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本次队友</p><p class="ql-block">文字提供:朗月</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寒鸦戏水</p> <p class="ql-block">冬未至,秋醉美。走吧,去感受这多彩斑斓的秋日时节!</p><p class="ql-block">秋天的治愈感哪里最强?有人说,那浓浓的秋色与醉人的情调,就藏在益阳沧水铺镇鱼形山的红枫大道!</p><p class="ql-block">深秋醉美。“平林尽日霜风劲,枫叶翻丹似落花。”霜降过后,正是枫叶个性最张扬的时候。红枫须得艳阳照,恰逢其时——11月4日,星期二,是一个难得的大晴天。湘乡登协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在非周末的日子里,一声号令,三十名会员纷纷响应,把参游名额一下子报满!</p> <p class="ql-block">一、仰止瞻故里</p><p class="ql-block">11月4日早晨7:30,30名队员在政务中心集合,统一乘坐中巴车前往益阳赫山区,开启此次文旅之行。</p><p class="ql-block">大巴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路上。秋天的太阳仍游走在云后,一副努力想要“抛头露脸”的模样。为将最佳赏枫时间充分利用,领队安排车辆先前往位于益阳赫山区清溪镇的现代文学巨匠周立波故居,让大家先感受一番文化氛围与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经过两小时车程,大家抵达了周立波故居景区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周立波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翻译家,以革命文学创作和乡土题材作品著称,被公认为文学巨匠。周立波先生故居位于益阳清溪村。</p> <p class="ql-block">景区停车场设有每人5元的摆渡车可供搭乘。而登山协会的成员们,靠的是一双“铁脚板”——抬腿就是生计,每一步既能踏出“真金白银”,也能踩出健康体魄。稍作休整后,大家在领队的带领下,步履坚定地朝故居方向进发。</p> <p class="ql-block">文因人成,景因文传。如今的清溪村,因是作家周立波先生的故居所在地而闻名。他的文学创作主要聚焦于中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这一特色也为当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该村已同时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溪村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也是《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小说的创作背景地。因周立波先生五十年前在此写下《山乡巨变》,而五十年后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又一次发生历史性变迁,清溪村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他的另一代表作《暴风骤雨》以东北土地改革为背景,塑造了赵玉林等一系列经典农民形象,展现了革命洪流中农民的觉醒与成长。该作品于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此外,《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作品也持续关注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中的乡村发展图景,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p> <p class="ql-block">周立波先生将鲁迅的文学理念与革命现实相结合,提出了“文学应反映生活本真与未来可能性”的创作观,其作品也因此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在延安时期担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期间,他对《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的讲授深入浅出,这一教学方法对后来的文学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作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周立波在抗战时期深入烽火一线,其作品将战斗锋芒与文学美感熔于一炉。他的创作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最终被历史定位为“用笔杆子战斗的革命战士”。</p> <p class="ql-block">穿过广场,踏上干净整洁的柏油村道,环顾四周,只觉眼前景致如画:雨过天亦晴,霜降碧空净,绿荫环村绕,清溪门前流。行走片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条并列腾空的铁路高架桥,宛如巨龙跃向天际。高耸的圆柱形桥墩四面,皆绘有满壁图画。据一旁文化牌介绍,这些图画是结合乡村原貌对桥墩进行的艺术妆点,这一匠心独运的设计,将上世纪著名画家贺友直的连环画《山乡巨变》与长廊融为一体,把画作展现在高架桥墩之上。自然的生机与人文的底蕴扑面而来,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穿过高架桥,便来到了“梦回清溪”画廊。