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之旅:长老峰缆车🚡~阴元石游船~水上丹霞~阳元石~双乳峰~九九天梯……

雪花❄️飘飘(拒绝收花)

<p class="ql-block">长老峰在暮色中静默矗立,云层低垂,夕阳的余晖如熔金般洒落在赤红的岩壁上,仿佛整座山都被点燃了。几株竹影在风中轻轻摇曳,剪影勾勒出大地的轮廓,像一首未完成的诗。我站在山脚仰望,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不是因为壮丽,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宁静,悄然落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秋意正浓时,与协会的友友们相约丹霞山,赴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徒步之约。清晨薄雾轻笼,我们齐聚丹霞山博物馆,在“第二届广东省‘丹霞杯’职工徒步活动”的旗帜下整装待发。橙色的运动服在微凉的晨风中格外醒目,胸前的号码牌轻轻晃动,像一枚枚即将被时间盖章的凭证。有人高举着“飞鸟俱乐部”的红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向群山宣告我们的到来。这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挑战,更像是一场与岭南山水、百年精神的无声对话——脚步未动,心已远行。</p> <p class="ql-block">“凝聚百年奋进力量,点燃十五运激情”,横幅上的字句在风中飘扬,也在我心头回响。从河源到梅州,从惠州到汕尾,一座座城市的名字被写在起点的宣传牌上,像一串串并肩前行的脚印。我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却因同样的热爱汇聚于此。徒步不是竞技,而是一种集体的奔赴,是对健康生活最朴素的向往,也是对团队精神最真实的致敬。站在这片红土地上,我忽然觉得,所谓奋进,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冲刺,也可以是稳稳当当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踏上步道,天色阴沉,却丝毫未减热情。自博物馆出发,一路穿行于阴元石幽谷,山势渐起,林木深邃。再往上,阳元石拔地而起,如利剑刺破云层,令人屏息。据《徐霞客游记》所载,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亲眼所见,方知文字尚不足以描其万一。赤壁丹崖层层叠叠,像是大地翻动的书页,每一道褶皱都藏着亿万年的地质私语。我们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踏在时间的脊背上。</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的岩壁夹道而立,头顶只余一线青天,阳光斜斜地切进来,像一把金刃划开幽暗。脚步踩在湿滑的石阶上,回声在谷中轻轻荡开,仿佛整座山都在低语。身边有人轻声说:“这像是大地的裂缝,也是通往秘境的门。”我抬头望着那窄窄的天空,忽然觉得,人这一生,不也常在逼仄中寻找光亮?而此刻,我们正一步步走向那束光。</p> <p class="ql-block">山道蜿蜒,脚步不停。橙衣的身影在绿意中穿行,像一串跃动的音符。前方有人举起双手欢呼,仿佛已把疲惫甩在身后。岩壁高耸,藤蔓垂落,阳光斑驳地洒在石阶上,映出我们前行的剪影。这不只是一场行走,更像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用脚步叩问大地,用呼吸回应山风。每一步都带着重量,也带着期待。</p> <p class="ql-block">穿过幽谷,眼前豁然开朗。一对男女并肩站在狭窄的峡谷出口,男子拄着登山杖,女子抬手指向远方,他们的背影被阳光勾出一道金边。前方,岩壁高耸,溪水潺潺,绿意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刻,我仿佛也站在了他们身后,一同望向那片被群山环抱的天地——不是征服,而是被接纳。</p> <p class="ql-block">水上丹霞不仅是交通纽带,更是解锁丹霞山美学密码的钥匙——碧水倒映赤峰,方知“万古丹霞冠岭南”真意。湖面如镜,山影倒悬,仿佛天地在此刻达成某种默契。我坐在木平台上,脚边是轻轻拍岸的水纹,远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水墨画里未落笔的留白。那一刻,行走的节奏慢了下来,心却走得更远。水不言,山不语,可它们用最静的方式,诉说着最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行至观景台,一座红色的框景赫然入目,“中国国家地理”与“I Love 丹霞山”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站进去,仿佛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长卷。有人在这里拍照,有人静默伫立,而我只觉得,这框住的不只是风景,更是我们心中对自然最纯粹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双乳峰在灰白的天幕下静静矗立,两座圆润的山峰并肩而立,不争不抢,却自有其庄严。它们不像阳元石那般锋芒毕露,也不似阴元石那般幽深隐秘,却以最温柔的姿态,诉说着大地的丰饶与包容。有人笑说这是“大地的乳房”,我却觉得,它更像是一种母性的象征——沉默、宽厚,滋养万物而不言。</p> <p class="ql-block">岩石表面爬满苔藓,岁月在它身上刻下斑驳的痕迹,而旁边的树木却生机盎然,枝叶交错,光影斑驳。我伸手轻触岩壁,指尖传来粗粝的触感,仿佛摸到了时间的皮肤。这山不说话,却用它的存在告诉我们:刚与柔、生与寂、动与静,从来不是对立,而是共生。就像阴元石与阳元石,一阴一阳,一藏一显,构成了这片土地最原始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一位男子站在巨岩旁,手扶栏杆仰望,身影渺小却坚定。我站在不远处,也抬头望去——那岩石如天外飞来,孤傲地悬于山腰,仿佛随时会坠落,却又亿万年不动。我们都在仰望,不只是山,更是某种超越日常的力量。徒步至此,身体已疲惫,心却愈发清明:原来人需要这样的时刻,站在自然面前,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途中偶遇一块巨岩,石面刻着鲜红的“细美寨”二字,笔力遒劲,仿佛是大自然亲自题写的评语。几位游客正站在石前合影,有人伸手轻触岩壁,像是在与山对话。我也驻足片刻,指尖拂过粗糙的表面,感受到一种粗粝却真实的温度。这山不说话,却用它的巍峨与沧桑教会人谦卑。我们不过是它漫长岁月中的一瞬过客,但正是这一瞬的行走,让平凡的生命也有了被风景照亮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九九天梯,险峻得让人屏住呼吸。石阶窄而陡,几乎垂直向上,嵌在峭壁之间,像一条通往天际的绳梯。踩上去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脚底贴着石面,手紧握护栏,生怕一个晃神就滑落下去。山风从谷底吹来,带着湿气和凉意,也送来前方同伴的鼓励声:“快到了!”“再撑一下!”我低头喘气,汗水滑进眼角,辣得生疼,可心里却莫名踏实——原来有人在前面领路,有人在身后跟随,这种并肩前行的感觉,比登顶更让人安心。</p> <p class="ql-block">终于爬完最后一级,回望来路,整条天梯如丝线般悬在山间,藏在云雾里。刚才还令人胆寒的阶梯,此刻竟显得如此壮美。我站在高处,胸口起伏,却忍不住笑了——原来我也能走完这么难的一段路。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运气,就是一步一步,咬着牙,喘着气,愣是走了上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厉害,不过是坚持到了别人想放弃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最惊心处莫过于九九天梯。石阶陡峭,近乎垂直,一级接一级直插云雾之中。攀爬时气喘如鼓,双腿发沉,可抬头看见前方同伴的背影仍在坚定前行,便又有了力气。有人笑着喊“快到了”,有人喘着说“再坚持一下”,笑声和喘息交织在一起,竟成了山中最动听的伴奏。登顶回望,群山如浪,云海翻涌,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风吹散,只留下一种难以言说的酣畅。原来,最美的风景不在终点,而在咬牙坚持的每一步里。</p> <p class="ql-block">登上拜阳山,视野豁然开阔。远处的阴元石隐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位沉思的哲人;而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