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让·热罗姆·奥古斯坦· 贝熙叶(Jean Jerome Augustin Bussiere,1872-1958)出生于法国利穆赞大区克鲁兹省夏尔市。1895年获得法国波尔多海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贝熙叶于1913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生活41年,他医治的病人不计其数。抗日战争期间,他凭借外交特权,帮助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支援了中国抗战。</p><p class="ql-block">1923年,贝熙叶为了给女儿养病,在北京西山租下当地人的一处私产,建成贝家花园。</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平西地下情报联络站的一个重要联络点,在贝熙叶的积极帮助下,成为北平城向平西抗日根据地运送急需药品和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和国际友人的中转站。白求恩在前线使用的药品很多都是贝熙业所运送的。</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 ”</p><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于2015 年被授予“中法人文交流地”称号。</p> <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共有三组建筑:碉楼、北大房、南大房。三组建筑依山就势,以山间小路相连。</p> <p class="ql-block">木质栈道是通往半山腰贝家花园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秋色绚丽迷人</p> <p class="ql-block">碉楼</p> <p class="ql-block">南大房</p> <p class="ql-block">北大房</p> <p class="ql-block">北大房前的庭院里,搭有水泥藤萝架,架上原有两个铁环,据考证是当年贝熙叶为两个女儿吊秋千所用。</p> <p class="ql-block">藤架旁有一处欧式柱盆状喷泉。</p> <p class="ql-block">橡树是法国自然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橡树适应性强,适于北京的气候。贝熙叶在此山坳中种植的百余棵橡树,既是他怀念故土的情感寄托,也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历经百年风雨,昔日的幼苗已蔚然成林,挺拔参天,枝叶繁茂,尽显自然之美与岁月沉淀的厚重底蕴。</p> <p class="ql-block">在碉楼、南大房、北大房有贝熙叶生平介绍,并陈列他当年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0日,为了纪念这位无私奉献的外国医生,一尊高50厘米的贝熙业半身铜像立于贝家花园南大房正厅之中,由法国雕塑家卡伊努创作。2024年5月,法国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副主席拉巴特代表协会向全国人大中法友好小组赠送了贝熙业医生半身雕像。全国人大中法友好小组将雕像带回中国,并捐赠给贝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赠画</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修缮后重新开放,在北大房二楼举办"国际友谊的历史印记"主题展,展示贝熙叶行医环境和中法文化交流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