画廊由几组风雨廊亭构成,一条全长1200米的石板小径依溪延伸,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溪边点缀着多组青铜雕塑,展现了少年立波在此牧牛、戏水、捉鱼的场景。可以想见,当他长大后离开清溪,辗转于上海、北京、延安的岁月里,定曾无数次在梦中回到这片溪水边。正因如此,这沿溪的一系列景点被赋予了“梦回清溪”的动人名字。</p> <p class="ql-block">画廊中共陈列着160幅连环画,东侧嵌有11幅地面石雕画卷,果蔬长廊两侧则装饰着57幅木质浮雕。这些作品以多元手法生动呈现了《山乡巨变》的经典情节,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清溪村人物形象。小说中最精华的部分,被以另一种人文表达方式,凝练于这一方空间之中。未曾想,这方寸之地竟藏有大乾坤,唯有有心之人,方能在此驻足品味,心领神会。</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清溪画廊,走过绿芭蕉、红枫叶与银杏黄。远远望见篱笆墙与茅草堂隐约于前,风中旗幡轻扬,耳畔流水吟唱。过桥时,一方残荷塘便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是美;读周敦颐《爱莲说》是美;读清溪村《残荷》,亦皆美。我们仿佛听见生命的低语——看那一片荷,夏时盛放,秋来寂静;曾经的碧盘粉盏、亭亭玉立,如今或垂或折,似乱而序,自成凋零中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远望近瞧,残荷如一堆堆碎落的古瓷,一幅幅斑驳的古画,一页页散佚的线装书卷……生命怒放时,美而不妖;即便香消玉殒,依旧残而不败、枯而不废,那从容之态,分寸未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残荷,是一种人生境界。形虽枯残,却怀清美之傲骨,蕴不折之气韵。此刻,它的落幕,仿佛比开场更为响亮。</p> <p class="ql-block">荷塘中伫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山乡巨变 山河锦绣”八个镏金大字。我们在石碑前的栈道上集体合影,记录下此行坚实的足迹。随后,一行人继续沿栈道走向立波先生故居。</p> <p class="ql-block">荷塘尽头,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建筑。这座青瓦彩绘的三合院,是典型的湘中民居,典雅而静谧。它依山傍水,绿树环绕,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这里,便是我们心向往之的仰止之地——周立波故居。</p> <p class="ql-block">走进院内,木结构房屋错落有致,厢房、庭院与天井处处透着岁月的沉淀。立波先生在此出生,并于此从事创作,故居内完整保留了他生前的生活场景与写作环境。看着这些简朴的陈列,不禁令人想象他当年在此生活与笔耕的身影。那些日日夜夜,他孜孜不倦,一部又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正是从这方院落中诞生。</p> <p class="ql-block">周立波先生是从益阳走出去的战士、学者与作家。他的一生,是燃烧的革命岁月,也是丰沛的创作人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艺评论,到烽火连天的战地报告,再到《铁门里》《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一系列作品,他的笔墨始终与时代血脉相连,字里行间回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情礼赞。他不愧为书写中国农村与农民命运的“铁笔圣手”。</p> <p class="ql-block">周立波先生是集翻译、评论、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为一体的学者型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译成多种外文出版。</p> <p class="ql-block">周立波先生是一位在翻译、评论、报告文学及小说创作领域均有建树的学者型作家。其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山乡巨变》已被译为多种外文出版。</p> <p class="ql-block">他以其脍炙人口的作品与高尚的精神品格,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并被授予“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目前,周立波的家乡清溪村——一个总面积仅2平方公里的乡村,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村里建成研学基地;2025年,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入选国家中宣部扶持计划。该村探索的“文学+文旅”融合发展全免费开放模式,亦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20佳案例”。</p> <p class="ql-block">该村内建有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及22家作家书屋,贾平凹、艾青、迟子建等作家均在此设有个人书屋。</p> <p class="ql-block">作为《山乡巨变》的原型地,清溪村围绕文学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建设了清溪剧院、书香民宿等一系列文旅项目。