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写作文]在蜂飞蝶舞中玩“石头、剪刀、布”的教学解剖

大鼻子自然教育陈老师

<p class="ql-block">版权作品,感恩遇见,欢迎转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 <p class="ql-block">在上这课前的备课中,我们首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石头、剪刀、布”是个怎样的游戏?我们在心里已经默认它为游戏了。现在网络时代,要溯源一个知识点的出处还是很容易,但不能说百分百准确。拿起手机,动动手指,然后就有N多条的有关这个“石头、剪刀、布”内容出现,于是集合一下:现有记载最早提及此类“经典手游”的是明朝人谢肇淛的《五杂俎》。《五杂俎》共5部:天部2卷、地部2卷、人部4卷、物部4卷、事部4卷,大多讲的是作者本人的读书心得,也有一些关于国事和历史的考证。</p><p class="ql-block">《五杂组》在人部的二卷有如下内容:</p><p class="ql-block"><i>后汉诸将相宴集,为手势令,其法以手掌为虎膺,指节为松根,大指为蹲鸱,食指为钩戟,中指为玉柱,无名指为潜虬,小指为奇兵,腕为三洛,五指为奇峰。</i></p><p class="ql-block">这汉朝的“手势令”据传就是早期的“石头剪刀布”的玩法。</p><p class="ql-block">同时期的书画家和鉴赏家李日华也在他的《六砚斋笔记》中提到了这种名叫“豁拳”或者“豁指头”的玩法:</p><p class="ql-block"><i>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甚厌之,以其启迁坐哓号之渐也。然唐皇甫松手势酒令,五指皆有名:大指名蹲䲭,中指名玉柱,食指名钩㦸,无名指名潜虬,小指名奇兵,掌名虎膺,指节名私根,通呼五指名五峰,则当时已有此戏矣。</i></p><p class="ql-block">追溯下来,很多文章直指“石头、剪刀、布”根据《五杂俎》是起源中国汉代的传统游戏。后流传至日本、朝鲜,再随丝绸之路传开。</p><p class="ql-block">我们很诚实的告诉学生,我们是怎样“偷懒”查的资料,但是,小童同学在我们简单地解释“石头、剪刀、布”在《五杂俎》中有记录便刨根问底:具体文字是怎么记录的?我们被问住了,因为我们在备课中并没做到这么细致:怎么记录的?于是我们很诚实地回答:老师没有去查证它是怎么记录的,下节课会答复。当然,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实这个,云云。</p><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作为对小童同学的答复。</p><p class="ql-block">下例文字是课程流程:</p><p class="ql-block">一、从问同学玩过一些什么游戏来导入?这个时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面:只有一个临时蹭课的幼儿园小朋友(她和爸爸送姐姐来上课,就是赖在教室不走,最后爸爸无奈,让我们接受她在教室里,并让我们在小屁孩不乖时随时电话他,让接走。)答她玩过“石头、剪刀、布”,因她是最后一个回答的,同学们便顺着话题羞答答地表示都玩过“石头、剪刀、布”。大家之所以没将“石头、剪刀、布”作为游戏列出来,是因为它本身是属“能够用来解决小型争端”的一种博弈,而博弈属游戏一种,同学们没考虑到。</p><p class="ql-block">所以什么是游戏就是本课探讨的第一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游戏呢?</p><p class="ql-block">孩子们虽然七嘴八舌,但最后统归一个字“玩",三个字"开心玩”,这就好办了,顺着孩子们的话题,我们导出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这里特定为《 游戏 ,让生活更美好》;而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及初一《语文》单元习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都可以在今天玩的“石头、剪刀、布”这个内容里取材。</p><p class="ql-block">我们简单介绍了通常可以通过“自发自愿、愉悦表情、角色扮演、玩具材料、假想动作”等几个指标来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是游戏。</p><p class="ql-block">一般认为,游戏是人们(大人、小孩)在某一个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规则的有序活动。游戏是一种外部可以观察的行为,通过对人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语言和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在游戏。</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对在网上罗例出的游戏本质特征也和学生展开了探讨。如下:</p><p class="ql-block">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p><p class="ql-block">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p><p class="ql-block">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p><p class="ql-block">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p><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讨论很热烈。</p> <p class="ql-block">为了激发同学们玩“石头、剪刀、布”的热情,我们通过淘汰者获得纪念品+最后胜利者奖现金10元的措施来指导游戏,即引入竞赛机制。</p><p class="ql-block">游戏规则学生自定。要用文字记录在笔记本上,这就是自然而然诱导式写作,写游戏规则是训练说明文。</p><p class="ql-block">游戏规则写完,老师也根据同学们的一致意见为每人做了一签,大家通过同一序号进行三局两胜淘汰赛,如果人数有成单数,老师要加入。</p><p class="ql-block">赛场在教室采取围观式,即老师发令,比赛者按序号在人圈的中心进行比赛。</p><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人的神态以及揣摩人的心理,当然,还有每个人自己的小心思也要提醒大家去“关心”下,第一轮下来,给淘汰者一份小奖品安慰,这个环节是助力淘汰学生有写作内容可写。</p><p class="ql-block">小学生写作,普遍感觉无内容可写,写不长,老师就可以在写作训练时硬灌点内容。</p> <p class="ql-block">第二轮可以将比赛场地迁移,迁移至户外。</p><p class="ql-block">在户外中,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如天空,树,花,草,虫等。</p><p class="ql-block">比赛是有高潮的,实际上让淘汰了的学生保有围观的热情这个很考验老师带课。我们设计了站队这个模式,即做谁的啦啦队员就站在谁一边,啦啦队员也有奖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正逢丹桂飘香,蜂飞蝶舞,我们在教室第一轮完,让学生写了第一轮的片段,然后赛场就迁移到了一个四围栽有丹桂,乌桕并冒出了很多黄色翘果菊花的一幢仿古建筑旁继续进行游戏。</p><p class="ql-block">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孩子们思考:如:是凭运气取胜吗?比赛有技巧吗?通过观察,出石头还是剪刀还是布的胜出率是多少?写到这里,实际可以让学生记录,谁出什么,依次记录去分析,然后写成调查报告等。</p><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最后也玩了“石头、剪刀、布"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款“式",然后用网上的石头、剪刀、布来评判属于一种什么型的人,最后去对应是不是正确。</p> <p class="ql-block">最后,根据各年级不同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写作。</p><p class="ql-block">这里提一下: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让他们分享这次游戏。</p><p class="ql-block">本课的教学重点归为如何为写作内容选材。这是每个年级生都存在的问题。同时,写具体,写清楚,详略得当,让习作有起伏,有情节,有情感都是入门作文起始要传递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是好作文,并发自内心的写好它。</p><p class="ql-block">一堂课就要写出优秀作文并不现实,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爱上这样的课,并有表达欲,同时为日后的自由表达和应试作文去发力。</p> <p class="ql-block">下面选了一篇六年级生小布丁的作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