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在前面——这篇北疆行游记,于20天前就已完稿。基于只是连篇累牍记录些流水账,所以迟迟不好意思拿出来和大家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居然都没能罗列出任何奇闻逸事,居然面对北疆的美景美食全都是些“啧啧、啊啊……”等矫揉造作的类同感慨,”读来自己都很难为情。所以,纵使跑去天涯海角,依然舒发的还是同日常比邻而居的“一日游”之所见,真是倍感惭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硬要找个借口,替自己笔下枯窘才疏学浅背锅的话,那这次北疆一路的景物好像是建立在可以预测的基础之上,才导致沿途即使有诸多“纯粹的惊鸿一撇”,也再难表达出那份发自内心的新鲜和真正的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此次北疆之行,毕竟印象极佳,更为重要的是,平均65岁的一行人,出这趟远门,也算是“痛下决心”。抱歉,亲爱的旅伴们,很是让你们失望,奉上拙作,凑合留存为念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DAY1——9月7日 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7日恰逢白露,我们一行七人乘D2701动卧从西安出发,近2500公里的漫漫长路,现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朝发夕至,仅需13个小时就能抵达乌鲁木齐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向西,火车过了嘉峪关再难觅绿洲。连绵褐色的雅丹土丘,灰黄无际的沙石戈壁主宰着大地,偶有一片小小的草场和一丛绿植点缀其间,感叹它们生长的极其不易。掠过左宗棠大军曾跋涉数月的征途,车窗外正在飞逝的,或许正是张骞二千多年前出使西域仰望过的同一片晴空。走出历史的深处,在短短十几个小时,从关中平原到浩渺西域,仿佛弹指一挥间,感受这种时空能力巨变的强烈冲击,我们得感谢自己生逢盛世,感谢中国国铁领跑全球!</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1点一刻到达乌鲁木齐,但因进站车次太多,站台腾不出,晚点整整40分钟。北疆的第一站,我是透过酒店的窗户,记录下这座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它掩映在夜暮中的第一幅尊容。</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DAY2——9月8日 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本行程安排今天是去天山天池,考虑第二天可能有雨,地接人员建议我们先走独库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独库公路就是北起克拉玛依独山子区,南至天山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一段长约500公里的公路。我们和大多北疆行游客一样,仅选择走独库北段,即独山子—乔尔玛—那拉提这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新疆,选择季节很重要,根据天气变化制定游览线路更为重要。我们虽是私人定制小包团,且所有行程安排都是提前和地接社沟通好的,但在新疆,要想游玩体验佳,全凭老天赏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9月8日不是我选择走独库公路为自己庆生,而是冥冥之中,上苍与我早有约定,它把迄今为止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旅途赠予我——做为我61岁的生日礼物。</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番神操作,自然让我对这段最精华最经典的“天山景观大道”有着极为深刻的“极致体验”!说来仅仅250公里的路程,一开始独库公路独山子段,地势还比较平坦开阔,一线笔直穿过牧场连着远处错落有致的群山,感觉宁静辽阔。可当翻越全国最高的哈希勒根公路隧道(海拔3400米)和乌兰萨德克道班高山山口(海拔3300米)时,由于海拔落差巨大,道路非常险峻,加上岩体又极其脆弱,尤其过老虎口,几乎是从垂直的峭壁中凿出来的,所以车子盘旋的幅度越来越大,随着海拔的提升,路两边逐渐是寸草不生的石头峡谷,我们一会儿像是在颠簸的摇船中,呼啦被甩向左呼啦又被甩向右,晕晕乎乎不高反都像是处于高反的状态;一会儿又像坐过山车,慢慢被轻轻抛起,快速又重重抛下。</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极少晕车的我,终于忍住疯狂搅动的胃液,雪冠天山服务中心到了,所有人都深深地舒了口气。特别佩服姐夫的大姐,八十岁高龄的她竟然说,这一路没什么不适!(我们包的是14座的商务车,由于独库公路只让走七座,所以这一段我们七人分乘两辆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我们在独库公路歇脚的第三个停靠点。这一程雪山、冰川、丘陵、高山草甸、峡谷溪流……几乎看尽北疆一年四季的风光。当我们在千里沃野上追逐那些悠闲吃草的羊群时,那一刻,连绵不绝的山峦告诉我,你正在翻越一座庞大的山脉;当61岁的自己与51岁的英雄之路相遇时,那一刻,时间告诉我,这不是一次旅程,而是与一个平行灵魂的对望。虽在不同的生命节点,但却是两本各自撰写的历史在这里交织碰撞。