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很多艺术爱好者可能都关注了南特布列塔尼公爵城堡9月初刚结束的《神奈川冲浪里》专题展览。这幅《神奈川冲浪里》浮世绘创作于1830年,属于版画之王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 巅峰之作《富岳三十六景》(1831–1833)中的一幅,欧洲人更喜欢用《巨浪》来称呼这幅杰作 (La Grande Vague, The Great Wave)。</p> <p class="ql-block">葛饰北斋的这幅版画,让巨浪充满着排山倒海的力量,浪花细部如妖怪之手般凶恶,被大浪掀卷几乎淹没的渔船中,渔民们命悬一线苦苦挣扎,连远处的富士山都显得非常渺小… 扑面而来的是构图色彩带来的视觉震撼和让人敬畏的自然力量!充满视觉张力和话题潜力的这幅作品,被誉为1850年以来最具震撼力的日本画作,欧洲人几乎称之为日本的《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作为日本的文化艺术符号,《神奈川冲浪里》出现在新版日本护照上。今天这幅《神奈川冲浪里》作品甚至被苹果公司直接用在电脑和手机表情符号里面(🌊),其线条和颜色几乎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于浪花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神奈川冲浪里》为何能成为席卷全球的日本文化符号?她经久不衰的魅力和流量密码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尝试去理解:</p> <p class="ql-block">1, 十九世纪全球化浪潮时代背景:《神奈川冲浪里》创作的时代正值19世纪中期日本站在世界大门口,迎接着全球化浪潮给日本带来的巨变和冲击。日本为抵制基督教徒传教已实施闭关锁国两个世纪,除中国商人影响之外唯一可以接触和传播西方学术科技的只有荷兰,即所谓的“兰学”(图中阿兰陀即荷兰)。西方世界在工业革命后野心勃勃寻找新的商品倾销市场,日本便是他们的目标:图片里的小船就像当时日本一样处在全球化浪潮中,远处的富士山会永远屹立,但眼前的挑战和危险并存。</p> <p class="ql-block">2, 东西方技法和日本文化符号聚集:《神奈川冲浪里》兼具写实和写意之长,属于透视构图西式技法和日式文化元素结合的产物,这种和洋折衷能被东西方观众迅速接受和理解。而且这部作品有大和民族宗教般崇拜,充满神秘力量的富士山,日本人世代赖以生存的大海,人和自然生死存亡的搏斗,危机机遇在刹那间并存定格!可谓是:风光壮观美丽,主题引人深思,文化符号齐聚。</p> <p class="ql-block">3, 充满张力的几何构图和黄金分割:从几何构图来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画面的黄金分割带来的视觉效果。画面构图有极强的纵深感:左半部分前面的巨浪高耸入云,气势汹汹,远处静默的富士山,中间的渔船,形成了一种西方人熟悉的透视层次。汹涌大浪和远处富士山及空旷的天空,给整个画面带来了虚和实,阴和阳的平衡甚至和谐。30多名渔夫在和大海求生存作斗争的过程中,体现了生命的短暂脆弱,这种强烈对比体现了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p> <p class="ql-block">4, 视觉语言的高度感染力与辨识度:葛饰北斋曾经痴迷地创作海浪风景,所以他能用高度凝练的视觉形式将巨浪定格在了最具颠覆性的一瞬,画面充满了动势与紧张感。 浪花和渔民等细节在形式上的秩序感,符合自然之道和观众视觉惯性,因而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整体来看线条大胆,色彩醒目,构图夸张,使平面充满了感染力和辨识度。梵高曾经评论说:“北斋是通过线条和画面来表现他创作心情的。如果用惯常色彩和构图来画,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引起高度共鸣。”</p> <p class="ql-block">5, 极简和谐色彩和强烈对比效果:葛饰北斋在这幅木版画作品中仅仅使用了3种颜料5种着色,使用了9块木版体现不同层次,其中最显眼的“普鲁士蓝”颜料来自欧洲。中国水墨调配出来的黑色和灰色(远处海面的乌云),好几个层次深度的普鲁士蓝(海水,渔民,富士山),渐变的棕黄色代表了天空和船体,浪花泡沫和富士山顶皑皑积雪的颜色,则来自使用的白纸。</p> <p class="ql-block">6, 彩色印刷业的发达和日本漫画鼻祖:18世纪,日本出版业发展出彩色印刷技术。图像的可复制性促进了视觉文化的交流,印刷技术的进步也使日本商业版画业空前繁荣。