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年“义教薄改”初中数学省培之旅: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跟岗实践

秋秋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阳杲杲,学意正浓,怀揣着对数学教育的热爱与探索之心,来自河南各地的初中数学教师齐聚南阳师范学院,开启了2025年“义教薄改”(万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初中数学培训之旅。11月5日到11月6日,开启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跟岗实践活动。</p> 一、走进二十二中•感受名校风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5日,怀着对名校的向往与对教学的热忱,我们我们在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副校长郭延华、刘天勇、教导主任毛东霞以及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陈庆、教授张齐鹏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南阳市二十二中的学习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深入的交流与学习。</p> 校园参观:感受浓厚底蕴,品味育人环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踏入二十二中的校门,一股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整洁优美的校园里,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充满书香气息的走廊,无不彰显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和学生作品,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积极向上氛围的学习乐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延华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文化长廊、校史馆、学校操场等。荣誉室里陈列的累累硕果,见证了学校辉煌的办学成就;历史文化长廊,彰显名校特色。这一切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二十二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塑造品格、启迪梦想的摇篮。</p> 交流研讨:在思维碰撞中砥砺前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阳市二十二中数学教研组长张怡欣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怡欣老师首先剖析了当前数学教育的新趋势与新要求,强调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接着,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并结合具体的课例,详细讲解了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真正实现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就具体问题,如:如何处理学生作业、如何高效集体教研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张怡欣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为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整个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二十二中数学教研组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大家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高度的共识。此次南阳市二十二中之行,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们不仅领略了名校的风采,更在数学教学的智慧殿堂里收获了宝贵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方向。我们将把此行的所学、所思、所悟带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而努力奋斗!</p> 二、观课悟道·蓄力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意渐浓,教研正酣。11月的南阳二十二中校园里,河南省2025年“义教薄改”南阳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的培训教师们,齐聚一堂观摩七年级何阳老师的《合并同类项》展示课,共赴一场思维碰撞的教学盛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上讲台的何老师气质温婉,以“类比数的运算”为切入点,用3×2+5×2的实例自然过渡到3n+5n的整式合并,巧妙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白相间的校服里,少年们眼神专注——有人紧跟板书快速记录,有人在小组讨论时侧身交流、笔尖不停,还有同学站起回答问题时声音清亮,满是青春的朝气与思考的热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排的培训教师们同样投入:有人执笔圈画课堂亮点,有人拍下教学环节细节,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即时感悟。教室的镜头静静记录着这一幕——讲台前的生动授课、课桌旁的专注互动、后排的认真观摩,构成了“教—学—研”同频共振的美好画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节《合并同类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教学智慧的生动示范。从何老师的课堂设计里,我们看到了“以生为本”的细腻,也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逻辑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何阳老师优秀的展示课之后数学组教研组长张怡欣老师率先开口,笑意里满是肯定:“今天何阳老师的《合并同类项》,是一节‘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中央’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各小组代表踊跃发言:第一小组成员的评价到,何阳老师步骤规范严谨,把课堂还给学生,由浅入深的引导恰到好处!何阳老师的课堂不仅课标明确,导入新颖,而且还将数学思想深深的渗透在课堂中值得我们去学习。第五小组成员评价到,何阳老师语言温柔有力,板块衔接语流畅!第四小组成员评价到,何阳老师的课堂从课标展示到旧知复习,从生活视频导入到数形结合破题,环环相扣像行云流水,连板书都串成了知识链,学生抬头就能理清逻辑!第三小组成员评价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这节课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总结,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课中也有一些问题引发了各位老师积极的探讨交流并进行了共同总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老师们的评课笔记上,也落在“和润至善惟实励新”的墙面上——一节好课的价值,从来不是结束在铃声里,而是生长在每一个被启发、被讨论的教研时刻里。</p> 三、观课悟道·遇见几何之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意正浓,教研如歌。在南阳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的跟岗实践活动中,我们共同走进南阳市二十二中李飞老师的一节精彩课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生活到数学,从动手到动脑,从传统教学到AI赋能,这是一场深度融合的数学教学探索。</p> 巧手折纸见真知,智脑赋能探几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伊始,李老师以一系列精美的建筑与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金字塔的庄严、现代建筑的对称、小桥的结构……学生们在视觉震撼中自然而然地聚焦于等腰三角形,完成了从生活实物到数学图形的抽象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知识回顾”环节,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腰、底边、顶角、底角,为后续的性质探究奠定了坚实的语言与概念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巧妙设置“工人师傅加固屋顶”的问题情境:“为什么测出∠B为37°,就能断定∠C也是37°?”