天山为证,生日快乐,祝福我脚下的路,也祝福我自己,愿我如你路上的标,愿你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时七个小时进入那拉提,如果继续从那拉提翻越天山,经过巴音布鲁克草原,最终到达南疆的库车市,才算是真正完成独库公路的全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DAY3——9月9日 雨转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那拉提草原这个伊犁王牌景点,我们一路都被绵绵秋雨“礼遇”。登上天界台远远眺望,碧绿的草原和金黄的山谷,一半平坦宁静一半热情奔放,虽笼着淡淡的云雾,却分明一边回首着炽烈,一边书写着深沉。曾裹挟着夏的蓬勃面貌,已被秋的凝重晕染成秀逸的恬淡气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做不成养蜂女,听不到驼铃声,那就沐着草原的风雨,扮一回牧羊女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完天牧台和游牧人家,雨水淅淅沥沥还未停歇的意思,我们回到游客中心,决意放弃游玩河谷草原。一桌人吃饭的时候都在感慨昨天幸亏先走了独库,如果今天上,司机师傅说,全程几乎不会停靠一个站点。一旦山下落雨,山上就会下雪,落石、雪崩、风沙随时都会来袭。如果雨水持续,气温骤降,道路结冰,独库公路不到“十月一”常规的封路期,照样会禁止所有人通行。</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入住的那拉提花海酒店,天空竟然放晴了。黄昏十分,到园中散步,远处肃穆的山峦(天山山脉中段的那拉提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被秋阳一吻,像披上了流金的丝绒盛装,更显其深䆳与苍茫。 </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远山、秋树、绿草、木屋……,牵动着我对秋的所有想像。温柔与寂寥在这里纵横交错,萧瑟与旷远并肩前行。山河辽阔,曾经这里原野的繁花已经匍匐在风里了吗?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园中最惬意的无疑就是羊群。一只温顺的小羊羔一路尾随着我们,酒店大堂都是它们可以恣意撒欢的地方。来来来,有请西域大地尊贵的主人,为我们开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掠过山脊,霞光拥着流云悄悄沉落。秋风依然四处游荡,开始串联起夜的消息,唯小小的树影驻足在渐渐燃烬的火焰旁,诉说着被白昼忽略的心境。我们平均65岁的一行人,向着渐落的余晖和俱已远遁的景物齐首静默,此刻把语言交给永恒的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DAY4——9月10日 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拉提花海是赠送的一个景点,距酒店只有两公里的车程。消消停停九点出发,我们还是进入花海景区的第一拨游客。昨晚又下了一场雨,秋风愈加寒凉,可天空出奇的晴朗。</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进园区,虽少半的花海已零落成泥,但大多依然迎着朝阳,含着露珠,尽情绽放。天空一片澄碧,山色缠绵逶迤。闲步穿行其间,繁花漫过额头,馨香溢满肺腑,映着斑斓花阵,我们所有人的脚步都开始变得轻盈。</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姐留连于花海,细数金莲的花贵,鸢尾花的优雅,郁金香的雍容……久久不愿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暗香浮动,掠过苍凉,它们在寒风中似乎愈冷愈艳,忍住不衰。这红消玉殒前的绚烂,不知抚慰了多少沧桑的眼眸。</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三点,来到伊宁。办好入住,就在酒店后面的一条小吃街上,我们品尝过美味的手抓羊腿饭、肉碎饭,(绝对亚克西,这是西域路上觅美食的第一个大彩蛋,没有之一,就是好吃到想舔盘子的感觉)前往伊犁首府有名的两个打卡地喀赞其民俗街和六星街。</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进喀赞其,宛如盛放的五月。艳阳下,各路帅哥美女应接不暇,不愧为“中亚人种博物馆”。因为历史上,伊犁地区曾先后生活过塞种人、匈奴人、鲜卑人、蒙古人等数十个民族,所以美女们美的方向各自不同,但突出的高鼻梁、杏核眼,以及象牙色的肌肤,加之轮廓立体又兼具东亚人的柔和,令人印象十分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马车先行喀赞其民俗街区家访。这里是北疆唯一一个以维吾尔族民族风情为主体的大型原生态人文街区。蓝色的窗户蓝色的屋宇蓝色的雕花连廊,装点着花墙绿植,极为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跟着喀赞其的导游我们一共走访了三家,虽是政府倾力打造,但也得根据家族实力,才能有被造访的机会。上百年的庭院多半被琳琅满目的货物堆满,但井井有条,很有伊斯兰和地中海的情调。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插两场演出,维族朋友极具感染力的演绎,调动了我们全部的感官。真正是刻在基因里的舞动,植入血脉的欢歌,让人意犹未尽。</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前,因司机围着喀赞其绕了三圈,问过两次交警后,才终于找到新的停车场。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新疆的信号确实比较差,尤其在城市道路中行驶,三个人同时导航,无论是百度还是高德,输入同一个目的地,会出现三个不同的行走路线,浪费了我们不少时间。