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里的千年故事 诸葛亮的忠与智

天天好心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来到这种历史厚重的地方 我都需要饿补一下,才更有意义。这次也只能浅薄做了一些了解😉武侯祠是怎么从墓地到祠堂,藏了千年三国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插曲:在2008年5月6日我从成都刚返回家不久,12号就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虽侥幸躲过一劫,但每当想起那些遇难同胞,心中便满是悲痛与惋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来逛武侯祠只顾着看风景、聊三国剧情,这次补了补它的历史,才发现这地方远比想象中有意义呀!每一块碑、每一座殿都藏着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武侯祠不是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也不是一次性建好的。它最早是诸葛亮的墓地,也就是“武侯墓”,建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朝廷按照他“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的遗愿,在定军山为他修建了简单的陵墓,这是武侯祠的“雏形”。而我们现在常去的成都武侯祠,其实是后来合并扩建的——最初成都只有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到了明朝初年,朝廷下令将汉昭烈庙与旁边的武侯祠合并,形成了“君臣合祀”的格局,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的,也成了武侯祠的最大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逛武侯祠,我才搞懂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明明门头挂的是“汉昭烈庙”,大家却都叫它武侯祠。原来最早成都只有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诸葛亮的武侯祠是后来在旁边单独建的,两者互不干扰。到了明朝初年,朝廷把它们合并成了“前庙后祠”的格局,前面主殿供刘备,后面才是供诸葛亮的武侯祠,以此彰显君臣同心。虽然官方匾额一直是“汉昭烈庙”,但诸葛亮的名气实在太大,老百姓都习惯叫武侯祠,这称呼就一代代传了下来,我们现在也只能在大门侧面的内看到标注“武侯祠”的水泥做的的小牌子了。我当时不太明白 所以拍了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图片最左侧 水泥镶的 就是武侯祠三个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还了解到:武侯祠的破坏和重建;千年下来,武侯祠也经历过不少风雨。历史上主要的破坏集中在战乱和自然灾害:比如明末清初的战乱,让祠内不少建筑损毁严重;后来的地震、洪水也对部分殿宇、碑刻造成了破坏。但因为诸葛亮在后人心中的地位极高,每次被毁后,朝廷或民间都会主动组织重建、修缮——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修缮是在20世纪80年代,对大殿、园林等区域进行了全面维护,才让我们今天能看到这样完整、古朴的武侯祠。</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刘备:汉昭烈庙的正殿供奉着刘备塑像,旁边还有他的孙子刘谌的塑像(因拒绝投降而殉国,被后人敬重),殿内的匾额、楹联大多歌颂刘备的仁德与蜀汉基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关羽因在家乡杀了恶霸,被迫流亡江湖多年,性格忠义勇猛。他路过涿郡时看到招兵榜文,想投身军旅建功立业,与刘备、张飞交谈后,被二人的志向打动, 决定结伴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飞家境殷实,且为人豪爽,主动提议在自家后院的桃园中结拜为兄弟。三人备齐香烛、乌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跪拜天地,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约定共扶汉室、同甘共苦,最终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诸葛亮:作为核心,“武侯祠大殿”,供奉他的塑像,还有他的《出师表》石刻、相关文物,纪念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诸葛亮助刘备促成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建立蜀汉政权,被任命为丞相。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全力辅佐刘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享年五十四岁。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再回想当时逛武侯祠的场景,看着那些历经修复的建筑和塑像,更能感受到三国历史的厚重,也明白为什么这里能被一代代人守护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逛武侯祠,不仅沉浸式感受了</b><span style="font-size:20px;">厚重的历史底蕴,还有</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古色古香的氛围,更深入了解了三国历史和诸葛亮等人物的故事,收获满满。上次来没留照片很遗憾,这次特意用形式美篇记录下来,以后随时翻看,能常回忆起这段旅程,也能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