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东北大地上,北镇县赵屯公社农机厂是响当当的明星社办企业,它生产的“胜龙水泵”一度在全国供不应求,成为那个时代社办工业崛起的鲜活注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事的起点绕不开一个叫甄铁仲的复员军人。1971年,这位26岁的索屯大队书记进入了赵屯公社综合厂当上了书记兼厂长,每天和锯木头木匠、铁匠炉挂掌师傅、工人打交道,师傅们根本没拿这个毛头小伙子当回事,但随着与厂长深入接触发现,这个一心装着综合厂发展设想的年轻人的确不一般,很快脱粒机上马生产了,并使综合厂转亏为盈,师傅工人对这个小厂长刮目相看。到了1979年,眼见社员全靠手压水井取水,费时费力,他心里又冒出个念头:能不能把生产队大井的抽水原理缩小,做成家庭用的小水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甄铁仲找来小型电机,拆了装、装了改,反复试验不知多少次,终于把设想变成了现实。可真正的难题在后头:批量生产需要设备,缺少资金、缺原料。设备是寻访中得知黑山电机厂黄了,买了下来。资金没着落。好在公社书记王永才、主任王作全两位领导比他还急,亲自跑银行、信用社筹措资金;然而采购原材料更是异常艰难,在计划经济年代,矽钢片和漆包线这两类关键物资紧俏得很,赵屯公社发动群众找关系,终于在抚顺下乡青年的帮助下在抚顺钢厂买到了急需的钢材。为了证明生产的产品质量过关,甄铁仲把生产的水泵设在厂子门口,每小时抽6吨水,24小时不间断抽水,测试水泵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0年“胜龙水泵”一经面世就火了,锦州市委书记周峻山视察后,即兴题词,"胜龙腾飞"。尤其河北省农村妇女马德兰用上它后,减轻了劳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故事,先在1981年7月《河北日报》发表《女社员千里迢迢购买水泵说明了什么》,第二天被《人民日报》转载。这篇文章恰好被视察东北的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看到,当即批示要重点关注,还特意让新任锦州市委书记李刚前去汇报情况,为此李刚书记3次深入赵屯农机厂开展调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下,赵屯水泵厂彻底迎来了黄金时代。那时管生产的副厂长是郑百年,管购销副厂长是赵广清,管后勤副厂长是王海华。厂房里工人三班倒连轴转,机器声日夜不停,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那时想进赵屯农机厂当工人可不是易事,得经过赵屯公社党委会专门立会研究讨论。甄铁仲也凭着这份荣耀,1984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7年甄铁仲做为优秀乡镇企业家代表,被北镇县委任命为北镇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郑百年接过了厂长的重担。后来,郑百年也做为优秀企业家被北镇县委任命青堆子镇主管乡镇工业副镇长,随着时代变迁,乡镇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与转型,农机厂的接力棒又传到了下一任厂长王海华手中。那些机器轰鸣的日夜、干群齐心的时光,终究成了东北大地一段难忘的陈年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