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4日,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6年广西电力零售市场签约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当前2026年广西电力市场年度交易政策仍处于起草阶段”。仅仅一天后,11月5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跟进发布类似提示,强调“我省2026年年度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方案尚未正式印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易中心的提示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提前签约,用户将自行承担所有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政策真空期,市场暗藏多重陷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前正值2026年电力市场政策的真空期,这个时期签约主要面临三大风险:政策适配性风险是首要威胁。2026年的交易规则、结算方式等核心政策仍在制定中,最终方案可能对零售套餐结构、价格联动机制等产生重大影响。现在签约的合同,很可能与未来正式政策冲突。价格陷阱风险最为普遍。市场上已经出现“超低价”、“一口价”等不符合市场常理的报价。陕西交易中心明确警示,出现了“部分偏离合理价格区间的异常高价或低价交易意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同条款风险同样不可忽视。部分售电公司在合同中隐藏苛刻条款,如将用电偏差考核风险全部转移给用户、设置不合理的价格联动阈值、巧立附加服务费项目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异常报价频现,用户需特别警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各地监测情况看,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类异常报价,都需要用户保持高度警惕:异常高价陷阱通常伪装成“优惠价”。部分售电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向用户传递错误的市场政策和行情信息。有的甚至故意将“零售交易电价”说成“到户电价”,用“帮你省钱”的话术诱导用户签下畸高合同。</p><p class="ql-block">异常低价陷阱更具迷惑性。这些报价远超电力合理成本区间,实质上是售电公司在“赌市场”。如果2026年市场电价上涨,这些售电公司极易因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最终受损的还是用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新能源机制落地,成本结构面临重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陕西提示中明确指出,自2026年起,“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正式执行,燃煤发电容量补偿标准提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费用向用户侧分摊”。这意味着,从2026年开始,电力用户不仅要支付电费,还要分摊新能源补贴、容量补偿、辅助服务等相关费用。暂缓签约决策,核查主体资质,严守操作规范、密切关注官方信息。在这个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观望就是最好的策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让用户受益,但前提是要做出明智的选择。市场有风险,签约需谨慎。等待政策明朗后再做决策,才能确保在电力市场改革中真正受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记住,好的交易不怕晚。在政策明朗前,捂紧钱袋子,保持耐心,才是明智之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新能见</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0NVov9ETHyuncAaWT3U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