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大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72689</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4日,骑行环国公路G228东南沿海景观大道之旅行第84天,进入江苏省境内第10天。进入苏州市第6天,在南通市第2天,来到江苏南京市第4天。今天骑游南京市江宁区,探秘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p><p class="ql-block">南京牛首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集自然风光、佛教文化、历史遗迹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特色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素有“春牛首”之美誉,以佛顶宫、佛顶塔等标志性建筑和深厚禅宗文化闻名。</p><p class="ql-block">牛首山距南京中华门约1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242.9米,属宁镇山脉西段南支的低山丘陵。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超82%,负氧离子浓度高,植物种类达618种,包括南京椴等珍稀物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文化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佛教圣地:唐代法融禅师创立牛头禅宗,与五台山、峨眉山并称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2015年佛顶骨舍利供奉于此,成为全球唯一供奉地。</p><p class="ql-block">历史遗迹:东晋时期因双峰对峙得名“天阙山”;南宋岳飞在此设伏抗金,保留200米故垒遗址;明代郑和墓及南唐二陵等遗迹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要景点与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佛顶宫:深坑建筑,供奉佛顶骨舍利,获建筑鲁班奖。</p><p class="ql-block">佛顶塔:高88米仿唐式塔,登顶可览全景。</p><p class="ql-block">佛顶寺:仿唐风格伽蓝七堂制寺院。</p><p class="ql-block">其他景点:岳飞抗金故垒、郑和文化园、弘觉寺塔(南京最古老砖塔)、桃花溪及隐龙湖等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文化特色:融合禅修、艺术与生态,定期举办佛教文化活动,如元旦敲钟祈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山名由来,牛首山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故民间又称为牛头山。牛首山也叫天阙山,天阙路也由此命名。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王导请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佛教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牛首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作为唐贞观年间由“东夏之达摩”法融禅师创立的“牛头禅”之开教处与发祥地,牛首山唐代即与西北之清凉(今山西五台山)、西南之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因“文殊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牛首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冬官,与山西五台山同为文殊菩萨道场。</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文物、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界尊崇仰止的至高圣物—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同日开园运营。</p> 十牛图颂 <p class="ql-block">南京牛首山《十牛图颂》壁画以禅宗修行心路历程为核心,通过“牧牛”隐喻调伏心性、开悟自性的过程,象征修行者从迷失本性到回归佛性的十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核心寓意——</span></p><p class="ql-block">牛象征佛性与自性:牛代表修行者本具的清净心性,调伏心牛即调伏妄念,回归本真。 </p><p class="ql-block">十牛图颂的十个阶段——</p><p class="ql-block">寻牛:迷失本性,需通过修行寻回自性。 </p><p class="ql-block">见迹:依经典、师教渐悟修行方法。 </p><p class="ql-block">见牛:发现本具佛性,如水中盐味般隐现。 </p><p class="ql-block">得牛:调伏心性,掌控妄念。 </p><p class="ql-block">牧牛:持续修行,保持觉知。 </p><p class="ql-block">骑牛归家:开悟自性,回归本源。 </p><p class="ql-block">忘牛存人:超越对立,以平常心处世。 </p><p class="ql-block">人牛俱忘:彻底解脱,无分别心。 </p><p class="ql-block">返本还源:回归佛性本源。 </p><p class="ql-block">入鄽垂手:入世度化众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象征手法——</span></p><p class="ql-block">牧人与牛的互动:牧人象征修行者,牛象征心性,驯牛过程隐喻调伏妄念、开悟自性的修行路径。 </p><p class="ql-block">艺术表现:壁画通过浮雕与绘画结合,将抽象修行过程具象化,便于观者直观理解禅宗思想。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化关联——</span></p><p class="ql-block">与《信心铭》《证道歌》并称“四部录”,是禅宗重要经典。 </p><p class="ql-block">南宋廓庵禅师版本流传最广,南京牛首山壁画即基于此。</p> 牛首山佛顶寺 <p class="ql-block">佛顶寺 ——</p><p class="ql-block">佛顶寺是牛首山一期工程的三大文化项目之一,是护持佛顶骨舍利僧团的弘法道场。佛顶寺占地面积为2.3万平方米。整体建筑群依山造势,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既朴实自然,又庄重大气。