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晚秋落笔的文字,藏着静养时的细碎心绪,迟迟没敢分享。转眼已至立冬,风里都带了凉意,才惊觉再不发就真要“过期”了。那些与自己对话的时光、慢慢愈合的痕迹,就当作晚秋留给初冬的注脚吧,愿往后日子,温软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秋阳透过独居小屋的玻璃窗,在沙发上投下斑驳光影,恰似我从教四十载的人生路——有明亮温暖的高光时刻,亦有深浅不一的岁月褶皱。四个月前,一场意外摔伤,让我这位退休老教师猝不及防躺进病房。在西安红会医院与本地医院的数十日里,手臂与面部多处骨折,连起身都需旁人搀扶。如今宅家静养,幸得身体渐愈,却也难免生出几分伤感。原以为安逸闲适的退休生活,竟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让我停下匆忙脚步,在静卧中重读人生这本大书。那些自幼听闻的俗语老话,此刻竟如陈年佳酿,愈品愈觉醇厚深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只要落魄一次,身边的人和鬼都会现身。”从前听着只觉偏激,如今亲身经历,才懂其中的沉重与真切。摔伤初期,我卧床动弹不得,生活起居全靠儿女照料。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老友,有的第一时间提着水果赶来探望,坐在床边细细询问病情,叮嘱我安心养伤,言语间满是真切关怀;有的仅在微信里客套几句,便没了下文;更有甚者,听闻我行动不便,连平日里的寒暄都省去了,仿佛我成了避之不及的麻烦。那些曾围着我请教学习问题、逢年过节必来问候的学生,有的专程从外地赶来,握着我的手说“老师您好好养,等您康复了我再陪您下棋”,让我眼眶发热;有的却如断了线的风筝,杳无音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般人间百态,未经历者难有真切体会。从前站在讲台上,受人尊敬、被人需要,总觉得世间多是善意与真诚。如今跌落“谷底”,才看清人心的复杂。但我并未心生怨怼,反倒多了几分释然。受伤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真情假意,也让我愈发珍惜始终陪伴在侧的人。家人日夜操劳的身影,老友隔三差五的电话问候,学生们发来的暖心短信,这些真挚情感如同冬日暖阳,驱散了病榻上的孤寂与寒凉。我终于明白,人生在世,不必苛求人人皆为知己,只需守住那些在你落魄时仍愿为你驻足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活着孝顺是福气,胜过死后唱大戏。”这句话在我养伤期间,有了最深刻的体悟。我的孩子们都已年近中年,各有忙碌的工作与家庭,可自从我摔伤后,他们便轮流请假陪护。住院的日子里,儿子每日三餐准时将饭菜送到医院,帮我擦洗、按摩,生怕我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女儿则细心整理床铺、换洗衣物,变着法子逗我开心,还总给我讲外面的新鲜事。每当夜深人静,看着孩子们疲惫却依旧关切的眼神,我总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忙于工作,对父母的照料多有疏忽,留下不少遗憾,如今才真正懂得“孝顺”二字的千钧重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劫后余生,对生死话题也少了忌讳。那些死后风光大办的葬礼,再隆重也换不回父母在世时的片刻陪伴;那些墓前声泪俱下的忏悔,再动人也抵不过生前的一句问候、一杯热茶。父母在世时,多花点时间陪伴,耐心听他们唠叨几句,满足他们小小的心愿,这才是最实在的孝顺。如今我自己成了需要照料的老人,更能体会到儿女孝顺带来的温暖与安心。这种福气,无关物质衡量,是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慰藉,是岁月馈赠的最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情到处赶,落雨好借伞。”年轻时,我总觉得教书育人是本分,只需专注三尺讲台,不必过多经营人际关系。可这次摔伤,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全新认知。在本地住院期间,主治医生是我的亲戚,除了耐心治疗,还时常抽时间来病房查看,叮嘱护士细心照料;那些病房里的好几个护士,不知是否是我教过的学生,从不叫床号或名字,都亲切地称一声“李老师”;护工阿姨更是格外照顾,只因我曾帮她孩子辅导过功课,她总耐心帮我调整姿势,时时嘘寒问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人情往来,在我亟需帮助时,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其实,人情就像播撒种子,平日里多一份善意、多一次援手,等到自己遭遇难处,自然会收获他人的帮助与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相互扶持、彼此温暖。那些平日里用心维系的感情,就像为自己撑起的一把把伞,待到风雨来临,便能遮风挡雨,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走得愈发从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宁可装穷,也不要炫耀富贵。”从教多年,我见过不少因炫耀富贵而招致麻烦的人和事,自己也始终坚守低调做人的原则——不然,我怎会给自己取“你不懂山人的沉默”这样的微信名。退休后,我选择将田园生活作为晚年的一部分,常回故乡打理先人留下的老屋和田地,与老伴过着平淡日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顺遂。这次摔伤后,我更深刻体会到,富贵如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内心的安宁与踏实才是永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静卧沉思,我坚信真正的幸福,从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拥有一颗善良谦逊的心。找准自己的位置,保持低调、谦逊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真心,收获长久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躺在病床上的日子,我常常反思自己的一生。年轻时,总觉得精力充沛、能力出众,想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常常超负荷工作,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如今受伤卧床,才明白自己早已不再年轻,身体也经不起折腾。千万不敢拌到了,呛到了,这种自知,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对当下状态的清醒认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顾从教生涯,我曾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也曾为遇到的挫折沮丧不已。如今想来,那些成绩不过是努力后的自然结果,不必过分骄傲;那些挫折也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有清楚认识自己,知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在人生路上找准方向、少走弯路;唯有学会理解他人、尊重差异,才能与人为善、和谐相处。这份自知与知人,是岁月沉淀的智慧,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这句话是父母生前常对我念叨的,如今想来,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年轻时,我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对生活规划多有疏忽,直到退休后,才慢慢学会合理安排生活。这次摔伤,更让我明白计划的重要性——无论是日常的柴米油盐,还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变故,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才能从容应对。