(后面到托托镇和天山天池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加之年轻的女导游带领一拨游客才挣20元人民币,所以,我们只能听从她不停的催促,匆匆告别喀赞其。</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喀赞其,明知是典型的商业套路,但一行人,还是被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所深深吸引。</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整个喀赞其,生活的全是维族朋友,有机会还是很想再看看这迷人的伊犁蓝。</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进入六星街已是华灯初上,一路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的庭院,俄罗斯风格的木屋以及中式四合院等等建筑元素。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和各色民宿、餐厅、酒吧鳞次栉比,火树银花、歌舞喧嚣是这里夜的主旋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星街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德国建筑师受当时主政新疆的盛世才政府邀请,专门为伊宁城规划设计的。整个街区以一个圆形的广场为中心,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四周辐射,将街区分成了六个扇形区域,内外环路形成一颗六角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了歌看了舞,寻着大列巴和烤串的香味,步行导航带着我们,行过大半个六星街,终于吃到正宗的手工酸奶和冰淇淋,这一日行程算是满载而归。</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喀赞其和六星街,同我们去过的云南丽江四方街、成都宽窄巷以及西安的回民街感受迥异。因这里地处伊犁河谷丝绸之路的交融地带,长期受俄罗斯、中亚等外来文化影响,所以,作为新疆多元文明十字路口的一个缩影,他们的语言、外貌、服饰、习俗、建筑以及文化氛围与我们有明显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都让置身其中的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异国感”。</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每一条街,每一扇门,每一个店铺的招牌,每一个流动的音符,仿佛都是丝绸之路生动的延续。</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DAY5——9月11日 中雨转多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上从伊宁出发,三个小时车程一直在下雨。到达塞里木湖时,天公作美雨停了。拉开车门,一股猛烈的西北风,吹得大伙赶快让司机师傅打开后备箱,翻找衣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有文华姐不畏风寒,一到湖边,脱下羽绒服跳上礁石,钻进几米高的水花中,斗惊涛大浪,拍岸边礁石,根本不顾打湿的衣裙。非常遗憾,一行人只顾惊叹,全然忘记捕捉下文华姐赤脚巡湖为艺术献身的“壮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方圆450平方公里,地处2071米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是雪山王冠上坠下的一颗蓝宝石。近岸处,它的蓝清澈得能看见湖底每一颗鹅卵石;稍远处,它的蓝化作深邃的祖母绿,仿佛蕴藏着上古的奥秘;极目远眺处,那铺展到天际的蓝,是浓得化不开的钴蓝,比晴岚的天空更纯粹,比平静的海洋更沉静。</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大西洋暖湿汽流抵达最远的地方——赛里木湖,它处于的山间盆地,恰是来自西伯利亚和准噶尔盆地的气流进入伊犁河谷的天然狭窄通道。所以赛里木湖如一只大碗,常年被一个巨大的吹风机在它的碗底拚命的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息足湖边,我们一边欣赏着浪花飞溅的壮观,一边吐槽着寒风拂面的凌乱,任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的摄影师,带着我们摆各种pose。我们觉得,必须以不同的“姿态”,才不辜负这大西洋水汽跨越万里的一场浪漫奔赴。</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千山万水我永远追随着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小步舞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女儿总是最懂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夫妻的镜头感永远不同频</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干旱大陆的腹地,竟藏着这一片汪洋。赛里木湖,我们踏着风浪来寻访你这辽远的海滨,你随风飘动的湖水,你这极致的蓝,正如前文化部长王蒙所言,你像是一个海市,一个传说故事,一个神话。