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班车

浊浪

<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下,站台顶棚滴着水,一滴一滴砸在脚边的水洼里。我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亮了又暗,消息栏空空如也。末班车已发出,几个字在电子屏上冷冷地挂着,像一句无情的宣判。那辆白色轿车停在不远处,尾灯红着,像是谁在暗处睁着一只眼。我没动,车也没动,仿佛我们都在等一个不会再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西装贴着身子,雨水渗进领口,冰得我打了个寒。手机攥在手里,电量只剩17%。车门开着,像是邀请,又像是催促。可我知道,这车不是来接我的。站台对面的高楼灯火通明,像一座永不打烊的城。末班车走了,城市却醒着。我站在这里,像个被遗忘的标点,停在句子的尽头,没人读完。</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站台另一头,低头看手机,和我一样。雨停了,地面湿漉漉的,映着路灯和车尾的红光,像一条条蜿蜒的血痕。我们没说话,也没抬头。那辆白车静静停着,尾灯亮着,像是在等谁上车。电子屏上的“末班车已发出”闪着微光,像一句没人回应的告别。我们都在等什么?也许只是等雨彻底停,等时光走完这一站。</p> <p class="ql-block">倒计时跳到0:03。我盯着那三个数字,心跳跟着它走。手机屏幕暗了,我没去点亮。车还在,尾灯红得刺眼。城市在远处模糊成一片光影,树影晃动,像是在摇头。0:02。我忽然想,如果现在有人从雨里跑来,车会不会等?0:01。屏幕黑了,倒计时归零。车灯熄了,世界安静了一瞬。然后,它启动,走了。像从没来过。</p> <p class="ql-block">我摘下墨镜,霓虹在眼底碎成光点。街角的灯亮着,照着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城市用光编织幻觉,让人以为每个夜晚都有归途。可我知道,有些路,走着走着就没了站台地名。</p> <p class="ql-block">大衣被风掀起一角,手提包沉甸甸的,装着没写完的稿子和半块冷掉的三明治。街灯暖黄,照不进心里。我站在这座城市的夜里,像一件过季的陈列品。高楼模糊在雨雾里,像一群沉默的巨人。它们见过多少人错过末班车?又见过多少人,根本没车可等?</p> <p class="ql-block">绿色的龙盘在虚空里,云纹缠绕,像一场古老的梦。祝福语浮在屏幕:“祝你所得皆所期,所失亦无碍。”这世界太擅长说动听的话了。可当一个人站在雨里,车走了,手机快没电,谁会在意他“所得”还是“所失”?有的人,只是想搭上那班车,回家。</p> <p class="ql-block">那道光束从天而降,照亮斑马线,像一条通往某个答案的路。可我知道,它不会带我回家。车走了,街道空了,光再亮,也只是装饰。远处车灯闪烁,像无数个我,正驶向不同的夜晚。而我在这里,是唯一静止的点。</p> <p class="ql-block">星光在夜空舞动,绿紫交织,像神来之笔。小区里的夜灯亮着,温暖得让人心酸。很多人有家可回,有灯可守。而有的人还在站台,错过了末班车,就像等一个不会再来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像一场光照的庆典。生活的仪式感,从不会邀请经常迟到的人。末班车走了,我成了夜的一部分,静止在光与暗的交界。极光转瞬会消失,城市会安静,而我会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雨夜,我站在站台,一直在等一辆永远不会再来的末班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像图片原创 :浊 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意人 :浊 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话题栏目图片设计:海之涂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评论员杨梅老师赏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欣赏佳作,音景相融,作者用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孤寂与迷茫的城市雨夜图景。用心用情勾勒出主人公在末班车离去后的落寞与彷徨。</p><p class="ql-block">巧妙的比喻信手拈来,将城市的灯火、车的尾灯、地面的水痕之景象赋予独特的情感色彩,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份被世界遗忘的孤独。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如倒计时的数字、手机的电量等,更增添了紧张与无奈的氛围。</p><p class="ql-block">作者以敏锐的感知,把生活中错过末班车这一平凡瞬间,升华为对人生归宿与等待意义的深刻思索,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