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的一个周六中午,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前往浮山岭脚下的猪场边,开始了炖羊肉、打红薯窑和鸡窑的野炊活动。</p><p class="ql-block"> 炖羊肉的工作,交给了厨师和两个徒弟。我们带着红薯,来到小水库边那块已挖走红薯的狭小而长形的空地上。一部分人利用空地上的泥团砌两个窑,一部分人就在边上拾取烧窑的柴草。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男女来说,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野外打红薯窑,拾柴和砌窑都是自小就练就的劳动技能。再加上,我们这一群相聚的人,都是读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相互配合的默契,可谓天然般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挖走了红薯的地上,泥团随处可见。砌两个窑,只要选好泥团并聚拢过来,每个窑由两个人将泥团叠起来,从底部的圆形向上逐步变小,顶部形成一个穹隆状的尖形,全部围闭且泥团之间留有空隙,还在底部留出一个长约一尺半、高约一尺的口,方便往里面烧柴和添柴,这样窑就砌好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烧窑的柴能够满足需求,在安排好烧窑之人后,大家都分头在就近的山冈树下寻找干爽的木柴。因为大家距离近,我们一边工作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毫无边际的话题,时而,有人还会讲上一两个笑话。活跃的现场氛围,逗得大家都沉浸在欢快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自然而然的笑容。老同学们,自从毕业后,就再也没有了曾经在同一个班上天天聚会的时光。说不定什么时候才有聚会,这也是随缘的偶然机遇了。既然是部分同学聚会,只要时间允许,大家都乐意奔赴。相互间,能见上一面,机会是那样难得而且可贵。相互间即便谈论着不着边际的话题,老同学们也都从心里感觉到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看着泥窑的泥团从里向外越来越通红,大家的希望也在逐步靠近。特别是找柴的老同学,不停地鼓励烧窑的要加大火势,将窑的泥团尽快烧得通红。一边说着,找柴的劲头更加充足了。洗干净的红薯摆在地上,洗干净且调好味的鸡肉块,则一团团地包在锡纸里。等泥窑的泥团从里向外通红了,就可以停止添柴,而且还要尽快地将窑里的柴和火炭都掏出来,然后将红薯和鸡肉块放进窑里。</p><p class="ql-block"> 看着两个窑的泥团红色不断变深,再看看两个窑边放着的干柴还有许多,估计都能满足两个窑的需求,停下来的老同学们就在地里摆出各种各样的动作,用尽量轻快的心情等待着打窑的那一刻到来。也就是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笑声出现的次数更加频繁。这时,有人说了:“曾经同班时,从来没有过这样亲近而融洽的相处场景。”也就是说,能有如今这样相聚的场景,都是大家从学校走向社会,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成家立业,把家庭和孩子经营得有模有样后,才有的这中年时期的“放纵”相处。也只有在这个年龄阶段,才会真正体会到同学情的珍贵和随和。阅历,才能让人知道和懂得:人生的历程里,哪些感情是真挚且值得珍惜的。就同学情而言,相互间的年纪几乎相同,在大社会的经历也相似。年纪和经历都相同的人相聚在一起,那种知遇的同感,才是最能打动心灵的。</p><p class="ql-block"> 整个窑的泥团,里面都红彤彤的了,而且窑外面的泥团也有些许通红,正是打窑的时候了。大家拿着预先准备好的木棒,将两个窑里未完全燃烧的柴取出来,把窑里的火炭也耙出来,然后将锡纸包着的鸡块放进一个窑里,将红薯放进另一个窑里。随着一声“打窑”响起,早已手握棍棒的人,先在窑顶处将泥团捅进窑里,再从高到低地将烧红的泥团捅进窑里,看到窑里已没有空隙了,就挥动手里的棍棒,用力地将泥团一一打碎,碎了的泥团才能与被煨的食物紧密贴合,这样才能将窑里的食物全部焖熟。</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食物焖熟的时间里,我们的谈笑最为轻松惬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漫不着边际的话,说着说着,就闻到食物从泥堆里散发出来的香味了。随着香味越来越浓,我们的馋涎直往下咽。这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晚饭时间到了。闻着平时少吃的焖煨食物的味道,在平日的饭点时刻,每个人不但馋涎欲滴,而且胃肠也在“抗议”了。</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用棍子扒开温度极高的泥土,将红薯和鸡肉取出来。有的人馋涎太过急迫,就急忙把一包锡纸打开,然后又用手帕包着红薯快速地剥皮。美食当前,顾不上斯文的礼貌了,等过足了食物的瘾,再去谈斯文吧。正在大家狼吞虎咽时,有人及时提醒:“别吃那么多,等下我们还要吃羊肉啊!”</p><p class="ql-block"> 这一句话说出来,真的很管用,大家几乎同时住手。就在这个时候,猪场那边传来了大声的叫喊:“哎,大家赶快回来,羊肉已经做好了!”好!我们把鸡肉和红薯一起打包,就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脚步轻快地走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6年初冬的第二个周六晚上写于寒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