得益于大众对版画的需求、出版商的广告宣传和葛饰北斋的自我宣传,《神奈川冲浪里》这幅画最终卖出了5000-10000张,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 而在《神奈川冲浪里》之前的《北斋漫画》早已漂洋过海,使得葛饰北斋在欧洲成为了日本漫画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7, “画狂老人”葛饰北斋的传奇人生:6岁开始便喜欢描画四周实物,14岁的葛饰北斋就跟随一位木雕工匠学艺,后来18岁时更是拜入画家兼版画名家胜川春章门下,50岁被雷击,60岁以后大器晚成,声名鹊起… 葛饰北斋的一生中有30多个艺名(搬过90多次家),老年以“画狂老人”自称,他从1760到1849的一生中留下了30000多件作品,包括了油画,素描,木刻版画,春画,图书插画等,可以说是个极其多产的艺术家了!值得强调的是,葛饰北斋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向日本普通人介绍《西游记》和《水浒传》并给作品配上自己的插画…</p> <p class="ql-block">8, 坚持遵从内心的葛饰北斋:这位活到老画到老的日本最著名浮世绘画家,别以为他只画神奈川风景和市井人物,其实遵从内心的美人图,肉笔画,艳本甚至春画才是他的骄傲:正如电影传记片《北斋》的描述,曾经他在完成《章鱼与海女》(蛸と海女)后坦言到,我毕生的代表作不是《富岳三十六景》,而是女人在情热欲火中的形态… 不管是否属实,但体现了画家在当时幕府高压统治下通过力量和情色主题的创作,对灵魂自由的追求,向人性和世俗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9, 对西方产生深远影响的葛饰北斋: 19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向西方的全面开放,尤其是1858年和法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对日本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日本主义”(Japonisme)成为艺术热潮!关于这幅画作被介绍到欧美西方世界的细节,绕不开法国收藏家路易-贡斯(Louis Gonse)的推波助澜。他写过一本非常全面介绍日本文化的《日本艺术》书籍,他还提到自己拥有一整套《富岳三十六景》版画,这是《神奈川冲浪里》出口欧美的最早证据。</p> <p class="ql-block">在《神奈川冲浪里》等来自东瀛的新艺术形式影响下,西方人也开始内省批判自己的文化范式。明暗对比的简化,用线条色块描摹万物,推崇自然主义,表达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与主观感受……浮世绘的一切都与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西方美术分庭抗礼,彻底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重写实的艺术观念,可以说启迪推动了现代艺术变革的进程。今天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及法国吉维尼的莫奈故居均收藏有《神奈川冲浪里》版画。</p> <p class="ql-block">10, 法国十九世纪艺术家的极力推崇:以《神奈川冲浪里》为代表的浮世绘作品当时立即在法国艺术家之间广受欢迎,极度推崇他并受他影响的有莫奈(Claude Monet),德加(Edgar Degas)和图卢兹-洛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和版画家亨利-里维耶Henri Rivière的埃菲尔铁塔和布列塔尼浪花作品找到了灵感,克洛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905年的作曲出版物封面就大胆地使用了这幅《巨浪》,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Camille Claudel)的作品主题也直接来自葛饰北斋,甚至梵高的星空都能看到《巨浪》涌动的痕迹。(丝毫没有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南特布列塔尼公爵城堡信息:</p><p class="ql-block">Château des ducs de Bretagne</p><p class="ql-block">Musée d’histoire de Nantes</p><p class="ql-block">4, place Marc Elder 44 000 Nantes</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神奈川冲浪里》特展回顾:</p><p class="ql-block">www.chateaunantes.fr/expositions/exposition-hokus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