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画家张文斌写生集40,‍著名评论家王晓冬文章“彩凤墨雨寻”,‍焦秀梅制作 2025.11.1

焦秀梅 维也纳

<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1日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b> 张文斌 (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b></p><p class="ql-block"><b>张文斌 (色彩旋律)评论文章:张云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记画家张文斌的彩墨人生</b></p> <p class="ql-block"><b>华人画家张文斌艺术人生</b></p> <p class="ql-block">麦收 (布面油画 80x80 cm)</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郊区 (布面油画 80x80)</p> <p class="ql-block">闹春 (纸本 70x70)</p> <p class="ql-block">海水凝碧 (70x140) 纸本</p> <p class="ql-block">首先向恩师吴冠中致敬!</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风云变幻,运动迭起,每个中国人都身不由己地随着时代的大潮浮浮沉沉,张文斌的人生亦是如此。从颐和园的美工设计,到中学的美术教师,从《美术》杂质编辑,到民族出版社总编,他每一步的前行都深深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唯有胸中那一颗追求艺术的心从不曾改变,手里那一只飞彩走墨的笔也从未曾停歇。</p> <p class="ql-block">青岛小诗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荷韵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爱琴之花。(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逆光。(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后期,受中奥友好协会邀请,张文斌夫妇来到维也纳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从此,张文斌终于走进了欧洲西方艺术的殿堂,开启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只与彩墨相伴的艺术人生。</p><p class="ql-block"> “出门眼之所见皆写之,此是写生。”他谨记老师及前辈们的教诲,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欧美的大好河山,而那些风情万种,格调迥异的光影组合,也终将一幅幅地变成他笔下精美的传世佳作。</p><p class="ql-block"> 张文斌喜欢画海,海是他寄托梦想的天堂,从希腊的</p> <p class="ql-block">花车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畔 (5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古都之门。(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荷塘春秋。(100x180 纸本)</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郊外。(11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海,到青岛的海;从西班牙的海,到胶东半岛的海,在他的笔下各不相同,却又脉脉相通,那苍劲的笔力,那波涛汹涌的气势,犹如生命中那勃勃喷发的力量,让人看后不由升起一种鼓舞。他还喜欢画古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他汲取精神养分的土壤,从欧洲的神秘城堡,到乡间的玲珑民居;到北京的古朴宫殿,到海边的寂静渔村,他总能从独特的角度,运用自己擅长的中西技巧与深厚的艺术修养,给予作品以不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阿尔卑斯山风。(70x70纸本)</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乌镇。(70x70纸本)</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街头。(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水榭。(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山林之沁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人生。</p><p class="ql-block"> “出门眼之所见皆写之,此是写生。”他谨记老师及前辈们的教诲,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欧美的大好河山,而那些风情万种,格调迥异的光影组合,也终将一幅幅地变成他笔下精美的传世佳作。</p><p class="ql-block"> 张文斌喜欢画海,海是他寄托梦想的天堂,从希腊的 </p> <p class="ql-block">鱼归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鸟市 (60x5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戛纳风情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摇到外婆桥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他很重视色彩,在他笔下的中国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画,被赋予了更多色彩上的现代元素。那宣纸上的画面里虽有传统的水墨,却也同时有着现代的亚克力、粉色和油彩,使得整个画面的色彩稳定厚重不变形,同时又鲜艳亮丽。他曾经写过一篇文艺理论文章《东寻西找》,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中西结合之观点做了详尽的阐述:“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再是单一画法的流行,更多的是各种艺术样式的混合,是综合的艺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艺术的无比热爱和独到见解。</p> <p class="ql-block">闹春 (70 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戛纳椰风 (70x7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春晓 (100 x180 纸本)</p> <p class="ql-block">青岛九月蟹子黄 (100 x 180纸本)</p> <p class="ql-block">他还很重视意境,崇尚中国古代诗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这便让他的油画作品平添了些许东方含蓄雅致的神韵魅力。在《人物形象的诗意化》一文中,他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你面对客观事物(创作素材),由于移情作用,或悲、或喜、或歌,体验出客观实在的情绪和神韵,对着画家笔下产生的可视形象,便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色彩,这便是‘得之象外’了。这像外之意,既是作者驰骋想象,纵横感情的场所,观者读画,也将由于遨游在这象外之意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这便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曾说:“把大脑消耗在疯狂记忆和重复匠艺操作中的人,他从根本上已经失去了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努力要求自己去做的。在他的每幅画作里,写实与写意并生,“美”与“术”共存,无一不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popo</p> <p class="ql-block">红调 (80x80 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蓝调 (80x80 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菩提希腊🇬🇷 (100x180 纸本)</p> <p class="ql-block">欧乡小景 (70x70纸本)</p> <p class="ql-block">学贯中西的张文斌出国近三十年了,可他对祖国母亲的依恋之情却越发深厚。近几年来,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国内的山山水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承和弘扬中国画艺术的事业上。有人说,张文斌是站在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点上,而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世界的漂泊者,怀揣一颗执着于艺术的赤子之心,在彩风墨雨的世界里,一生追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