而这一切,都以健康为根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住院治疗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幸好我平日里省吃俭用、有所积蓄,才不至于陷入困境。反观身边有些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储蓄习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便手足无措。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唯有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才能在遭遇风浪时稳如泰山,在平淡日子里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种规划,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生活的负责,对未来的期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懂得珍惜。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物资丰富了,很多人却忘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铺张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我在病床上常看到,有些病人因饭菜不合口味就随意倒掉,有些家属探望时带来的水果、营养品吃不完也随手丢弃,实在令人惋惜。而我收到亲朋好友送来的物资,一点都没有浪费——因为我让大家帮着我一起分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想想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省吃俭用,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件物品。如今生活富裕了,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莫等失去才追悔莫及。珍惜粮食,是对农民劳动的尊重;珍惜物资,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珍惜身边的人,是对情感最真挚的守护。唯有懂得珍惜,才能在时光流逝中留住美好,在岁月变迁中收获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钱多腰杆硬,财大嗓门粗。”这句话揭示了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在病房里,我见过家境贫寒却乐观坚强的病人,他们虽无雄厚财力,却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用真诚笑容感染着身边的人;也见过家财万贯却飞扬跋扈的人,他们虽物质富足,却精神空虚,得不到真正的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钱固然重要,它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但金钱并非万能。躺在医院病床上才懂,健康是1,金钱不过是后面的0。彼时钱如风中落叶,为了换回生机,再多也愿挥洒,毫不心疼。原来,平时拼尽全力赚的钱,终究是给健康兜底的底气,没了健康,财富再厚也毫无意义。因为它买不来健康,也不一定能买不来真情,当健康出了问题时,更买不来内心的安宁。而且,一个人的尊严,从不是靠金钱堆砌,而是靠自身的品德与修养;一个人的话语权,也不是靠财富支撑,而是靠自身的能力与智慧。与其追求无尽财富,不如修炼内心、提升素养,做一个身体健康、精神富足、品德高尚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年难富种田翁,一年能发江湖客。”这句话反映了不同生活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也让我对人生选择有了更深思考。种田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虽难快速致富,却能收获安稳生活;江湖客敢于冒险、勇于拼搏,或许能一朝暴富,但也可能面临失败风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本就是一场选择,有人选择安稳平淡,有人选择轰轰烈烈。没有哪种选择绝对正确,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能否坚守初心。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份安稳的工作,虽无大富大贵,却在三尺讲台上实现了人生价值,收获了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如今退休摔伤,虽遭遇意外,但我依然感恩这样的人生。平淡安稳的生活,或许没有波澜壮阔的精彩,却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踏实,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之人终得善报。”这是我一生坚守的信念,也是静养中最深的感悟。从教四十载,我始终以善良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成长成才;生活中,也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如今我摔伤卧床,那些曾经受过我帮助的人,纷纷向我伸出援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善有善报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善良是一种传递,你对他人付出的善意,终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于你。积善之家,不仅能为家人带来福报,更能让善良的种子在世间生根发芽,滋养出更多美好。行善不必追求回报,因为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修行。在人生路上,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帮助,我们的世界便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月的病榻时光与三个月的居家静养,漫长而又短暂。它让我承受了身体上的痛苦,却也让我收获了心灵的成长与顿悟。那些自幼听闻的俗语老话,经过岁月沉淀与现实检验,愈发彰显出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作为一名退休老教育工作者,我曾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教书育人,如今这场意外摔伤,让我有机会将这些人生智慧重新梳理、感悟、沉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深知,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旅程,难免会遇到坎坷与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善良与真诚,懂得珍惜与感恩,保持低调与谦逊,拥有自知与明辨,便能在人生路上从容前行。秋阳依旧温暖,病房里的花香沁人心脾,我的身体也在慢慢康复。我期待着早日痊愈,带着这些深刻感悟,继续品味生活的美好,也希望能将这些人生智慧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安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无声,智慧永存。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人生信条,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生活感悟,将伴随我走过往后的每一个日子,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