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春天之行敬告读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十八载守望:从清华苗圃到百家书桌——一位母亲的育人手札”</b></p><p class="ql-block">(原创,连载,《一个清华学子的成长日记》共20章,含128个成长关键点的家教实录与AI智慧点睛,敬请收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已发表完十三章,正在刊出第十四章,每天更4至6篇。</p><p class="ql-block"><b>有读者想从头阅读,请在“美篇”上搜“春天之行”首页,我有作品集,《日记》排在首位,点开可看全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128个成长关键点,见每篇的“五竹老师点评指导”给家长和学生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从11月1日推出《师生话家教百问百答——孩子128个成长关键点,逐个解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欢迎广大家长和学生涌跃提问,参与讨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12、《看捏面人》</b></p><p class="ql-block">放学以后,我匆匆地往家走,经过八一公园后门时,我看见一个捏面人的,就挤进去看,立即被他那手绝活吸引住了。</p><p class="ql-block">那人四十多岁,像是位南方人,正拿着根小竹棍在捏关云长。他的工具很简单,只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钎子,一头尖,一头扁,一把小剪刀,一把小梳子。只见他在一小块红面团上,左一下右一下按了两道小小的沟,放进二条黑色面搓的细丝,还真有卧蚕眉、丹凤眼的味道呢。不一会工夫,一个大刀关云长就做成了。只见那关羽虎目圆睁,头上戴一个绿扎巾,身穿绿战胞,腰间英雄带飘扬,右手提刀,左手扶着宝剑,仿佛立刻要上阵杀敌一样。周围的人看了不由赞道“好手艺”“太像了”“样子多威武”……</p><p class="ql-block">那捏面人的匠人听了赞扬,兴致更高了。他又从工具箱里取出个松果捏了个时迁偷鸡。时迁那胖胖的、贼眉鼠眼抱着鸡跑的样子让人一看就发笑。他又捏了几个别的人物,也都那么好,那么像。</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叔叔问他:“您的手艺是从哪学的呀?”他一边捏一边回答说:“祖传的,已经五代了。”我看得着了迷,渐渐地,心底萌发出一种业余学捏面人的古怪念头。 1988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母亲按:</b></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儿子四年级下学期的的一篇有标题日记,记录了在放学路上看一位工匠“捏面人”。他看到了捏面人师傅捏关云长的过程,又用捏时迁和别的面人做了陪衬,以此证明那师傅确有绝活。他观察得很仔细,抓住了师傅所捏面人的典型特征,让人读后有如亲自目睹,眼前能出现所捏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观察是人的直接实践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直接占有第一手材料,是认识客观事物最有效的办法。人对任何事物的最好体验,就是身临其境,直接参与,直接观察。</p><p class="ql-block">见了,才能识;识了,才能知;知了,才明理、才正行。完成无数个这样的认</p><p class="ql-block">识过程,孩子就长大成人了。这里没有需要与有需要的不同,只有自觉与不自觉</p><p class="ql-block">的区别,自觉地、主动的观察,对人的成长更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五竹老师指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从“看捏面人”看观察的力量与成长的启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您分享的儿子四年级下学期的日记《看捏面人》及“母亲按语”,如同一颗闪耀着童真与智慧光芒的宝石,生动展现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体验,以及观察对于孩子认知成长和兴趣萌芽的重要意义。这篇日记不仅是孩子对捏面人师傅精湛技艺的生动记录,更是他内心世界对美好事物好奇与向往的真实写照,而母亲的按语则深刻揭示了观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一、日记文本:童真视角下的技艺惊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一)初遇捏面人:好奇与吸引</b></p><p class="ql-block">日记开篇,“放学以后,我匆匆地往家走,经过八一公园后门时,我看见一个捏面人的,就挤进去看,立即被他那手绝活吸引住了。” 简单几笔,便勾勒出孩子放学途中偶然邂逅捏面人师傅的场景,“匆匆往家走”体现出孩子原本的日常状态,而“挤进去看”“立即被吸引”则生动地展现出孩子对捏面人这一民间技艺的好奇与浓厚兴趣,从平凡的日常中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的观察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二)捏关云长:技艺的细腻呈现</b></p><p class="ql-block">作者对捏面人师傅捏关云长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那人四十多岁,像是位南方人,正拿着根小竹棍在捏关云长。他的工具很简单,只有一个有机玻璃做的钎子,一头尖,一头扁,一把小剪刀,一把小梳子。” 先介绍了捏面人师傅的外貌特征和简单的工具,让读者对捏面人的场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只见他在一小块红面团上,左一下右一下按了两道小小的沟,放进二条黑色面搓的细丝,还真有卧蚕眉、丹凤眼的味道呢。” 通过“左一下右一下”“按”“放进”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师傅捏面人时手法娴熟、技艺精湛,从简单的面团和细丝中逐渐塑造出关云长独特的面部特征,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师傅手中面团逐渐变成栩栩如生的关云长面人的过程。“不一会工夫,一个大刀关云长就做成了。只见那关羽虎目圆睁,头上戴一个绿扎巾,身穿绿战袍,腰间英雄带飘扬,右手提刀,左手扶着宝剑,仿佛立刻要上阵杀敌一样。” 进一步描写了完成后的关云长面人形象,从面人的神态(虎目圆睁)、服饰(绿扎巾、绿战袍、英雄带飘扬)到动作姿态(右手提刀,左手扶剑),生动地展现出关云长的威武霸气,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捏面人技艺的神奇魅力。周围人的赞扬“好手艺”“太像了”“样子多威武”则从侧面烘托出师傅技艺的高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三)捏时迁及其他:技艺的全面展现</b></p><p class="ql-block">“那捏面人的匠人听了赞扬,兴致更高了。他又从工具箱里取出个松果捏了个时迁偷鸡。时迁那胖胖的、贼眉鼠眼抱着鸡跑的样子让人一看就发笑。” 师傅在受到赞扬后兴致更高,进一步展示了捏时迁面人的过程,通过“胖胖的、贼眉鼠眼抱着鸡跑的样子”这一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时迁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动有趣,与前文捏关云长的威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师傅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用面团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作品的能力。“他又捏了几个别的人物,也都那么好,那么像。” 