佛殿按照传统的伽蓝七堂之制,以中轴线贯穿对称布局,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法堂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佛顶寺坐落于牛首山主峰西南侧,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35.6亩(约2373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49平方米。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牛头禅宗的发祥地,佛顶寺作为文化旅游区的重要节点,与佛顶宫、佛顶塔共同构成“佛顶圣境”,长期安奉世界佛教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筑风格与布局——</span></p><p class="ql-block">寺院整体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以中轴线贯穿对称布局,严格遵循禅宗伽蓝七堂制度,分为礼佛区、弘法区、斋堂区、僧寮区和茶苑区五大功能区域。其中弘法区的禅堂可容纳200-300人禅修,建筑群依山势起伏,青砖黛瓦间体现古朴庄重的禅意氛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化意义与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佛顶骨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佛顶寺不仅是佛教文化展示中心,还承担禅修、讲经等宗教活动。其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初年(原名佛窟寺),历经兴废后于2012年重建,2015年竣工,名称源于供奉的佛顶舍利,象征“佛顶重光,昌明中外”的文化传承。</p> 牛首山佛顶宫 <p class="ql-block">佛顶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内。佛顶长220米,宽1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佛顶宫属于深坑建筑,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之所,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共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寓意为外供养与内供养,大穹顶长度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p><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本身,佛顶宫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游客可以近距离瞻仰佛涅槃的卧像,感受佛教“涅槃”的深意;走进禅境大观,参悟佛祖一生的故事等体验。佛顶宫不仅是一个艺术殿堂,还是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弘扬和展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景观遗迹——</span></p><p class="ql-block">佛顶宫 佛顶宫是国内首个建立在废弃矿坑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供奉着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佛顶宫坐落在牛首山西峰的位置,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部分。佛顶宫内部空间共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由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三大空间构成。</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珍藏佛顶骨舍利的场所,还是一座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和博物馆型的文化旅游空间。2017年,佛顶宫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莲花宝座——</span></p><p class="ql-block">小穹顶基座为莲花宝座造型,整个莲花宝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56座飞天菩提门,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门如意柱组成,与小穹顶摩尼宝珠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p> 千佛舍利大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舍利大殿——</span></p><p class="ql-block">在佛顶宫地下5层的舍利大殿,矗立着一座高达</p><p class="ql-block">21.8米的舍利大塔,每逢重大节日,佛顶骨舍利将从最底层的藏宫迎请到舍利大塔,供市民瞻礼。塔通体为青铜铸胎锻造,并运用鎏金、水晶、琉璃、宝石等佛教“七宝”进行镶嵌,这座塔集合了青铜、鎏金、掐丝珐琅、雕塑、錾刻等数十种传统工艺。塔身的蓝色覆钵部分整体采用掐丝珐琅工艺,中国掐丝珐琅艺术品最大高度只能达到1米,而舍利大塔掐丝珐琅部分高达2.8米,是国内外高度最大、工艺最复杂的大塔。</p> <p class="ql-block">在高达26米的舍利大殿天幕屋顶之上,精心绘制着四幅绚烂多彩的佛国世界彩绘;而环绕着庄严的舍利大塔,则矗立着四座高达1.2米的玉雕佛像,它们是由一整块重达25吨的珍稀白玉巧妙分割并精雕细琢而成,步入佛顶宫,映入眼帘的是超过200篇经文与楹联,以及110幅宏大气派的美术作品,此外,还珍藏着众多罕见的木雕、石雕、铜雕与漆画杰作;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佛顶宫内小穹顶下方,56座飞天菩提门巧妙汇聚成莲花宝座,彼此映照,深刻诠释着“莲花托珍宝”的神圣寓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舍利大塔——</span></p><p class="ql-block">舍利大塔高21.8米,以锡青铜铸胎锻造,表面鎏金,集合了铜雕、錾刻、掐丝珐琅、宝石镶嵌等技艺,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金林带领400多名工艺美术师历时两年完成。大塔精美绝伦,是可以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舍利大塔融合了中式建筑的斗拱、倒立须弥山、印度塔的覆钵和阿育王塔的塔基,风格新颖独特。