据统计,该村2024年接待游客近136万人次,而今年截至9月已突破14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十余万元增长至去年的139万元;全村辖数个村民小组,人口178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片山乡再次迎来深刻变迁——正如他所愿。</p> <p class="ql-block">二、片片枫叶情</p><p class="ql-block">参观完立波先生故居,已是中午十二点,我们需前往30公里外、位于高新区鱼形湖东路附近的湘裕阁生态农庄用餐。因此,领队催促大家抓紧时间徒步返回车上。</p> <p class="ql-block">车行40多分钟,抵达就餐的湘裕阁生态农庄。农庄生意很好,地方宽敞、水域开阔,不少人在休闲、打牌、钓鱼。我们的饭菜早已上桌,大家迅速进入“干饭”状态。饭菜味道不错,很有地方特色,尤其是皮蛋烧排骨,值得夸赞。</p><p class="ql-block">恰巧队友厚德今天过生日,大家共同举杯祝他生日快乐!将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也送给在场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果然,上天没有辜负大家的期盼。此时阳光正好,蓝天白云,和风煦煦。久违的暖阳将大家的情绪调动至最蓬勃的状态,饭还未下咽,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向红枫大道走去……</p> <p class="ql-block">红枫大道全长6.8公里,近6000棵北美红枫整齐列阵。据网上推荐,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最佳观赏期。彼时浅红与深红层层叠叠,风过处红叶翩跹,脚下落叶松软,整条徒步路线仿佛浸透在秋日浪漫之中,随手一拍皆是“刷屏级”美照。大家满怀期待,去拥抱这浓郁的秋日枫情。</p> <p class="ql-block">红枫林张扬的色彩含蓄了许多,昔日如烈焰般的奔放,也悄然转向了内敛。一阵微风过,林间簌簌,叶声落如雨,眼前便见无数红蝶满地纷飞。那铺陈一地的,不是凋零的怅惘,而是生命沉淀后最厚重的诗篇。阳光透过疏朗的枝干,为这片静谧的红晕染上淡淡的金边,脚步所至,沙沙作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秋天的韵律上。此刻喧嚣远去,只余风与叶的私语,让人不禁沉醉于这深沉而浪漫的秋日梦境里。</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航拍俯瞰,红枫大道绚红无比。那令人心跳的红色美轮美奂,如仙女的披纱跌落凡尘,轻盈飘荡;又似一条充满韵律的红色五线谱,正演奏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纵目远眺,延伸的红枫林在光影交错间,宛若三月桃花盛放于道路两旁,点缀在绿色大地上,又如一条粉色游龙,灵动秀美,奔向遥远天际,与白云共舞。阳光透云而过,衬得天空格外湛蓝,这幅五彩画卷,尽显自然大师的格调。</p> <p class="ql-block">近瞧,枝叶交错,满树彩蝶翩翩,疏密有致,掩映成趣。一树一叶,皆是风情。那些飘落大地的叶片,似有不舍,却也无可奈何;有些已渐渐融回泥土的颜色——它们终究明白:叶落是回家,发芽是出发;告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掬一丝秋风,采一缕阳光,捧一撮红叶——或嫣然,或凝思,或轻捏,或抛洒……此刻的我们,正在红枫大道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出《枫叶情》短剧,将人生的精彩片段尽情演绎。是否有观众,并不重要。</p> <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美的风景也有告别之时。六七公里长的红枫大道,我们不可能一次走完。从湘裕阁生态农庄出来,我们踏上了红枫大道向右行进,虽然只有两三公里的路程,但深秋的枫叶缠缠绵绵,让大家一步三回头、流连忘返。两个多小时后,大家才终于走出红枫温柔的“陷阱”,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在路口等候多时的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处处是离别的秋景,其绚烂浓烈丝毫不逊于春日的百花齐放。层林尽染,仿佛以最厚重的色彩为离别奏响了华彩乐章。每一株草木,都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生命。生命的脉络历历可见,时光的痕迹清晰可辨。是啊,离别并不可怕——只要曾努力生长,认真历练,尽情绽放过,便已足够。唯有休养生息,方能生生不息,恰如这片片枫叶的四季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完★</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点评:</p><p class="ql-block">一、此次活动是结合枫叶季节、天气、景区客流量等因素,针对会员适时进行的。</p><p class="ql-block">二、会员厚德趁此机会打破往常的惯例,与大家度过了一个简约朴实的生日,为本次活动增加了很多的乐趣。</p><p class="ql-block">三、会员叶宏伟临时有事,未能参加此次活动,但主动支付了部分费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协秘书处</p><p class="ql-block">11月6日</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