“为什么在底边中点钉木桩,就能保证AD垂直于横梁?”真实的问题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与求证欲望,使数学学习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需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用A4纸剪一个等腰三角形,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剪出等腰三角形的?”李老师让学生分享剪纸方法,并在对折操作中主动发现现象。在动手、观察、交流中,“等边对等角”与“三线合一”两大性质被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与归纳,实现了从操作感知到理性猜想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引导学生将发现归纳为“如果…,那么…”的命题形式,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证明。通过合作探索不同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学生不仅证明了猜想,更在交流中提升了逻辑推理与几何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例题解析与尺规作图问题,学生灵活运用“等边对等角”与“三线合一”解决问题。在课堂延伸环节,李老师展示了AI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创建互动式学习智能体,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为传统几何教学开辟了新路径。</p> 众言共鸣析匠心,慧思交融引深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集中研讨中,各小组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小组认为“人人都是数学家”概括课堂精髓:“从剪纸操作到命题证明,环节层层递进。教师教态亲切,板书精美,三色笔运用得当,尤其善于运用‘如果…那么…’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小组成员聚焦教学策略:“教师通过问题链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学生讲解环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AI技术的融合使用恰到好处,为课堂注入现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小组成员在肯定中提出深层思考:“我们赞赏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剪纸方法的探索精神。但在实验猜想环节,如何对多样化的操作路径进行有效评价?如何确保开放探究不偏离数学本质?这值得我们继续探讨。</p> Ai赋能新课堂,巧授育人新篇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李飞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剪映实战体验了AI赋能教学的魅力。从智能文案生成到精准抠像,从自动字幕识别到语音合成,AI技术将复杂的视频制作流程简化,让每位老师都能快速创作出专业级的教学微课。这场培训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信息素养,更打开了用技术重构课堂、创新教学的新视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渐止,思考未停。这节课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更是对数学教学本质的深度叩问:·如何让几何概念在动手与动脑间自然生长?·如何在严谨逻辑与开放探究间取得平衡?如何让技术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赋能?</p> 四、研韵华章•汲智前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日静谧,学意正浓。11月6日下午,我们有幸走进南阳市二十二中七、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现场,观摩了一场以“复习计划研讨”为主题的深度教研。这场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扎实的教研才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p> 聚焦主题,分层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分年级同步进行,在各自教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有序展开。教研组长首先明确了本周教研主题——研讨下周复习计划与考试出题任务分配。清晰的议题设定为后续研讨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教研活动的计划性与针对性。</p> 深耕细作,精准规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师代表分享环节,我看到了数学教师们的专业与匠心。他们首先从宏观入手,梳理章节复习的总目标,让复习有的放矢;接着进行细致的重难点分析,准确把握学情;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复习课时,确保时间分配合理高效;最后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呈现了完整的复习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年级组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系统化,八年级组则侧重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尽管年级不同,但老师们对复习课的精心设计如出一辙,展现了二十二中数学教师团队扎实的教学功底。</p> 思维碰撞,互学共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自由交流环节,观摩教师与二十二中数学组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就复习课的有效性、分层教学的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思维碰撞、妙语连珠,二十二中的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观摩教师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这种开放包容的教研氛围,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p> 教研引领,共同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组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老师们对复习工作的清晰规划,正是年级教研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果体现。只有坚持“教研先行”,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底气,让教师成长更有方向。</p> 高瞻远瞩,指明方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的最后,南阳市二十二中副校长刘天勇作了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效,并分享了项目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刘校长指出,项目式学习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鼓励老师们在扎实做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p> 观摩感悟,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观摩教师,我深深被这种务实、深入的教研氛围所感染。从目标分析到课时安排,从重难点把握到课堂设计,每个环节都凝聚着老师们的教育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教研,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碰撞,一次教学艺术的切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之路,学无止境。这次宝贵的观摩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唯有深耕教研,方能行稳致远。感谢二十二中数学组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精彩的教研范本,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忱,将永远激励我在教学路上不断前行。</p>