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GB/T 33000-2025是国家最新发布的推荐性安全标准,于2025年10月31日正式实施,全面替代2016版旧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标准由应急管理部主导,联合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央企共同制定,重点优化了10项一级要素(如新增"领导作用"和"科技保障"),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核心创新在于构建"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应急救援"三道防线,并采用"LS-PDCA"管理模式,特别强调企业负责人需每年进行安全述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相比旧版,新标准更注重数字化应用(如AI预警)和跨部门协作,适用于多业务板块的大中型企业统一安全管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GB/T 33000-2025《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等758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修改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家标准《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拟实施日期2025年10月31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部代替GB / 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 / T 43500-2023《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本文件代替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 GB/T 43500—2023《 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与 GB/T33000—2016 和 GB/T 43500—2023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a)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 章,GB/T33000—2016 的第1 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 删除了7 个术语及其定义: 相关方、 承包商、 供应商、 变更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 工作场所、 作业环境(见 GB/T33000—2016 的3.4、3.5、3.6、3.7、3.10、3.11、3.1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c) 更改了6 个术语及其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绩效、 企业主要负责人、 风险、风险评估、改进(见3.1、3.2、3.3、3.4、3.5、3.9,GB/T33000—2016 的3.1、3.2、3.3、3.8、3.9、3.1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d) 增加了3 个术语及其定义: 行为观察、 不安全行为、 异常处置(见3.6、3.7、3.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e) 增加了领导作用(见第4 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f) 更改了组织保障中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班组的要求( 见5.1.1、5.1.2、5.1.4,GB/T33000—2016 的5.1.2、5.4.2.3) , 增加了业务部门的要求(见5.1.3)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g) 增加了责任保障和科技保障(见5.2、5.5)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h) 更改了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的要求(见5.3、5.4,GB/T33000—2016 的5.2、5.1.4)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增加了理念和信息沟通(见6.1、6.4), 更改了目标和全员参与的要求(见6.2、6.3,GB/T33000—2016 的5.1.1、5.1.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j) 增加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风险控制措施效果评价(见7.3.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k) 更改了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见7.1、7.2、7.3.1, GB/T 33000—2016 的5.5.1.1、5.5.1.2、5.5.1.3)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l) 增加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见8.3) , 更改了事故隐患排查的相关要求, 增加了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及奖励的要求(见8.1,GB/T33000—2016 的5.5.3.1) ;m) 增加了人员管理和人员准入( 见 9、9.1 ) , 更改了安全培训和行为管控的要求( 见 9.2、9.3,GB/T33000—2016 的5.3、5.4.2.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n) 更改了作业环境与条件、 设备设施、 变更管理、 相关方管理、 职业健康和警示标志的要求( 见10.1、10.2、10.5、10.6,GB/T33000—2016 的5.4.2.1、5.4.1、5.5.1.4、5.4.2.4、5.4.3、5.4.4)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o) 增加了危险作业、 异常处置(见10.3、10.4)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p) 更改了应急准备、 应急处置的要求(见11.1、11.2,GB/T33000—2016 的5.6.1、5.6.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q) 增加了检查评价、 检查( 见第12 章、12.1 ) , 更改了绩效评价的要求( 见12.2, GB/T 33000—2016 的5.8.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r) 更改了事故管理和评审改进的要求(见13.1、13.2,GB/T33000—2016 的5.7、5.8.2)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