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学之光 《开课》照亮创作之路</p><p class="ql-block"> 蒋淑英</p><p class="ql-block">回首 2019 年,我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开课》系列讲堂,共计 18 堂精彩纷呈的文学课。这一系列课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知识与技巧的悉心传授,更是一场传承文学精神、培育文学人才的接力。</p><p class="ql-block"> 早在 1998 年至 2017 年,我有幸聆听众多名家大师的教诲,并用心记录、整理他们的精彩内容与独到见解。作为这些宝贵课程的聆听者,我收获颇丰。如今,我已成为一名中国作家,出版了 17 部文学著作。我热切地希望将这些珍贵资料与自身的深刻体会,分享给更多人,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文学领域的爱好者和莘莘学子。</p><p class="ql-block">文学,是人类灵魂的栖息之所,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在当今社会,文学的力量愈发彰显,它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推动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通过这 18 堂文学课,我们怀揣着美好的愿景,将文学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让更多人领略文学的迷人魅力。同时,我们也期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学传统,培育更多富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文学人才。</p><p class="ql-block">在这 18 堂课中,第一堂课和第三堂课由恩师杨秀石先生精彩开讲。杨先生在文学领域造诣精深,他围绕小小说和中篇小说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小小说篇幅虽短,却似精巧的微雕,需在有限文字中蕴含深刻内涵;中篇小说则更能展现故事的丰富层次与复杂情节。杨先生的讲解,如同一盏明灯,为学员们照亮了小说创作的前行之路。</p><p class="ql-block">第四堂课,中国著名作家何申登上讲台,聚焦中篇小说。何申先生凭借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在文学界声名远扬。他的分享,让学员们得以深入了解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与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第五堂至第六堂课,中国著名作家赵力群带来长篇小说的精彩讲座。长篇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鸿篇巨制,要求作者具备宏大的叙事架构与深厚的文学功底。赵力群先生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为学员们剖析长篇小说创作的难点与要点,让学员们领略到长篇小说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第七堂课,人民文学著名诗人杨兆祥带来写作基本功的讲解。写作基本功是文学创作的基石,涵盖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素材积累等多个方面。杨兆祥先生的讲座,助力学员们夯实基础,为日后创作筑牢根基。</p><p class="ql-block">第八堂课,人民文学著名诗人张志明聚焦创作,分享他在诗歌创作中的感悟与经验。诗歌是文学的精华,以简洁语言表达深刻情感与思想。张志明先生的讲解,激发学员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中自由驰骋。</p><p class="ql-block">第九至第十堂课,中国艺术家主编作家许松林带来散文讲座。散文是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可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与生活感悟。许松林先生的讲解,让学员们了解散文的创作特点与技巧,学会用细腻笔触描绘生活之美。</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堂课,中国人民文学著名编辑作家许松林继续深入讲解散文的立意构思。立意构思是散文创作的核心,决定着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许松林先生的讲解,帮助学员们提升散文创作水平,使他们的作品更具思想性与艺术性。</p><p class="ql-block">第十二堂课,中国人民文学作家赵国清和著名作家庄加薪携手开讲。他们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分享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p><p class="ql-block">第十三堂课,人民文学编辑陈永春带来报告文学讲座。报告文学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素材,反映社会现实。陈永春先生的讲解,让学员们了解报告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学会用文字记录时代的脉搏。</p><p class="ql-block">第十四堂课,中国著名作家刘绍棠登上讲台,分享创作经验与文学见解。刘绍棠先生以独特的乡土文学风格著称,其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他的讲解,让学员们感受到乡土文学的魅力,为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p><p class="ql-block">第十五堂课,人民文学编辑、作家宁小龄老师带来精彩讲座。宁小龄老师在文学编辑领域经验丰富,她的讲解让学员们了解文学作品的编辑流程与要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p><p class="ql-block">第十六堂课,中国文联党委副书记、著名作家阁晶明带来深刻的文学讲座。闫晶明先生从宏观角度,深入剖析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让学员们了解文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p><p class="ql-block">第十七堂课,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带来“领悟文艺事业本质性命题与实践性指导的新境界”的讲座。施战军先生的讲座,引导学员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深入思考文艺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为创作提供高层次的指导。</p><p class="ql-block">第十八堂课,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登上讲台。这不仅是课程的完美收官,更似一场文学传承的接力。关仁山先生在文学创作领域成就卓越,其作品反映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他的讲座,为学员们的文学创作之路画上圆满句号,同时激励他们在未来创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p><p class="ql-block">我策划的《开课》这 18 堂文学课,意义远不止于传授文学创作的知识与技巧,更在于传承文学精神,培育文学人才。省内外的这些著名教授、作家、诗人,用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为学员们打开了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人的启示、点拨与传承作用,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学员们的文学之路。他们不仅传授了文学创作的知识和技巧,更传递了文学的精神与情怀。</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把目光投向 2019年,每一篇发布的开课内容都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文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这 18 堂课的受众收获颇丰,许多文学爱好者在课程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他们中有的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不断的创作实践,成功加入了河北省作家协会,甚至是中国作家协会。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耀,更是《开课》系列课程成效的有力见证,是文学传承与发展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回顾这开课的六年时光,我们见证了文学的力量如何改变着一个个热爱文学的灵魂。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传承文学精神、培育文学人才的初心,让文学的星火在更多人的心中点燃,照亮文学创作的漫漫征途。</p><p class="ql-block">写于承德市木松书屋</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6日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