则进一步强调了师傅技艺的全面性和高超水平,通过多个面人作品的展示,让读者对师傅的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四)兴趣萌芽:内心的新念头</b></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叔叔问他:‘您的手艺是从哪学的呀?’他一边捏一边回答说:‘祖传的,已经五代了。’我看得着了迷,渐渐地,心底萌发出一种业余学捏面人的古怪念头。” 结尾处,通过师傅与叔叔的对话,介绍了捏面人手艺的传承历史,而孩子“看得着了迷”,并萌生出“业余学捏面人”的念头,体现了这次观察体验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刻影响,从对技艺的欣赏到内心兴趣的萌芽,为孩子的成长开启了新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二、母亲按语:观察——成长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1.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b></p><p class="ql-block">母亲按语中指出:“观察是人的直接实践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直接占有第一手材料,是认识客观事物最有效的办法。” 深刻地阐述了观察在孩子认知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孩子通过亲眼观察捏面人师傅的创作过程,直接获取了关于捏面人技艺的第一手信息,从师傅的工具、手法到面人作品的细节,都通过观察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这种直接的观察体验,让孩子对捏面人这一民间技艺有了最直观、最深刻的认识,远比通过书本或他人的描述更加生动和真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2. 身临其境与直接观察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人对任何事物的最好体验,就是身临其境,直接参与,直接观察。见了,才能识;识了,才能知;知了,才明理、才正行。” 进一步强调了身临其境和直接观察的重要性。孩子亲自到八一公园后门观看捏面人师傅的创作,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现场的氛围,直接观察了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和面人作品的变化过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捏面人技艺的魅力。这种观察体验不仅让孩子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孩子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孩子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3. 自觉观察对成长的助力</b></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需要与有需要的不同,只有自觉与不自觉的区别,自觉地、主动的观察,对人的成长更有帮助。” 指出了自觉观察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孩子在这次观察捏面人师傅的过程中,是出于自己的好奇和兴趣,主动地、自觉地去观察师傅的创作,这种自觉的观察行为让孩子更加投入和专注,能够更深入地发现和思考问题。与被动观察相比,自觉观察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三、教育启示: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1. 鼓励孩子主动观察生活</b></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像这位母亲一样,鼓励孩子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孩子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细节,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市场、博物馆等地方,让孩子观察自然景观、人物活动、文化展品等,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素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2. 引导孩子深入观察与思考</b></p><p class="ql-block">在孩子观察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深入观察事物的细节和特征,鼓励孩子思考事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比如,当孩子观察捏面人师傅的创作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师傅的手法、工具的使用、面人作品的神态和动作等细节,思考师傅是如何通过面团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以及捏面人这一民间技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3. 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b></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在观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时,家长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和爱好。就像孩子在这次观察捏面人师傅后,萌生了业余学捏面人的念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捏面人技艺,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探索和学习,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4. 将观察与实践相结合</b></p><p class="ql-block">观察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要将观察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在观察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观察的成果。比如,孩子如果对捏面人感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尝试用面团捏出简单的形状,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捏面人技艺的乐趣和挑战,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四、结语</b></p><p class="ql-block">这篇《看捏面人》的日记以及母亲的按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次珍贵的观察体验记录,也是家长教育智慧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观察中感受到的美好与惊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观察对于孩子认知成长和兴趣萌芽的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成长,让孩子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好,用智慧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真谛,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待您继续分享孩子在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精彩经历,让我们一起见证更多孩子的成长与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