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三角奋斗的故事》——从赣南红土到钱塘潮涌:一名老兵的长三角四十年

春正之声

<p class="ql-block">美篇号:7324759</p><p class="ql-block">昵 称: 春正之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聚力长三角 共筑信丰梦</b></p><p class="ql-block"><b>谨以此文献给即将成立的长三角信丰县商会。</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十岁的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赣南红土到钱塘潮涌:一名老兵的长三角四十年</b></p><p class="ql-block">我叫邱春生。我的故事其实也很平凡。始于1979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十九岁,从江西信丰的赣南红土出发,像一颗被命运投掷的石子,在湘赣浙的版图上跳跃了四天三夜,最终,落在了杭州城站熹微的晨光里。从此,我的人生便与这片长三角的热土紧密相连,一晃,已是四十余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初见:沙尘飞扬中的青春启航</b></p><p class="ql-block">那是我与杭州的初见,也是我与长三角的初见。雾气还未散尽,我们一大群新兵,登上了军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杭州城站出发,前往中村。</span>车轮碾过沙石路,卷起的漫天黄尘,成了我对这片土地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车窗外,六和塔静默矗立,转塘的景致飞速掠过,我们一路向着中村营区的灯光球场驶去。天色,仿佛在我们抵达的那一刻,才真正亮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陆一军一师,是贺龙元帅创建的英雄部队,这份荣誉感让我热血沸腾。为了心中从小就有的“那一抹红”——那对军装的向往,那对帽徽领章的憧憬,我拼尽全力。新兵训练不到半年,我便成为特等炮手;为了提升自己,我利用任连队文书的机会,在兵器库的灯光下苦读复习,连续三次参加部队高考,终于在1982年叩开了南京陆军学校的大门。那段岁月,汗水与梦想交织,是我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4.7一1985.6参加云南老山对越作战的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淬炼:战火与洪流中的使命担当</b></p><p class="ql-block">军校毕业后,我回到了杭州,被分配到留下镇的炮兵团。我的岗位是连队司务长,一个看似平凡却关乎战斗力的“后方”岗位。我未曾想到,这个岗位会让我在长三角之外的战场上,经受最严峻的考验。</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我随部队奔赴云南老山前线。战前训练中,我带领炊事班摸索出的野战烧煤经验,迅速在全师推广,不仅为前线节省了数十万元燃料费,更减少了炊烟暴露的风险,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我带领炊事班的战友们,从采购、制作到冒着生命危险前送热食,夜以继日地忙碌,确保了整个连队在枪林弹雨中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热饭热汤。记忆最深的是1985年4月25日,我们遭遇了敌人的炮袭,我凭着在战火中磨炼出的本能,机智指挥全班隐蔽,最终安然无恙。战后,我们连队的后勤保障经验被编入《步兵第一师对越作战后勤管理经验汇编》。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真谛。</p><p class="ql-block">1985年7月,我随部队撤回杭州营区,来不及抚去战场的尘埃,也许是我在参战中的出色表现,在司务长队伍中,我首个被调至团后勤处工作,便投身到更广阔的团、师后勤保障工作之中。在师后勤部军需科,我一干就是十来年。为了让战友们吃得好、不浪费,我为全师制定了《每周计价食谱》,创办团办粮站,改造“老虎灶”……这些源自一线的不断创新,不仅让我所在的师多次被评为生产生活管理先进单位,一些经验和做法更在全军推广。多年来,我主管着全师的军粮、燃料等给养物资供应,经手的物资数额不知其数,但我始终坚守着清正廉洁的底线。</p><p class="ql-block">奋斗的坐标,总是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闪耀。1996年,我随部队赴福建连江参加对台军事演习;1998年8月,九江长江大堤决口,我代表师后勤部随师前进指挥所,星夜兼程从杭州驰援,第一时间投入后勤保障,确保了数千名抗洪官兵在与滔天洪水的搏斗中能吃饱吃好,一干就是40多天。从守护边疆到捍卫海疆,再到抗击天灾,“大事面前必有步兵第一师”的信念,早已融入我的血脉。而这一切奋斗的起点与归宿,都在杭州,都在我扎根的长三角地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6年2月福建连江对台重大军事演习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8年8月在九江长江抗洪抢险的大堤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转型:从钢枪到笔墨的赤子之心</b></p><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我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军装,转业进入杭州日报社,开启了人生的第二个二十年。从手握钢枪到服务地方,我的战场变了,但军人的本色未改。</p><p class="ql-block">在报社行政处,继续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岗位不同,但那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作风一脉相承。曾经分管过数亿元的房产管理工作,能够做到周密计划,严格核算,坚持做到不漏收、不少收。我年年都能坦然面对上级的审计,做到清正廉洁,尽职尽责。我深知,无论是为战友提供一碗热饭,还是为单位管好一分一厘的家当,都是建设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杭州,这座我以青春守护的城市,如今我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它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望:潮涌之城的温暖回响</b></p><p class="ql-block">2020年,我光荣退休。如今,我常常会想起1979年那个清晨,那一路飞扬的尘土。它早已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所覆盖,就像那个青涩的赣南少年,也被岁月染上了风霜。但我知道,那段路,那个人,那份激情,从未走远。</p><p class="ql-block">四十余载,我见证了杭州从一座江南古城跃升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日新月异,也亲身参与了长三角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我的前半生,是用钢枪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忠诚,淬炼出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意志;后半生,是用实干和担当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从赣南到杭州,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身份和岗位,不变的是心中那抹永不褪色的“红”。它是我与杭州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联结,是我在长三角奋斗故事里,最深沉、最响亮的回响。这片土地,承载了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荣光,我为自己是它发展历程中的一名奋斗者而感到无上的自豪与光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10月重返老山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daem6pe" target="_blank">41年前,我获得了特等炮手证书</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vlkmzv" target="_blank">战地炊烟映丹心——榴弹炮一营以出色的后勤保障助力老山防御作战荣立集体一等功纪实</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谢谢您的分享与正能量的转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