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秋色斑斓首钢染</b></p><p class="ql-block"><b>高炉屹立铁骨铮</b></p><p class="ql-block"> 昨天,11月5日,社区居委会组织去首钢园参观游览。欣赏首钢园斑斓秋色,感受首钢百余年历史沧桑,了解首钢“冰火蝶变”,“华丽重生”的成功转型与巨大变迁。</p><p class="ql-block"> 游览路线从首钢三号高炉下起步,沿群明湖大街向西,一直走到群明湖牌楼湖畔。然后原路折返,直去直回。</p><p class="ql-block"> 虽然行走路线简单,但一路秋色斑斓,满园尽染,金黄与红艳交织,深浅参差,绿色尚未褪尽,还在顽强坚持,这绚烂秋光的组合,我觉得应称得上京城秋色景观的经典,别有一番景致,足以使人陶醉其间。</p><p class="ql-block"> 天空飘着的轻雾,虽让视觉效果清晰度受限,但漫天薄雾又像是给雄浑的高炉,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金光映照,灿烂辉煌的大道上,抬头仰望,细心欣赏与品味锈迹着身的高炉,仿佛觉得它们又将回到那钢铁时代,炉膛焦炭再度被点燃,烈焰依旧火红,炉前工友挥汗如雨,奉献自己的智慧,收获合格的产品。</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游览首钢园必去的三个景点是:三高炉,滑雪大跳台和群明湖,因为它们分别代表冬奥遗产、工业遗存地标和自然景观的核心体验。</p><p class="ql-block"> 伴随我们一路的钢铁巨人三号高炉,是首钢第一座炉容超2500立方米的现代化大型高炉,1959年建成投产,2010年停产退役,是中国钢铁工业最长寿的高炉之一,因曾是对国家钢铁工业作出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功勋高炉”和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在首钢转型中,2017年三高炉经过改造,成为首钢最具特色的展览中心。 </p><p class="ql-block"> 群明湖原为始建于1943年的工业凉水池,是首钢炼铁冷凝循环水系统配套工程。现如今已转型为首钢园核心景观区,成为游客必到之处。站在湖边环顾远望,对岸的滑雪大跳台和四座冷却塔,赫然入目。</p><p class="ql-block"> 滑雪大跳台场馆,设计灵感源自敦煌壁画“飞天”,赛道长164米、最高点60米,主体采用首钢钢材建造,冬奥赛事结束后,成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馆。</p><p class="ql-block"> 至于现存的四座70米高的冷却塔,灰白筒身带着工业时代的粗粝质感,弧线流畅的塔身顶天立地,有点像凝固的巨型龙卷风的漩涡。冷却塔始建于1978年至1991年间,首钢发电力厂的核心设备,现已改造成冷却塔篮球公园。列为冬奥遗产与工业景观。</p><p class="ql-block"> 群明湖畔矗立着“群明生辉”的牌坊,上面的“群明生辉”四个字,是原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同志题写的,他曾任国家冶金工业部常务副部长。群明生辉的寓意深刻,旨在告诫领导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须尊重和依靠群众的聪明智慧,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辉煌。</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认为首钢园西北角山上的“功碑阁”,是登高望远的绝佳之处,那是1993年,首钢集团在石景山金阁寺塔院遗址之上,仿照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修建的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功碑阁。建筑本体高度55.25米,一至二层为八边形双层廊道结构,三至五层为八边形开放式楼阁建筑。</p><p class="ql-block"> 我是去年4月份功碑阁对外开放时曾登上去。塔顶观景平台,视野开阔、景色宜人,东望北京的城市美景尽收眼底,西眺是古老的永定河穿流而过,自然山色与人文建筑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这次游览拍摄,有机会登上高架于地面7米的人行景观长廊,全长3.4公里,上面还提供游览车。凭栏可俯瞰首钢园内群明湖、滑雪大跳台、冷却塔,园内长街等标志性建筑及自然景观 。</p><p class="ql-block"> 此次游览首钢园,参加的社区居民有百余名,居委会人员,组织周密,服务周到,秩序井然,值得称赞,应予致谢。</p><p class="ql-block"> 这次所作两首小诗:</p><p class="ql-block"> 首钢园秋色</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p><p class="ql-block">欣然</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首钢金色染,</p><p class="ql-block">炉火似又红。</p><p class="ql-block">湖秀功阁立,</p><p class="ql-block">群明震有声。</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冬奥史留名,</p><p class="ql-block">高台魅力弘。</p><p class="ql-block">冰于蝶火变,</p><p class="ql-block">华丽转重生。 </p> <p class="ql-block"><b>2025首钢园秋色</b></p> <p class="ql-block"><b>首钢历史沿革资料:</b></p><p class="ql-block"> 首钢前身为1919年北洋政府筹建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初期年产量不足千吨。1937年被日军侵占并更名“石景山制铁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至1948年濒临停产,累计产铁仅28.6万吨。</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的崛起与改革(1949-2004年)1948年解放后,首钢迅速恢复生产,1952年产铁34.2万吨,超解放前总和。1958年建成首座侧吹转炉,结束有铁无钢历史;1964年建成中国首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1967年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1979年率先实行承包制改革,1994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首钢搬迁调整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根据批复,首钢在北京地区保留总部、研发体系和其他非钢产业,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出,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的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一个年产量8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