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艰苦岁月磨砺了青春年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悲壮历史承载着无限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带你走进一个消失的兵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b>十五岁的洪华在朝鲜</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朵永不褪色的红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小记洪华战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任恩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军分区第三干休所,有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共产党员。她的名字叫洪华,因为是红花的谐音, 人们都说她是一朵永不褪色的红花。</p><p class="ql-block">洪华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一名文工团员。她十三岁参军, 人小腿短, 仍和大哥大姐们一起行军作战,摸爬滚打。在那一口炒面一把雪的艰难岁月里, 她曾在炮火硝烟下歌唱, 在坑道战壕里舞蹈。正是这些不寻常的经历, 造就了她吃苦耐劳, 乐善好施的高贵品格。大白天, 有一只灯泡发亮, 她就去关; 公用水龙头滴水,她要去拧。为“希望工程”、残疾人募捐;为贫困人群捐钱捐物, 她总是慷既解囊,竭尽全力。</p><p class="ql-block">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一件外套穿 了不下十年, 不管有多远, 人们只要看到这件 “标志性” 衣服, 就知道是她。</p> <p class="ql-block"><b>洪华(中)在铁道兵文工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她和老伴入住干休所。周围这些戎马一生,突然从轰轰烈烈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一时不太适应,显得不知所措。洪华想,怎么才能使大家的休养生活过得科学、文明、健康有序呢 ? 退休后,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同志的文化、保健活动中。她组织起歌咏队,每天一早领着大家做保健操、打太极拳; 还组建了门球队。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片健康向上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教大家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美妙的旋律, 激励人心的歌词, 令大家精神振奋。参加演唱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歌声一天比一天响亮,演唱技巧也越来越高。就连那些没有文化,从未唱过歌的老大姐们也都踊跃学唱。歌咏队一唱就是十多年, 唱过近百首歌。现在不少队员已七八十岁了, 还坚持不懈。他(她)们在军内外多次联欢、比赛中身手不凡。每当这些白发苍苍, 精神抖擞的合唱队员一上台, 就会博得观众的热烈欢迎。为此洪华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华还以她的舞蹈基本功, 边学边教大家做保健操, 打太极拳。十年如一日, 坚持不懈, 已成为老同志们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丰富大家的文体活动, 洪华还和老伴一起在所领导的支持下, 在院内建起了门球场。从设计施工、维护管理, 到球队的组织训练,老两口一揽到底。</p> <p class="ql-block"><b>李德有、洪华夫妇</b></p> <p class="ql-block"><b>洪华与干休所战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先对门球运动一无所知的洪华, 现买现卖, 身体力行, 担当了球队的裁判。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热忱,深受大家的拥戴, 被推举为附近八九支球队的总裁判长。总裁判长不是个挂名 “空衔”, 任务繁重。一次比赛一般要打近二十场, 从分组排名到比赛结束,总裁判长都要一抓到底。这样的比赛,一年有好多次,其辛劳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华年迈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曾因心脏病进过急救室, 骨关节病使她脊柱重度侧弯。为了社会工作,洪华经常废寝忘食。回到家里,还有不少家务活等着她。老伴是二等残废军人,伤口反复发炎, 要洪华为他理疗、换药。一双孪生孙女, 一出生就 “承包”给她。为了孙女们成长,没上几年学的洪华,一直“陪读”到孙女们考上大学。假期, 洪华带着孙女们 “周游列国”,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和著名高等院校的校园。这对孙女一直是班级里的 “尖子”,人见人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华用自己的行动,为离退休老同志和每个共产党员做出了榜样。曾有人善意地问她 :“你这么大年纪,成天要做那么多事情,就不觉得累吗?” 她说 :“每当我和同志们一起引吭高歌,翩翩起舞时,这种累就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也许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所说的 “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任恩汉,洛阳军分区铁道兵干休所离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音乐:温暖钢琴</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原作者 任恩汉 段海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