水晶的摩尼宝珠、掐丝珐琅的覆钵和4尊玉雕的波罗蜜菩萨等,都是顶级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禅境大观——</span></p><p class="ql-block">禅境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建筑总高为46.5米,内部净高约 38米,空间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呈椭圆形,禅境大观的核心是禅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佛出生的禅境花园、成道的禅境花园和中间的莲花剧场,共同表现了佛祖一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舍利藏宫——</span></p><p class="ql-block">舍利藏宫位于地下44米处,藏宫的中心区域属于宗教场所,称为藏宫大殿,佛顶骨舍利将长期供奉在藏宫大殿内。舍利藏宫以暗色调为主,营造庄重、神秘的氛围,长廊长66米,根据六波罗密的供养内涵布局,六波罗蜜是菩萨的六种行为,分别为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诸圣舍利记——</span></p><p class="ql-block">诸圣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火中茶毗而得,供奉于曼陀罗坛城,坚固异常,金刚不坏,是留给后人的珍贵圣物。盛世佛缘,经由牛首山文化团队联合佛教界,向南京文物管理部门申请。于2016年2月4日,隆重迎请供奉于佛顶寺新建地宫,供有缘人瞻仰礼拜。</p><p class="ql-block">北宋1010年,诸圣舍利由高僧们共同鉴证,报皇家钦定,与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同时瘗藏于长干寺地宫之中。时维2008年,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挖掘中,发现北宋长干寺佛祖真身舍利塔地宫历史遗迹。据出土的《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涵记》碑文记载地宫中瘗藏三种舍利: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p><p class="ql-block">于长干寺地宫出土时的诸圣舍利,被瘗藏于铁函的丝袋之中,形如米粒,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晶莹剔透、色泽明亮,数量多达</p><p class="ql-block">3298枚,已分供多处寺院。</p><p class="ql-block">《金光明经》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由此可知,戒定慧是成就舍利的根本,不犯轨则,持戒精严,禅定智慧,方能得此殊胜成就。</p><p class="ql-block">恭敬供养舍利,能令智慧日开,一日一拜,皆可获福无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佛廊——</span></p><p class="ql-block">万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层构成,地下第三层重点表现中国佛教文化,有两条经文偈语走廊和十六幅绢裱工笔画。地下第四层展现印度佛教文化,环廊内设有二十诸天,以及七面表现印度佛教教义故事漆画,进入地下五层,其主题为佛陀本生与舍利文化,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多媒体视频、十幅贤劫十六尊瓷板画,以及八大灵塔和相关实物展陈。</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p><p class="ql-block">千佛殿以红色、黄色和暗金色为主色调,整个千佛殿空间呈穹窿状,平面为椭圆形,千佛殿外圈有万佛廊,万佛廊在空间上涵括了地下三层,千佛殿依照华藏世界的五方五佛来布局,以代表金刚界大日如来的舍利圣塔为中心,加之圣塔上的四波罗蜜菩萨、对称于环廊四周的四方佛、慧门十六尊菩萨、四摄菩萨和八内外供养菩萨,立体呈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的神圣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小穹顶——</span></p><p class="ql-block">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共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大穹顶长度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p> 佛顶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佛顶塔—— </span></p><p class="ql-block">佛顶塔高88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面积约5065平方米,</span>9层4面,以仿唐式建筑风格呈现,尽显唐风古韵。塔的1层到7层主要以壁画形式呈现丰富的佛教故事;塔的第8层安置了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每年元旦、春节会在这里举行敲钟祈福仪式;第9层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佛。</p><p class="ql-block">佛顶塔与东峰弘觉寺塔呼应,重现牛首山“双塔”历史格局。其设计体现唐代建筑古韵,是佛顶圣境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内部与功能——</p><p class="ql-block">楼层布局:1-7层以壁画展示佛教故事;第八层安置全铜铸佛顶金刚钟,刻有《金刚经》全文;第九层如来殿供奉毗卢遮那佛坐像。</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作为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与佛顶寺、佛顶宫共同构成佛教文化景观,象征“佛顶重光”的宗教传承。</p> <p class="ql-block">双峰经过蜿蜒的山道攀登到西峰,可以远远地看到佛顶宫的金色圆顶在一片绿色中闪闪发光,从更远的地方眺望,宛如从西峰矿坑内“长出”的佛顶宫和牛首山东峰相互呼应。</p><p class="ql-block">双塔西峰新建的佛顶塔庄严耸立,东峰弘觉寺塔穿越900年依旧雄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头禅文化园 ——</span></p><p class="ql-block">牛头禅文化园立于牛首山东峰之上,当年法融禅师日夜参修,创立牛头禅宗,园中有一尊法融的雕像和牛头禅文化展示馆。牛头禅文化园的核心是弘觉寺塔,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据《唐书》记载,唐代宗李豫梦感牛首山辟支佛来见,醒来后命太子李适修建了弘觉寺塔。明正统年间重修,因始建于唐代,又被称为唐塔。1956年在弘觉寺塔的地宫里出土了鎏金喇嘛塔、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国家一级文物,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2002年,弘觉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