效果更好的办法,不要去管难度的问题,这也是了凡先生说"执下而味上,则拙矣"的原因。如果有能力的话解决问题当然要从本质上入手才最有效果,从表象上去解决问题,没有办法改变本质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彻底地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身过错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羞耻心、敬畏心和勇猛心;改正自身所犯的错误的三个方法,那就是从事情上改过、从道理上改过和从心里面改过。但是,在之前了凡先生说的这些所有的东西,全部都可以算作改正过错所需要的内部的条件</b>,即人们想要改正自身的过错的话自身应该满足的条件。但是只是具备了内部的条件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具备外部条件。<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外部条件,那就是"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单单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很多的人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b>就比如说改正自身的过错这件事,改正自身的错误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把别人家的墙推倒了,这应该算是一个错误,那么想要改正这个错误应该怎么办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应该给人家重新砌上一堵墙,砌墙这种事可能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吗?这就肯定要用到别人的帮助。所以说,<b style="color:rgb(237, 35, 8);">改正自身的错误有时候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的,不要以为自己是圣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凡人。</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另外不论人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做了善事还是恶事,其实都是有证人的,也就是普通人所寻求的认同感,这个证人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天地鬼神。</b>只要人们做出了什么事情天地鬼神都能够知道,这其实也就是上天赐给人们福报或者是降下祸患的根据。人们不用害怕自己改正过错了上天不知道,天地鬼神其实就是我们的证人。</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部有了亲戚朋友的帮助和天地鬼神的监察之后,人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立马去改正自身的过错了。</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么坚持改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b>这些心情和状态,都是一个人改过之后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心旷神怡、智慧顿开这样的感觉,还是梦到幢幡宝盖、梦到口吐黑物、梦到足步虚空这样的事情,都是非常好的征兆。这些都在证明人们的罪业正在减少,错误正在改正。<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了凡先生提倡诵读准提咒这个事情,根据经典中的记载,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诵读的话,自身的罪业就会被消灭,也会出现像是口吐黑物、足步虚空这样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人会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己也曾经努力地改变过自身的过错,可为什么了凡先生所说的那些美好的感觉和吉祥的预兆全部都没有出现呢</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可能是自身犯的错误实在是太大,罪孽深重,还没有达到出现这种预兆和感觉的境界。</b>改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真正地改过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这样的感觉和预兆才可能会出现。<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另外还可能就是人在改正自身所犯的错误的时候,内心并不是真诚的。</b>想要改正自身所犯的错误的话,内心必须要是真诚的,只有真诚的内心才有可能改正自身的错误,消除自身的罪业,<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真诚的话是永远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b>所以说,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并且能够坚持改过下去,所有的人其实都能够体会到了凡先生所说的那种感觉。</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体验到了了凡先生所说的那种感觉和预兆,那也应该继续坚持着以真心一直改过下去</b>。因为出现了了凡先生所说的那些好兆头之后就不再去改过了,那就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