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恭王府

蓝天

<h3>2025年11月6日,上午先生带我做完保养很高兴,下午便带我游览恭王府。我们从北海北站地铁口出,边走边玩,沿街都是卖小吃的:冰糖葫芦、烤香肠、奶皮子酸奶、北京老酸奶、糖炒栗子……我最爱吃北京冰糖葫芦,糖脆不粘牙,山楂软糯,在嘴里慢慢嚼甜中透着一丝丝酸,很惬意。</h3> <h3>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府主中有两位曾声名显赫、权倾一时 一为乾隆皇帝宠臣大学士和珅,一为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诉 恭王府由于恭亲王奕诉的入住而得名。<br>恭王府由府邸、花园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其中府邸占地 3.2万平方米,花园占地 2.8 万平方米 1982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府邸为三路五进院落,建筑规模精湛而宏伟。 中路建筑屋顶是绿色琉璃瓦,以明示仅次于皇宫的亲王府建筑规制:花园又名“萃锦园”,意为集众芳之荟萃,锦绣之精美,成一代之名园整体布局是三面环山,内有40余处景观与景点,分属于东中西三路,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br>恭王府府邸及花园积淀着历史的年轮,蕴涵着清代王府文化的精深与璀璨“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便是其真实写照。<br></h3> <h3>踏入恭王府,朱红大门与鎏金门钉瞬间将人拉回清代贵族生活。中轴线上,银安殿的绿琉璃瓦与汉白玉阶彰显亲王威仪。<br></h3> <h3>清代王府主路上的正殿被称作银安殿,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场所。银安殿内设屏风、宝座,陈设礼仪用品和祭器。恭王府的银安殿及东西配殿在20世纪初毁于大火,仅存基址。现在的银安殿及东西配殿是根据基址复建的。<br></h3> <h3>始作以成——有模有样。</h3> <h3>看到这双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做鞋的样子,每年晚秋妈妈趁着天气好,把积攒一年的破衣服和布头洗净,晾干,然后用面糊把它们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晾干,用来纳千层底。妈妈的手艺原来是从清朝延续下来的。</h3> <h3>中国传统木工尺</h3> <h3>锡晋斋——此殿为乾隆朝大学士和仿紫禁城宁寿宫乐寿堂所建,用楠木装修出精美的两层仙楼,这种逾制的装修成为嘉庆皇帝给和珅定的死罪之一。<br>恭王府曾收藏西晋陆机《平复帖》,并秘藏于此殿,因而把此殿命名为“锡晋斋”。<br>锡晋斋的东、西厢房是恭亲王存放古玩之所,东厢房叫“乐古斋”西厢房叫“尔尔斋”,意思是这些古玩与锡晋斋所藏的《平复帖》比较,不过尔尔而已。<br></h3> <h3>后罩楼长达160米的“藏宝墙”传说曾堆满和珅的珍宝。</h3> <h3>穿过西洋门,萃锦园的太湖石假山曲径通幽,蝠池(福字碑所在地)与邀月台巧妙融合南北园林精髓。</h3> <h3>渡鹤桥,架于蝠池与月河之间的小石桥,似红思液。早年府中豢养仙鹤,冬季鹤常漫游园中 踱步桥上。<br></h3> <h3>最令人驻足的是秘云洞内的康熙御笔“福”字碑,游客总爱闭眼摸碑祈福,指尖划过“多田多子”的康熙墨宝时,仿佛触到历史的温度。(可惜人太多没拍到😀)</h3> <h3>凌倒景,方塘西侧,最立一组高低不一的天然石笋周边绿色植被茂盛,西枕奇峰,东邻水榭 当风静波澄时水底楼台倒影清晰 如镜反照。<br></h3> <h3>戏楼,原名怡神所,曾悬挂康熙皇帝御笔“怡神所”匾额,是人招待宾客、摆宴看戏的场所。面积 685平方米,为三卷勾卯榫式建筑结构,堪称一绝。四壁梁柱绘满紫色藤萝花和枝藤,使人有藤萝架下观戏之感。<br></h3> <h3>香雪坞在恭亲王时期是恭王府女眷游园时的休息室。据恭亲王奕诉次子载滢记载,其子溥儒(溥心畬)幼时在香雪坞就傅读书。香雪坞门前的院落因种植竹子,被称为竹子院。有的红学家说恭王府是大观园的原型,竹子院有潇湘馆的意境。<br></h3> <h3>曲径通幽——花园东南山坡之间的羊肠小道。两侧宝石层垒 绿竹萌蔽,左弯石转,幽深僻静。<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