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去外地,不论是旅游、学习,还是讲座,我大概率要带本书。先不说看不看,万一想看呢?有备无患,带着心里就踏实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基本已是我的一个小习惯了。这个习惯是由于煎熬过多次才形成的——想读手头却没有的时候,欲罢不能,纠结后悔,<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头如虫爬蚊子叮,</span>实在是难受。白日里可以跑出去买,那半夜呢列车上呢?被折磨了几次后彻底长记性了。看不看,先带上,踏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带的都是看过的旧书,毕竟外出的情况下抽空读熟悉的书不费脑子、不费心神,既能回顾反思有新体悟,又能休闲静心打发时间,一举两得。还是古人说得妙: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他乡逢故人,是人生大喜事呢,以至于不觉得喧嚣或寂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带的是黑塞的《悉达多》,有个主要原因是我只拎了个包,这本书小巧好带;最关键的是黑塞的思想深邃,读他的书像被一种温冷的光照耀,会让人清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很多年前,我在课件中专门用一页引用黑塞的话:“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这句话对我个人影响也很大,以至于后来常讲且坚信一个观点:“人终其一生在寻找自己,成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读书,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这大概也是我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刷到一个视频,六盘水的一个老人在寒风在卖板栗,他没有叫卖,没有期盼,没有任何贫穷可怜卑贱气相——他额前顶灯,安安静静读书,全然一副物我两忘超然世外的雅静、闲适和富足感。朋友评论道:“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那怕贫困也不潦倒。”我回复:“君子固穷。他是君子。”其实,我更喜欢网友的热评:“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寒风中读书的老人让我想起了《悉达多》。悉达多说:“我会思考、等待和斋戒。”这句话莫名让我震撼,一下就刻在了心里。悉达多说他并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等待,只是思考,只是斋戒,却会像石头穿过水一样穿过世间万物,用不着做什么,用不着动弹,他只被吸引,只让自己沉下去。他的目标吸引着他,他不让任何跟目标相违背的东西进入自己内心。这个老人和悉达多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都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头穿过水一样穿过世间万物。瞬间觉得这个读书的老人就是“悉达多”。他们这不是冷酷,而是深沉的爱。悉达多说得对,“爱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看透这个世界,解释它,蔑视它,这可能是思想家的事。可我所关心的是,只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蔑视这个世界,不憎恨世界和我自己,能够怀着喜爱和欣赏以及敬畏之心,来观察世界,观察我和万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考,等待,斋戒,喜爱,欣赏,敬畏,观察,不让任何跟目标相违背的东西进入自己内心。这大概就是悉达多觉悟的重要原因吧,也是六盘水这个老人淡定恬然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呢惭愧,这次带了《悉达多》却并没有读;但心里的的确确很踏实——闲着踏实,坐车上踏实,毕竟《悉达多》就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11.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