你是自然恩赐的梦境,是传颂千年的往事,是用来照见我们每个到访者灵魂的深处。</span></h1><p class="ql-block"> </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赛里木湖,三小时车程到达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的托托镇入住。距酒店不到二里地,跟随大姐的女婿寻到一家非常不起眼的烤肉店,牛羊肉出乎意料的嫩,没有一丝腥膻,包括香菇、烤囊等其它食材都极富层次,辣椒孜然完全没有夺取它们自然的本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曾经的屯垦戍边前哨被边缘化的破败小镇,一个磕头机(抽油机)比人多的落寞小镇,竟在这里让我们品尝到北疆最惊艳的烤肉。这也是我们西域路上寻找美食的第二个大彩蛋,五元一大串,吃得太尽兴忘了拍照。回味当时吃烤串的情景,让我从此再难忘记,在遥远的西域有个叫托托镇的地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DAY6——9月12日 晴</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往魔鬼城的路上,司机师傅顺路带我们先参观了百里油区,这是行程中原没有安排的一个景点。百里油区顾名思义,就是在广袤的克拉玛依大地上,从百口泉、红山嘴、乌尔禾等多个区域,连成的“百里油区”,仅输油管道从南至北就延绵百里。</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驶来,道路两旁到处都能看到林立的钻井台和成千上万日夜不停工作的“磕头机”(抽油机)。登上观景台远眺,现代化的采油场上,只有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望无际五彩的钢铁森林,看不到一位作业的石油工人。智能化的远程操控、自动预警,不仅能调整地下数千米的钻头方向,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如今,我们已很难想象当年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血肉之躯搅拌泥浆的壮烈场景;更无法想象,荒野孤漠上,那些此起彼伏的“磕头机”抽出的每一滴原油,经过提炼加工,最后会成为我们驻颜的武器和保暖的盔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司机介绍,政府专门斥资100亿,把从托托镇额尔齐斯河下游的水截流引至克拉玛依注入输水管道。这项耗时近30年的“引额济克”工程,一是能改善克拉玛依城镇居民的用水,二是能维持地下油层的压力,以防塌陷问题的出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百里油区,历经70年的发展,现在不仅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更是全国第一个数字油田的典范。</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后来到魔鬼城。和我们预期的一样,非常单调枯燥的一个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形态相似的连绵土堆,对摄影师是出片圣地,而对于我们普通游客,什么“狮身人像”、“泰坦尼克号”都是一堆无趣的土丘和垄岗。随着景交车,我们一路共停靠了四处,这种被动投喂式的旅游体验,把我们的视野完全切片化了,加之风和日丽,根本无缘感受风吹沟壑凄厉狼嚎的情景,所以很难真正体会置身于茫茫戈壁,那种巨大风蚀地貌的震撼。</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魔鬼城,想收获那种直击人心的苍凉、粗犷、原始的美,我个人以为一定要时间充裕,赶在日出或日落时分,爬上去触摸一下那些雅丹地貌,在光影的叙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才能欣赏到魔鬼城最魔幻的时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车继续行驶于戈壁,天地间依然是不容分说的广漠,大地上依然是毫无矫饰的土黄。但道肩两边枝头竟然挂满一种橙红色的果实。我们探出窗外都在猜,原来那一串串在秋风中摇摆的火焰是沙棘果呀。司机师傅说,春天四五月份,这些沙棘树,会顶着一簇簇或淡黄或白色的纤弱花蕊,簇拥成穗,立在路旁像一条条金色流苏,那才好看呢。听着师傅动人的描绘,很想在百花竞放的时节,再来拜访这些开在风沙肆虐之地如天使般的生命。在西部边陲,不得不令人感叹再贫瘠的土地,都是绽放奇迹的地方。</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片成熟的向日葵前,看见一处瓜摊,停车歇脚。此时的克拉玛依的大地上,向日葵的花盘不再追逐太阳,而是一个个谦卑地低垂下头。为了让它们的颗粒更加饱满,粗壮的茎秆已被农家全部截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立在向日葵地里,吃着甘甜的哈密瓜,嗅着沙棘树如茉莉花般的清香,这一刻,北疆饱满的秋,是温柔是芬芳是丰饶是沉静,更是大地归于沉寂前赐给旷野最丰厚的恩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完成工业文明的洗礼,滚滚车轮一路向北,带我们驶向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的朝圣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疆叙事,未完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