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贵州安顺 ‍———2025年夏

韩光玲

<p class="ql-block">站在两尊石雕之间,我仿佛被拉进了一个古老的故事里。老人手持物件,孩童仰头望着他,而我正站在他们中间,像是一段未完对话的倾听者。夏日的风从安顺的巷口吹来,带着山间特有的凉意,拂过我的蓝T恤,也拂动了石像前那片绿意。这不像是旅游,倒像是误入了一幅活着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青石小巷,眼前豁然开朗——龙纹盘踞的屋檐下,一位戴着帽子的当地人正朝我挥手。那笑容坦荡得如同这晴空,没有一丝遮掩。我停下脚步,回望这座静谧的小镇,传统建筑错落有致,行人三三两两,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原来避暑不只是逃离炎热,更是走进一种从容的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走进现代展馆,一尊金色巨龙在幽蓝灯光中盘旋升腾,被玻璃罩封存,却仍透出腾跃之势。一个穿白T恤的男孩仰头凝视,眼神亮得像星子落进了山涧。我也驻足良久,忽然明白:安顺的夏天,不只是清凉的风,还有文化在血脉里燃烧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蜿蜒向前,尽头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古街市井,行人如织,屋檐翘角勾着云影。一个小男孩戴着绿帽子站在画前,脚边拖鞋微歪,像是刚从画里走出来。我轻轻走过他身旁,听见自己脚步与壁画中虚幻人声重叠,恍惚间,分不清谁是过客,谁是旧梦。</p> <p class="ql-block">竹帘轻摇,霓虹灯牌上“安顺”二字泛着柔和的光。卡通人物倚墙而坐,穿的是屯堡人的衣裳,神情却俏皮得很。一个戴蓝黄帽子的小男孩舔着冰淇淋,笑得毫无防备。那一刻,传统与童趣悄然融合,像山泉流进溪涧,自然又欢畅。</p> <p class="ql-block">石阶上坐着一家人,木门斑驳,爬满岁月痕迹。女人微笑,孩子依偎,老人手中提着布包,像是刚从集市归来。他们不说一句话,却把“家”这个字写得温润如玉。我坐在不远处的阴凉里,听着蝉鸣与风声,忽然觉得,这才是夏天最该有的模样——不疾不徐,有笑有光。</p> <p class="ql-block">主题公园门口,红灯笼高挂,一家三口在雕塑前合影。孩子蹦跳着比出剪刀手,父母笑着调整相机角度。绿树成荫,建筑飞檐翘角,带着地方独有的韵味。这样的画面,没有刻意安排,却最打动人心——原来幸福,就是一家人共度一个清凉的午后。</p> <p class="ql-block">花溪的水声潺潺,黔灵山的猕猴在林间跳跃,鼓楼下芦笙悠扬,吹的是苗家的心事,也是这片土地的呼吸。而在机场大厅,那座巨大的习酒瓶雕塑静静矗立,黑瓶金顶,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它不只是地标,更像是贵州热情的象征——哪怕旅程结束,回望时,依然能看见那束光,照亮归途。</p> <p class="ql-block">一个戴黄帽子的小男孩站在古街转角,手里攥着快融化的绿色冰淇淋,嘴角还沾着一点绿渍。他咧嘴一笑,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我忍不住也买了一个,咬一口,甜凉沁心。这大概就是安顺的夏天:不靠空调续命,而是用一口冰淇淋、一阵山风、一抹笑容,就把燥热轻轻吹散。</p> <p class="ql-block">桌前的孩子托着腮,眉头微皱,作业本摊开,笔停在半空。窗帘半掩,光斜斜地洒在纸上。他不是在逃避,而是在思考。这安静的一刻,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的夏天——也有这样的午后,闷热中藏着专注,困惑里孕育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