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博物馆 一段不该被遗忘的中西文化交流传奇

周建国

<p class="ql-block">在上海徐家汇繁华喧嚣的街角一隅,土山湾博物馆静静伫立,如同一本被时光遗忘的古籍,低调内敛却饱含故事。这座隐匿于现代都市褶皱中的文化瑰宝,只需轻轻推开那扇古朴的大门,便能让访客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从霓虹闪烁的摩登都会,瞬间踏入上海百年文化传奇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这一名称,可追溯至百余年前的清代。据史料记载,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曾亲自率领当地民众在此开凿河塘,疏浚水利。施工过程中挖掘出的淤泥经年累月堆积,最终形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土丘。不仅成就了“土山湾”这个富有地域特色的地名,更成为见证这片土地沧桑巨变的历史地标,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治水故事与人文记忆。</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的故事要追溯到1864年。那一年,在上海徐家汇天主教教区的精心筹划下,一座承载着慈善与艺术使命的土山湾孤儿院拔地而起。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引入西方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开创性地设立了多个工艺作坊,包括绘画、雕塑、印刷、木工、五金等门类。近代画坛大师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在这里任过教。为孤儿们提供了学习技艺的宝贵机会,也为中国近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原址是土山湾孤儿院,步入展馆,仿佛穿越时空:精心修复的历史文物静静诉说着往昔,先进的互动多媒体装置带来沉浸式体验,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梳理了土山湾从慈善机构蜕变为海派文化策源地的发展轨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通过场景复原、数字影像等多元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这片土地作为中国西洋画发祥地、海派艺术摇篮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展厅之中,亲眼见证这片艺术沃土孕育出的璀璨群星。这里诞生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多个“第一”:世界级雕塑大师张充仁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徐宝庆的匠心独运让人流连忘返。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些曾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的文化瑰宝~土山湾牌楼的恢弘气势、木塔的精巧构造、水彩画的灵动笔触,无不诉说着中西文化交融的动人故事。这些艺术菁华犹如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华美乐章。</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不只是一座孤儿院,它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创了系统传授西方美术的先河。在这片艺术沃土上,培育出了徐咏青、周湘等中国首批系统掌握西方绘画技艺的艺术家,他们开创的艺术流派深刻影响了包括徐悲鸿在内的众多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不只是一座狐儿院,它是中国彩绘玻璃艺术的发源地。漫步上海街头,那些历经沧桑的老教堂中流光溢彩的彩绘玻璃,依然闪耀着土山湾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彩绘玻璃,这些璀璨的艺术瑰宝,正是百年前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学火种,至今仍在城市的天际线上绽放着永恒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不只是一座狐儿院,它是旧时光温柔守护的艺术暖房。1913年,德国修士葛承亮带领着300位孤儿,以柚木为纸,刻刀作笔,耗时近二年,制作了一座土山湾牌楼和近百座木雕宝塔以及一大批艺术品。1915年,这些作品被选送至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成为盛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牌楼又称中国牌楼,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通高5.8米,面宽5.2米,采用传统四柱三间楼阁式结构,顶部为庄重大气的庑殿顶设计。作为中国近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它曾先后亮相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和1939年纽约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然而1939年后,这座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牌楼命运多舛,在海外漂泊近一个世纪。直到2009年6月,经过多方努力,它终于从瑞典重归故土上海,成为海外流失文物成功回归的典范案例。</p><p class="ql-block">令人痛心的是,回归时的牌楼已是残缺不全。为此,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倾注心血,历时半年精心修复,不仅还原了牌楼原有的工艺水准,更让这件凝聚着民族智慧的瑰宝重现昔日荣光。如今,修复一新的土山湾中国牌楼静静矗立,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不朽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喧嚣都市的车水马龙。金色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博物馆斑驳的红墙上,在光影交错间勾勒出岁月的痕迹。这一刻,我忽然领悟:土山湾的意义远不止于精湛技艺的传承,更在于它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虽然土山湾的溪流早已干涸,但这些承载着记忆的物件,却如同历史长河冲刷后留下坚硬的鹅卵石,在时光的河床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摄于 上海 徐汇</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